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疫苗施打要更有效率(張百達)
假設7/12拚解封三級警戒,則施打疫苗推進率要達到20%的目標,也就是每天施打數量應提升至20.6萬人次,目前僅5萬人次,這樣的施打效率根本做不到。(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若說抗疫視同作戰,則國人施打疫苗,藉由提升接種覆蓋率,構建羣體免疫屏障,阻絕病毒擴散路徑,降低對國人健康威脅與醫療體系的衝擊,則有如布建防禦工事。當防禦工事越是堅強,病毒與疫情所能造成的威脅與損害也就愈小,整個社會與經濟民生也才能夠儘快恢復正常運行。
尤其,除了目前已在臺灣流行的Alpha病毒外,傳播力與威脅性更強的印度Delta變種病毒株,日前已侵入臺灣。政府除了針對重點區域展開全面圍堵,快速普篩,全力截擊以避免其逃逸擴散外,更須爭取時間,加速疫苗的取得與施打效率。
如以目前疫苗到貨量與施打進度來看,包含6/20美國捐贈的250萬劑,則目前疫苗到貨量爲485.5萬劑;若以每人1劑算,則可覆蓋20.7%的人口。若加入6/30即將抵臺的41萬劑政府採購疫苗,以及日本已宣佈7月中前將再次捐贈的100萬劑AZ疫苗,則屆時疫苗數量約626.5萬劑,同以每人1劑算,其覆蓋率將可達到26.7%。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隨着疫苗陸續到貨,國內前幾類優先施打對象卻出現部分緩打潮或臨陣退卻的現象。這固然與疫苗選擇、潛在副作用與部分死亡案例有關,但政府的疫苗施打策略與節奏,若不能隨着施打情況進行快速機動調整,不僅徒然流失已經具備的珍貴施打量能,也不利羣體免疫防禦工事的及早建立,更勢將影響全國的解封時程。
若以6/14日端午節爲基點,當日累計施打數量爲85萬5125人次;而截至6/28日止,累計施打數量則升至196萬4592人次。換言之,從6/15至6/28的這14天裡,新增施打數量爲110萬9467人次,其日均施打數量爲7萬9248人次,也就是每天打不到8萬劑。
觀察這段期間的施打情況,最高峰爲6/15達到14萬9718人次,進展最大;但6/17起開始明顯出現緩打潮,每日施打人次大幅降低,甚至只有5萬左右,約爲6/15高峰值的1/3左右。期間最低點爲6/26-27,週末兩天共施打1萬8399人次,甚至僅佔前一個週末(6/19-20,11萬2218人次)的16.4%。
如以65%人口每人2劑計算疫苗施打的「推進率」,則打完達標時的目標值應爲130%;如要提升至80%的人口,則目標值則爲160%,臺灣目前疫苗到貨量,可供我們推進到20.7%左右。然而,截至6/28爲止,我們的疫苗接種推進率僅達8.36%。其中,完成至少1劑者佔8.20%,而完成2劑的接種者更僅佔1.62‰(0.162%)。
若計算6/15-28過去這14天裡,我們的新增推進率爲4.72%,日均推進率僅爲0.34%。若維持此一均速,則未來14天,也就是到7/12下一個三級解封時點,其推進率僅能增加4.72%,也就是屆時只能達到13.08%的目標。
反之,假設7/12的推進率要達到20%的目標,或把目前已到貨的剩餘疫苗全數施打下去,則未來14天的日均推進率應提升至0.88%,也就是每天施打數量應提升至20.6萬人次,甚至是比6/15的15萬更多。但是,我們真的能夠奮起直追,而政府與國人都已做好必要的準備並展現出這樣的決心?
臺灣疫苗的取得進度,確實已經慢了。此刻,政府更應善用並加速,將已經到手的疫苗在最短的時間裡,以機動靈活的施打策略,積極調動並充分發揮國內的施打量能,儘可能讓更多國人都能及早施打,儘快產生部分抗體,避免讓好不容易取得的疫苗,遲滯在作業費時的封緘流程或冷凍庫裡,我們纔可能跑贏這場與病毒的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