黃竣民/單兵反裝甲作戰?沒這麼容易

▲檢視各國步兵班的編裝,仍都有火箭彈兵的編制存在。圖爲德軍最新裝甲擲彈兵班,右二者即攜行「鐵拳-3型」反坦克火箭彈。(圖/黃竣民提供)

「步兵是最後決勝負兵種」,會有此一說,乃是即將戰勝的一方,最終還是得靠步兵實際佔領;而即將戰敗的一方,基本上也只剩下步兵能做最後的負隅頑抗。從這個用兵邏輯切入,凡具備較大的空中或火、兵力優勢的一方,所能發揮的攻擊武器選項較多,因此需要步兵從事反裝甲作戰的必要性與機率便大幅降低;反之,兵、火力較弱勢的一方,在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終戰指導」下,即便號稱「全民皆兵」、「同島一命」,但能施展的抵抗手段仍極爲有限,最後,也只能被迫以肉身抗敵,於是距離「被迫結束」的戰爭結果,恐只剩一呎之遙

探究現代步兵在進行反裝甲作戰的困難度之所以增加,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一、單兵反裝甲作戰的訓練強度:也就是每位火箭彈兵接受訓練的課程/時數,與模擬訓練彈/實彈射擊量。但以當前調整後的國軍兵役制度來看,不管是兵員訓練的強度與力度恐怕無法勝任,這一點,單從彈藥的消耗數量反推,即可看出端倪,更別提要單兵在槍林彈雨中冒險瞄準與穩定射擊的本事。

二、單位反裝甲武器的編配密度:無論是戰術層級所能獲得的反裝甲武器數量、下放層級、武器特性,這些在目前的陸軍部隊皆非被重視的一環,因此可以獲得到的資源相對減少。例如旅級專屬任務的反裝甲連,與一般的步兵班就有差異。

▲現代單兵使用的反坦克火箭彈,至少必須得具備「串聯式彈頭設計,才能具備擊穿附掛爆炸反應裝甲的戰車,否則也只是「敲門」用。圖爲德軍使用的「鐵拳-3型」反坦克火箭彈。(圖/黃竣民提供)

三、裝甲車輛防護技術的提升:從一戰時期的鉚接裝甲開始,到二戰時期的鑄造、焊接、傾斜裝甲,乃至於現代的複合裝甲、中空裝甲、爆炸反應裝甲、格柵裝甲等,在愈注重防護力與戰車乘員生存力的國家,這些現代化的戰車,通常具備多道裝甲配置設計,好讓反裝甲作戰難以單用一款武器將其擊毀。

即便是威力強大的RPG-29反坦克火箭彈,在面對加掛爆炸反應裝甲的T-90戰車,射擊5發的擊穿率也只有20%。尤其近年在「城鎮作戰」的條件下,加速部份國家對於主動防禦系統的研發需求,使得現行的裝甲車輛有更好的防護等級,逼得反坦克火箭彈或導引飛彈更加沒有發揮的舞臺。四、單兵反裝甲武器的鈍重性:單兵早期使用的美製LAW火箭彈,口徑66mm、重量爲2.5公斤,對於單兵攜行而言還不致於形成累贅。然瑞典制的AT-4反坦克火箭彈口徑84mm、重量爲6.7公斤;德制的「鐵拳-3」反坦克火箭彈口徑110mm,重量超過15公斤;尤其俄製的RPG-29反坦克火箭彈口徑105mm,重量更超過18公斤,已是單兵額外攜行的上限,導致單兵的使用性與靈活度大打折扣。

五、武器運用的限制:反坦克導引飛彈射程遠,亦具備不同射擊模式,雖會有較高的擊穿比例,但這樣的多人操作武器小組因武器本身的重量與其他限制,除非在開闊的地域使用,否則一般對於使用者的戰場存活率並不高。而單兵使用的「紅隼」反戰車火箭彈,其設計模式仍停留舊款筒後噴火的年代,也不利於在所謂的住民地區使用。

▲中共大量製造外銷給伊拉克的老舊69式主力戰車,已經是「紅隼」反坦克火箭彈對抗的上限,若要對目前附掛反應裝甲的96式主力戰車攻擊,根本難以形成威脅。(圖/黃竣民提供)

六、戰術運用的盲點:反裝甲武器應形成交叉火力配系,實現互相掩護才能削弱敵軍的反應能力並提高命中率;反之,單個反坦克陣地很容易被敵軍的步戰協同給提前殲滅。所以,反坦克導引飛彈要距離敵軍的戰車目標愈遠愈好,而單兵使用的火箭彈卻相反。

就一個攻勢建軍的強國陸軍而言,反裝甲作戰的任務並非強調以步兵來執行,而是強調運用威力更強大的其他軍(兵)種建制火力(如空軍戰轟機、攻擊直升機、主力戰車等)實施打擊,步兵反而是其中一個最小、最不得已的手段,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反之,以防衛作戰爲基礎的島國陸軍,這樣的作戰訓練應該要更加堅實,偏偏國軍的作戰構想與思維並不支持,也不具備這樣的訓練條件。

倘若國內所研議出來的「不對稱作戰」方式之一,即爲鼓吹民衆以這樣的方式去以卵擊石、壯烈成仁,恐怕不只會讓國人產生莫名的憂慮,更只會貽笑國際。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好文推薦

黃竣民/一兵摧毀一坦克?國防立委的軍武狂想曲

黃竣民/全球唯一雙艦島航母 助英重掌海上霸權

黃竣民/不是什麼都能國造慶富案撞沉國艦國造泡影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頁主編。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