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開春看2024誰主臺灣政局(林保淳)

(本報資料照)

今年兔年,古詩有云,「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臺灣的政局,目前的態勢,民進、國民、民衆三黨的競爭,儘管端倪初露,但也還是撲朔迷離,究竟2024年誰能入主總統府,恐怕還在未定之天。

就年前的各家民調看來,如果民進黨推出賴清德、國民黨推出侯友宜、民衆黨由柯文哲領軍,形成「三腳督」的局面,顯然侯友宜目前是較佔優勢的,而賴清德次之,柯文哲則屈居末位,而三黨的民衆喜愛度,也大約如此。

民進黨是當今臺灣政壇的最大黨,已執政了近8年之久,更擁有立法院的過半以上席次,將行政、立法,乃至司法、監察大權,牢牢掌控在手中。但因受到疫情影響,施政效率不彰,臺灣經濟受到重挫,故民衆感到失望,從口罩、疫苗、快篩之亂伊始,民衆就輒有怨言,再加上2023年選舉提名失當,導致大敗虧輸的結果,其聲望之下降,固是理所當然。

儘管如此,民進黨的韌性,卻是完全不能漠視的,這也是民進黨每逢低潮,還能堅忍以待、俟時而動,終於成功翻轉的最大憑藉。民進黨在大敗之餘,難免一時慌亂,且內部派系之爭,也尚未協調出結果,故無論是民進黨的認同度,或是將賴清德與侯友宜的民調對比,都屈居下風。但在歷經2個月之久的沉澱後,選舉的激情逐漸淡化,民進黨也逐漸扳回了優勢,不僅賴清德的民調已略微超前,就是民進黨的聲望,也還是穩居第一。

關於這點,賴清德在爭取黨主席職位前,巡迴全臺、傾聽民意、誓言改革的努力,當是具有關鍵影響力的。近日新內閣的底定,儘管「陳鄭體制」頗受訾議,且「蔡賴之爭」的形態也猶然可見,但也算是將步調穩固了下來,無論是賴清德或民進黨的聲勢,都回升爲第一。論者頗認爲陳建仁可能以黑馬之姿,形成對賴清德的挑戰,但這最多也只是民進黨內茶壺裡的風暴,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侮,亂而有序,一致對外,這本來就是民進黨的特性,陳建仁的實力,是遠遠不足以與賴清德相提並論的,最後必然還是賴清德出線,而在此情況下,挾持着民進黨自身政權的優勢,未來的爆發力,恐怕是不能小覷的。

國民黨在2022大勝之際,全黨上下如打了雞血般,雄心勃勃、氣勢高昂,對來年的政黨輪替,充滿了前景與後望。但黨內太陽紛出,雜音充斥,朱立倫、趙少康、郭臺銘、韓國瑜、侯友宜,都各自擁有其支持者,甚且是排他性極強的「死忠」者,未來該如何整合,以消除雜音,纔不至於重蹈2020年的覆轍,恐怕還有待觀察。

國民黨從馬英九末年,就已經是多頭馬車並馳,各據山頭,各有盤算,明爭暗鬥,無休無止。2020年的大敗虧輸,正肇因於此。2022年的勝選,其實是因爲「下架民進黨」的怒潮效應,而未必是民衆對國民黨的肯定,這點從罪近一次的政黨民調及賴侯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國民黨還是不得不屈居第二的。

國民黨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特性,在2020年大選已明顯展現出來,能不能痛定思痛,推出最適合的人選,就是最大關鍵。國民黨內見利思遷,臨難茍免、逢利奔競的人,多到令人驚詫的地步,這點,從地方正、副議長的推舉中,即可窺見一般,除非大刀闊斧,貫徹公平、公正、公開的信念,未來恐怕還是相當艱困的。

以目前的聲勢來說,侯友宜明顯是較爲「衆望所歸」的,也有較深厚的民意基礎,但在諸太陽中,卻也是最雲遮霧掩,讓人看不出其真確心意的。不過,無論其有表態與否,他是「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恐怕都必然會被推擁出來,披掛上陣的,事實上,國民黨內躍躍欲試的人雖多,也唯有侯友宜纔有機會與賴清德一拼高下。至於「推侯拱侯」,會不會加劇國民黨的分崩離析,就有待觀察了。

