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工夫茶師評鑑 用好「工夫」泡臺灣好茶
茶人除了參加筆試外,還需參加術科考,透過壺泡與蓋碗泡二種泡法展現工夫茶藝。(中華華人茶文化協會提供/張亦惠臺中傳真)
中華華人茶文化協會昨天在臺中市國民黨黨部舉辦首屆「華人工夫茶師評鑑」。(中華華人茶文化協會提供/張亦惠臺中傳真)
中華華人茶文化協會昨天在臺中市國民黨黨部舉辦首屆「華人工夫茶師評鑑」,茶人除了參加筆試外,還需參加術科考,透過壺泡與蓋碗泡二種泡法展現工夫茶藝,茶湯表現、儀軌流暢度及禮儀風範都是評分的重點。
中華華人茶文化協會創會理事長邱錦子致力推廣茶文化,近2年來特別發揚工夫茶藝,不僅開辦工夫茶學課程,並透過茶業改良場的臺灣特色茶風味輪的學習來認識推動臺灣茶,舉辦免費的講座,策劃工夫茶會,讓學員累積研習與實作的時數,6日更在臺中市國民黨市黨部舉辦「華人工夫茶師評鑑」,讓用心鑽研工夫茶藝的茶人獲得肯定。
歷時2天的評鑑中,茶人除了須參加筆試以紮根茶學理念與知識更進行術科考試,透過壺泡與蓋碗泡二種泡法展現工夫茶藝,並以臺灣特色茶品來呈現茶湯都是目前首創。工夫茶重視茶人的茶湯表現、儀軌流暢度及禮儀風範都是評分的重點。
評審們除了給予茶人讚賞與鼓勵,也提醒泡茶要領及禮儀風範讓茶人獲益良多。前農委會茶改場魚池分場長郭寬福表示,茶藝仍以茶湯表現爲重點,茶人人須瞭解臺灣茶的特性與本質,再借由工夫泡展現每道茶品的優點。
邱錦子表示,工夫茶最初發源於福建,流傳到潮汕地區後才達到其頂峰。臺灣早期喝茶的沖泡方式稱爲「老人茶」也就是所謂的「工夫茶」。用「工夫」而不是「功夫」二字來強調烹茶品茶方法的講究與器具極具「工夫」外,更將精神、禮儀、沏茶、品評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