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家的窗戶等你去張望

環球時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牛瑞飛】“傳統的荷蘭人不習慣窗簾。如果你拉開窗簾,就是向人們發出信號,你是一個勤勞的家庭主婦。但如果你拉上窗簾,就是在告訴別人你很懶,你的房子可能不乾淨。”在《文化震撼:荷蘭》裡有這樣一段描述。各國對抗疫情的隔離期間,窗戶成了人們觀察外界真實情況的重要平臺。但人們發現,在一些重視隱私的歐洲國家居然不愛掛窗簾,尤其是荷蘭,其中的原因挺有意思。

大膽展示比藏着掖着好

荷蘭地處歐洲西北部,人口密度較大,但是荷蘭少有高層建築,特別是民衆的住宅,基本上都是一棟棟兩三層的小房子,與鄰居共用兩側外牆。初到荷蘭,記者總是被街頭五顏六色且個性十足的小房子所吸引,每所房子都有很多大大的窗戶,而且不論是底層還是樓上,窗戶都沒拉窗簾。而且荷蘭的窗戶出奇的大,有時甚至可以填滿整堵牆,屋子裡的擺設能被行人看得清清楚楚。

每次漫步街頭,筆者總會不經意看到住戶家裡,甚至連他們在家裡幹什麼都能看見,這樣是不是太不禮貌了啊?爲什麼荷蘭會出現不拉窗簾、甚至不安窗簾的情況呢?後來一位荷蘭朋友告訴我:“不拉窗簾是我們荷蘭人的習慣,有些房子根本就沒有裝窗簾,你可以放心大膽地好好欣賞,即使是駐足往窗戶裡面看,荷蘭人也絕不會生氣的。”

原來,荷蘭人之所以不愛拉窗簾始於宗教淵源,加爾文教對荷蘭的影響非常深遠。16世紀時,法國宗教改革人士加爾文從法國逃到日內瓦之後,通過講道逐漸掌握了日內瓦的大權,通過了《日內瓦教會憲章》,詳細規定了實行宗教儀式的種種方法,全面推行嚴格的清教生活。除了宗教聖歌,不許唱其他娛樂性的歌曲,不許跳舞、喝酒、賭博,不許穿戴新潮時裝。讀書要讀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交談要交流聽加爾文佈道會的體會。宗教改革之後,加爾文教建議人們在晚上把窗簾拉開,這樣鄰居們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他們晚上有沒有喝酒或賭錢。

這種習慣經過了幾百年的延續,演變成了荷蘭人性格里的敞亮與直率大大方方地讓人們看自己房子的內部,傳達着這樣一個信號:“看,我這個人就是很坦蕩啊。”荷蘭朋友說:“誠實的公民沒有什麼可隱瞞的,大膽展示比藏着掖着好,沒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家庭裝飾歡迎欣賞

荷蘭人對家的要求,絕對不滿足於簡單的居住需求。荷蘭建築外部、整體結構的更改需要申請很多手續,而房屋內部裝修則可以隨意發揮。荷蘭人往往對家庭裝飾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非常重視家庭內飾裝潢,這彰顯着自己的審美。人們在一起非常喜歡談論自己家裡的東西,比如定製的開放式廚房、著名設計師設計的沙發

記得有一次,一位荷蘭朋友聽說亞洲國家有一種酒店式公寓出售,整棟樓的所有房子都是開發商按照同樣的圖紙裝修好的,立刻就能拎包入住。她覺得這是一件特別不可思議的事情,她告訴我說,她認爲房子是有靈魂的,但是這種靈魂是居住者帶給房子的,居住者用心裝飾打扮自己的房子,把自己的能量賦予房子,居住者和房子兩方纔能相處愉快,達到雙贏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荷蘭人也是這麼做的。在建材市場,荷蘭人往往喜歡購買原材料,自己畫設計圖製作出獨一無二的裝飾品傢俱。筆者認識一位荷蘭大學生,他爸爸是荷蘭知名企業高管,家裡經濟條件好,但他家裡幾乎所有傢俱——客廳的沙發、花園長椅鞦韆、臥室裡的牀架衣櫥全是爸爸自己設計並手工製作的,他媽媽又親手設計了各種配套使用的布藝。他說,自己製作的傢俱與裝飾會讓家充滿溫度,人住在這樣的房子裡會更加愜意。

鑑於荷蘭人對房子裝飾的重視,他們特別希望讓更多的人欣賞到他們的作品,所以行人從窗子裡往裡望,就是欣賞主人家居裝飾作品的時刻,房子主人不但不會生氣,還會感激你欣賞和喜歡他的傑作。還有人把自己家的窗戶精心打扮,尤其是臨街的房子,然後大方的把房子展現給路人

陽光不容得浪費

荷蘭擁有溫和的海洋氣候,夏季潮溼,冬季涼爽。荷蘭的每個季節都會受到來自北極的低氣壓帶的影響,因此一年之中經常下雨,冬季經常結冰下霧。生活在這樣的氣候裡,陽光的寶貴程度可想而知,對荷蘭人來講,陽光容不得一絲一毫的浪費,荷蘭人也不會放棄任何曬到太陽的機會,窗簾會阻隔他們和陽光親密接觸的機會,他們當然不願意拉上窗簾了。前幾天,看到荷蘭電視臺記者採訪生活在養老院老人,問他感覺當下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老人的回答是這樣的:“新冠疫情很嚴重,我們也不能去樓下的花園曬太陽了,當下我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坐在陽光照射進來的窗口。”還有一種說法稱,荷蘭人不拉窗簾是因爲他們喜歡從屋裡向外看,觀察室外的一切,看那些夜晚的燈光、街道的喧囂和路上的行人。

荷蘭人不愛拉窗簾展示了他們率真的生活態度,調查顯示,在不愛拉窗簾的荷蘭,鄰里間相處得也更友好。可能是因爲沒有了窗簾的阻隔,不僅溫暖的陽關會照進來,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愛也會照進來。難怪一位荷蘭老奶奶說,她喜歡看窗外的人並跟他們互動,這也是與外界聯繫的一種方式,是家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