2022的地方選舉,民衆黨因基層實力不足,人選亦稍見浮濫,在兩大黨夾殺之下,斬獲不多,唯高虹安在「下架民進黨」的效應下,取得了新竹市的政權。民衆黨可謂是「柯黨」,基本票源都是因柯文哲的個人魅力開拓出來的。這對民衆黨未來的發展,絕對是個隱憂,但是,卻也可以看出柯文哲還是擁有相當影響力的。

爲了拓展民衆黨的政治版圖,柯文哲勢必非出來參選,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增益區域立委的席次不可。目前柯文哲與民衆黨的聲望,雖始終屈居第三,但牽一髮則動全身,是具有「左投則左勝,右投則右勝」的威勢的。民進黨的崛起,除了柯文哲的個人魅力外,導因於民進黨的「惡霸」,國民黨的「軟弱」,早已讓廣大的民衆對這兩大政黨迭有怨言,而期待着有一新興政黨出現,足以稍作制衡。因此,儘管柯文哲八年的臺北市施政頗有受訾議之處,卻也還是有近20%的民衆支持,穩紮穩打,徐圖進展,或許臺灣藍綠兩黨並爭的政治形態,有機會扭轉成多黨政治也說不定。

以目前政壇的局勢來說,是個不等邊的三角形,民進黨佔30%,國民黨25%、民衆黨20%,此外約有25%的中間選民。在柯文哲不得不出馬競選的情況下,如果是「三腳督」的局面,無疑其他兩黨都是無法單獨與其抗衡的,即便會出現棄保效應,但只要柯文哲拿到10%〜15%的選票,民進黨就絕對是最大的獲利者,政黨的輪替,恐怕是不可能發生的。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柯文哲都是不可能在三腳督的情況下脫穎而出的,尤其是2024的大選,還必須兼顧立法委員的席次。目前立法院的席次,民進黨佔有60席,國民黨38席、民衆黨5席、時代力量3席、無黨籍5席、缺額一席,民進黨一黨獨大。但由於民進黨施政的不得人心,恐怕2024的政黨席次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民衆黨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局面。但民衆黨的基層實力不足,即便勉強推出人選,在區域立委只有一個名額的情況下,恐怕也只能像2020年的選舉中,落得區域立委全軍盡墨的結果,而只能保有政黨的不分區席次。

在此,柯文哲必須有個抉擇,如果非出馬不可,那應該以總統職位、還是立法委員席次爲優先考量?民衆黨可以說是柯文哲的「一人政黨」,因此,民衆黨能否茁長,就全在柯文哲的一念之間,魚與熊掌,不能兼得,那就只能捨棄其中一項,否則就將有兩頭落空的危機,而寖漸步上類似親民黨、臺聯黨、新黨的後塵,再也無法蔚然成長。

不可諱言的,柯文哲原本就是民進黨扶植起來,利用他與國民黨爭奪臺北市長職位的,原以爲柯文哲受此「提拔」,應該可以成爲民進黨的側翼,而唯民進黨是從。但不料柯文哲不是池中之龍,且有其獨立思辯的精神及見識,不願與民進黨同流合污,因此與民進黨漸行漸遠,乃至後來被民進黨目爲養虎貽患,對其批判得不遺餘力。

柯文哲的墨綠色彩,逐漸淡化,甚且漂洗成「白」色,創建民衆黨,形成第三勢力,臺灣政壇「三分而立」,儼如三國時代,曹魏獨大、孫吳次之,而劉蜀最弱。2024是民進黨如曹魏般百萬雄師,欲先破孫吳國民黨,進而徵勦劉蜀民衆黨的「赤壁之戰」。綠幟漫天蔽野,藍旗岌岌可危,而江東一失,白旗除非奉表稱臣,歸其麾下,否則也必遭殲滅。這當然絕不是柯文哲所願意看到的結果。國民黨、民衆黨目下是脣亡而齒寒,因此,爲今之計,柯文哲欲保劉蜀,最佳的策略,就是聯合孫吳國民黨,結兩黨之力,齊心對抗民進黨。

