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消費的迷思
圖╱本報資料照片
民間消費的變化
消費多,繁榮也多,《夢溪筆談》記載范仲淹任杭州太守時,常帶百姓到西湖出遊,鼓勵消費,杭州因而日趨繁榮,消費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於此可知。不過,自古咸認爲節儉是美德,鼓勵消費是異端,范仲淹可謂先知矣。
自2020年疫情蔓延以來,逛街餐敘者大減,加以無法出國旅遊,民間消費連年下滑,直到去年下半年隨着防疫措施鬆綁,各國邊境開放,才又迎來消費的曙光,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波消費浪潮涌向海外者多,留在國內者少。
解封助攻 海外消費激增
根據觀光局統計,去年第四季出國觀光人數已達84萬,比第一季成長5.5倍,由於出國要搭飛機、住旅館、吃、喝、玩、樂,花費不少,海外消費也大幅成長,依主計總處估計,去年第四季海外消費年增率高達4.6倍,相較同期間國內消費只成長1.98%,兩者相去甚遠。
海外消費如何估得?主計總處系依據央行國際收支帳,循個人旅行支出及運輸費裡的客運支出,加總而得,去年此二者合計29.4億美元,以匯率29.77折算,爲新臺幣875億,較前一年324億大幅成長170%,海外消費的估算大抵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出國旅行所花的錢也隸屬民間消費,因此近期海外消費倍增,自然也推升了民間消費,然而國人到日本、韓國花費數百億,受惠者全是日、韓,澤及我業者僅杯水車薪,由是觀之,海外消費再怎麼成長,對臺灣經濟並沒有什麼助益。
海外消費何以提振了民間消費,卻無助於經濟成長?這必須由底下這個算式來解釋,GDP=C+I+G+X-M,民間消費就是C,一般人可能會認爲,豈有C成長,而GDP文風不動者?這話好像有點道理,不過,海外消費畢竟不是國內消費,這數百億元在加到C之後,同時也會加到輸入(M),在等式中剛好「正負相抵」,因此儘管海外消費可以推升C,卻無助於GDP。
挹民間消費 無助GDP成長
也許有人還會問,海外消費爲何同時放在C和M呢?原因很簡單,放在C是因爲這是國人的消費,不論國人到天涯海角,消費都得算進C,而放到M是因爲提供服務者是外國業者,出國觀光等於是服務輸入,這就如同我們買法國香水、德國舶來品一樣,由於這些產品來自海外,一方面要計入C,另一面也要計入M(進口),於是買舶來品雖能提振民間消費,卻無法推升GDP。
政府最近要把稅收超徵的3,800億元拿出一部分,發給每個人6,000元現金,盼望民衆消費順便繁榮國內的商家,但以目前出國旅遊絡繹於途看來,這些錢被用在海外的機會更高,如此這些消費將無助於臺灣的GDP,日前主計長朱澤民在國民所得評審會後呼籲國人多多在國內消費,正是着眼於此。
小檔案■夢溪筆談:皇佑二年吳中大飢,範文正領浙西發粟,乃募民存餉,爲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爲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於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遊…是歲兩浙惟杭州晏然。
小檔案■依觀光局統計,2019年底疫情前,一季出國人數約400多萬,2020年疫情風聲鶴唳,一季出國人數降至7萬,2022年下半年各國邊境管制解除後,第三季升至35萬人,第四季倍增至84萬人,其中以赴日本31萬人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