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鄭飛趙鬆彬:讓青春在烈焰中淬火

中國航空報訊:都說最美人間4月天,但4月11日這天,高溫突襲鄭州,室外溫度35℃。走進航空工業鄭飛熱處理廠房,兩排共10多座熱處理爐正在工作,高溫充斥着廠房的每個角落,空氣悶熱且乾燥。經過指引,看見了勞動模範趙鬆彬。此刻,他正身着厚重的阻燃服,戴着石棉手套,拿着一根長鐵鉤,站在距離爐門兩米左右的地方,等待零件出爐。

爐門一點點打開,滾滾熱浪撲面而來,雖然距離有足夠遠,但明顯的炙烤感,使人全身毛孔被迫張開。只見他和工友配合着,迅速將長鉤伸進爐膛裡,把燒得通紅的零件毛坯一個個地鉤下來,拿鐵鉗的師傅則快速夾起,丟進簍筐內,全部裝完後行車將整個簍筐鉤住,吊運到油池上方。只聽“哧”的一聲,油池表面迅速燃燒,一條火龍騰空躍起,足有七八米高,十分震撼。當毛坯件完全沒入油池,火焰隨之熄滅,電機的嗡嗡聲不絕於耳。整個出爐過程不過五六分鐘,動作乾脆麻利,操作連貫迅速,看着零件平穩入油,他們脫下防護面罩,長舒一口氣,溼漉漉的頭髮緊貼頭皮,汗水滴答滴答往下淌。

這只是趙鬆彬日常工作的一個小場景。

浴火磨礪

1999年,技校畢業學習車工的趙鬆彬走進了熱表車間,第一次面對這既新鮮又陌生的環境,聽着師傅的介紹,他知道這意味着一切都要從頭學起。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趙鬆彬不僅向身邊人學習實際操作,還向書本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他不怕吃苦,認真好學,又敬業盡責,善於總結。利用業餘時間,他主動學習,不斷提升自己,自學了河南工業大學的金屬材料和模具課程。對每一件事認真負責,對每一次加工盡心盡力,短短几年他就成爲高級工,2013年又被評爲技師,是當時公司最年輕的技師。每天和各種爐子“戰鬥”,每天至少溼透兩套衣服,從個人的自覺幹活到帶團隊作戰,從專注單一的零件加工,到必須對外多部門溝通協作,經過熱處理中“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的磨礪和鍛鍊,他也先後被選爲組長、副工段長。

淬鍊匠心

趙鬆彬對待工作的態度,猶如恰到好處的“淬火”,不僅有如火的熱情,更有對技藝求真求實、穩紮穩打的冷靜。提起他,工藝室主任胡培梁贊許道,“很能幹,操心、自律、負責任!”2021年他帶領工段完成關鍵重要件及軍檢件375批,軍檢件全部一次提交合格,完成新品460餘批次,保障了新品試製熱處理工序節點。全年完成生產工時1.1萬餘小時,熱處理技術創新5項,合理化建議改進工藝23項,參與的熱處理項目獲公司QC成果一等獎。

這些數字背後,是他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忙碌和付出。早在當組長時,他每天早上就提前一小時到現場,給設備送上電,爲當天要用的設備提前升溫,進行生產準備,使班組一上班就能有條不紊的高效工作,既減少出錯、又加快進度;晚上下班後,他會在車間轉一圈,看看第二天要幹什麼活,對第二天班組的安排分配做到心中有數。多年的認真細緻和鑽研,使他在節能降耗、提質增效方面積累了很多辦法。

質量是航空人的生命,對熱處理來說更是如此。某鋼製件屬於薄壁長體件,長2米多,寬10釐米,厚度僅3毫米,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變形,如果變形嚴重,會延長後期精加工時間,更可能縮短使用壽命,影響質量穩定。爲此,他和攻關團隊泡在現場連續作業,自制工裝夾具,不斷進行試驗。每次試驗,只能選擇其中一個變量因素測試,不斷對比、推理、改進,雖然過程緩慢,但緩慢恰恰是加快。嚴格控制設備爐溫,摸索入油速度和角度,夾具從點接觸改爲面接觸,測算油冷的最佳時間……一條條試驗數據新鮮出爐,產品變形量逐步減小,試驗結果步步向好——平均每個零件節約工時10小時,一次交檢合格率100%,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百鍊成鋼

“咱熱處理乾的是良心活,幹活的時候多費點力,事後心裡坦坦的,不怕零件找回來。”趙鬆彬真誠實在。爲了盯牢每批活,他除了正常白班外,還和工段長交替值夜班。

生產中,他從不惜力,重活累活爭着幹,帶着大家往前衝,照顧年齡大的老師傅和剛進車間的新人。工友如果家裡有事,他會主動頂上,讓其安心處理家事。有一年大年三十,廠裡有個急件,爲了讓其他人安心過年,他二話不說趕到車間,投入工作,直到晚上8點多才離開車間。“我通過技師考試了,多虧師傅平常對我的言傳身教。”徒弟王浩興奮地說。不管是見習的大學生,還是班組分來的新人,不管將來會不會留下來,趙鬆彬都從不吝惜他的經驗,傾囊相授,鼓勵年輕人趁着大好時光,多看多學。他還讓徒弟多去實驗室,親眼看看金相組織,參與工藝試驗,開闊眼界。

儘管熱處理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但趙鬆彬相信厚積分秒之功、必將百鍊成鋼。“一季度,我們順利完成了任務,二季度繼續加油,爭取拿下‘雙過半’!”他說完,隨手將臉頰上的汗珠一抹,便又專心致志地投入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