曹魏兵多將廣,實力雄厚,且又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名不正、言不順,百姓愁怨,正如當前的民進黨之顛倒憲法、非綠不親。國民黨當中的魯肅不少,當知其力是不足以抵抗民進黨的,故「藍白合」、「在野大聯盟」的呼聲極高,民間對「下架民進黨」的渴望,更是格外激切。柯文哲智商高達157,想來也應有諸葛亮的見識,聯合國民黨,纔是唯一可可久可大之道。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借東風」,最終纔在赤壁之戰大獲全勝的。民衆黨如欲在2024一役,有所斬獲,如何有「東風」之助,就是最大的考驗了。此一「東風」,無疑就是國民黨。

國民黨僻處在野黨已久,在民進黨千刀萬里追的斬盡殺絕手段下,再加上黨內步調不齊,已有瀕臨滅黨的危機,尤其是2020年大意失荊州的殷鑑不遠,因2022的大勝,也亟思重整旗鼓。現在就看柯文哲能否如諸葛亮般「舌戰羣儒」,剖析其中利害關係,踏實展開兩黨間的合作了。

國民黨雖有2022大勝的成果,但衆所皆知,並非國民黨多受民衆愛戴,而是因爲全民「痛厭民進黨」的氛圍已然成形,但此一地方選舉的勝選,非但不足以撼動民進黨的勢力,且在其全力反撲之下,很可能隨時被打回原形,赤壁之戰,如無民衆黨的協助,恐怕也難有勝算,如能爭取到民衆黨的合作,纔有可能一戰而成功。

據我所知,目前臺灣的民心傾向,最是期盼藍白或是在野黨能夠整合成一股足以「下架民進黨」的力量的,但無論是國民黨或是民衆黨,都還是不無疑慮。國民黨因2022大勝,不免驕氣橫生,人人躍躍欲試,是否願意稍作退讓,留給民衆黨的發展空間,當是最重要的關鍵。民衆黨最擔心的,則是兩黨的合作,會不會重蹈親民黨、新黨的覆轍,合作最終轉成合並,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此,國民黨必須得認清一個事實,目前國民黨原可仗勢的所謂「黨產」,早就被民進黨假借各種名目沒收殆盡,甚至一度連黨工薪資都發放不出,而且在年輕人的族羣中,票源稀寡,儘管2022獲得勝利,也不過就是小戰小陣的得利,其實未足以撼動民進黨的勢力,單憑一己之力,不僅勝算不大,恐怕此役一敗,就將永無翻身之地。

民衆黨其實也無須擔憂被國民黨「吃下」,畢竟,民衆黨的組織,是與前此的親民黨、新黨完全不同的,民衆黨的支持者,是着眼在不願見到霸道的民進黨繼續執政,而對軟弱的國民黨又缺乏信心,故此對民衆黨寄予厚望,期待有一新興的、不具包袱的清新政黨,一洗目前政壇的烏煙瘴氣;而親民黨、新黨,本來就是從國民黨分枝出去的,名爲合作,實與合併無異。民衆黨還是可以自主獨立,而未必會有被歸併、削弱的風險。

柯文哲目前處於進可攻、退亦可守的優勢,一方面積極挖掘、網羅各界的人才,以增厚自己的實力,一方面也可藉着個人的魅力,巡迴全臺,將自身及民衆的從政理念,訴諸於全臺民衆。明太祖初起之時,朱升建議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明太祖依而從之,故有後來大明帝國的成立。「高築牆」即積累個人的聲望;「廣積糧」則是增厚民衆黨的羣衆基礎;「緩稱王」,則是不急於追求總統大位。

目前國民黨、民進黨可能推出的人選,儘管還不是非常明朗,但相信侯友宜和賴清德是必然會出線的。藍白的合作,最佳的策略就是「侯柯配」,在達陣之後,內閣閣員可由兩黨推薦共商,而行政院長可任命郭臺銘,或者由柯文哲以副總統兼任之。最重要的是立委的席次,國民黨原有的25席區域立委,可以因仍由國民黨推舉,而目前民進黨所擁有的48席,以及無黨籍、其他小黨的席次,則由兩黨協商,推舉出最有勝選厚望的人選出來,兩黨齊心協力,以「下架民進黨」爲唯一目標。

秦朝末年,陳勝起兵抗秦,以「天下苦秦久矣」爲號召,如今臺灣的百姓,則是「苦民進黨久矣」,民心思變,國民、民衆兩黨,如果不以全臺2300萬的百姓爲命,就真的是「奈天下蒼生何」了!(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