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包治百病”的天價牀墊,爲何屢“曝”不改

9月24日,可喜安鄭州凌雲路店內,老人們躺在溫度設置在50℃到60℃之間的治療儀上進行體驗。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據新京報報道,最近,一款號稱能給雞蛋排毒,爲血管“清淤”,還可治療多種疾病的“發熱牀墊”,在可喜安的衆多門店裡,成了經理和“老師”們賣力推銷的“神奇發明”。

河南新鄉市的李女士投訴稱,可喜安門店以進店體驗送禮品的方式,吸引老年人進店體驗。其間通過虛假宣傳、洗腦、打感情牌等套路,將僅適用於輔助治療的電位溫熱治療儀,賣出2萬元左右“天價”,而她的母親被洗腦後,借錢也要買。

其實,天價“發熱牀墊”的問題,早就引起多地監管部門的注意。新京報記者梳理髮現,僅在2024年,就有10家可喜安門店因虛假宣傳被市場監管部門處罰或被媒體報道。

一款原本只對某些疾病具有輔助治療作用的二類醫療器械,在營銷人員的口中卻成了“包治百病”的“神奇牀墊”,不少老年人甚至“借錢也要買”。這背後無非還是涉老騙局中的“老三樣”:虛假宣傳洗腦、“小恩小惠”誘惑加“感情投資”。

比如,除了現場演示一些看起來“神奇”但卻無任何科學原理支撐的實驗外,一些門店還從網上找了大量關於體內毒素危害性的視頻播放給顧客,以此渲染疾病焦慮。涉事門店經理更是直言:“放這些視頻,就是嚇他們”。

此外,通過發雞蛋、發禮品的方式“引流”,也是這些門店的標配操作。而爲了拉近與老人的關係、快速建立信任,這些銷售人員一般都親切地稱老人爲“家人們”,極力營造一個溫馨的環境……如此連環“攻勢”下,一些老年人的確很容易“步步上鉤”。

衆所周知,老年人隨着年齡增大,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難免有所下降,對商家的誇大宣傳和誤導也就更難以辨別。加之部分老年人缺少家人陪伴,在商家假意的噓寒問暖面前,也很容易被“乘虛而入”。

因此,這樣的套路式騙局儘管看起來“拙劣”,但卻“屢試不爽”。相應的,要有效打擊和防範這類騙局,也不能只依賴於老年人的“清醒”。

首先,對這類專門瞄準老人羣體的“割韭菜”生意,監管部門還是應加大主動監管力度,用嚴厲懲處給發熱牀墊潑涼水。這些門店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多棲身於舊城區的背街小巷之中,甚至有的藏身在地下車庫內,這說明其本就有“掩人耳目”、躲避監督監管的意圖,絕不能讓這樣的操作輕易得逞。

對此,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加強相應的市場排查和防騙宣傳,並鼓勵社會監督舉報,儘量壓縮其生存空間。事實上,監管部門主動出擊,本身就能夠取得更大的防騙效果。畢竟,一些老人之所以容易上當,也與某種“既然違法,爲何沒人管”的心態有關。

同時,對相關虛假宣傳的懲處力度,也應直接與其獲利規模掛鉤,以顯著提升違法成本。如有的店鋪負責人介紹,“運營好的店鋪,一年能掙上百萬純利潤”。很顯然,巨大利益誘惑之下,懲處若是“毛毛雨”,就很難真正“以儆效尤”。

還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虛假宣傳的門店大多屬於加盟商,在對經營行爲的管束上,或也不應忽視背後“總公司”的責任。

在大量營銷亂象曝光後,相關公司曾發佈公告,要求經銷商杜絕虛假、誇大宣傳的行爲。但要讓這樣的要求落到實處,在責任的承擔上,“總公司”顯然不能置身事外。如何從企業源頭加強對營銷行爲的規範,或仍需要法律上的審視。

當然,子女也應對預防老人落入類似消費陷阱,多些主動意識。如及時向老人科普代表性案例,起到打預防針的效果。另外,也要注重對老人的情感關照,防止其因情感上的缺位而被騙局所蠱惑。

在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有效遏制和預防針對老年人羣體的騙局,已成爲一個需要各方共同應對的社會問題。這些騙局,不僅威脅到老人的“養老錢”,也可能貽誤病情,事關整個社會和家庭的安寧,危害性絕不容輕視。包括但不限於強化防騙教育、創新市場治理模式等,都應有更多行動。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廣泛開展老年人識騙防騙宣傳教育活動,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各類詐騙犯罪。從現實來看,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