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不要九二共識 難道要魚死網破(鄧岱賢)

(國民黨提供)

在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訪美行程結束後,「九二共識」又掀起一陣討論熱潮,所謂的「沒有共識的共識」或是「創造性模糊」等說法,指的是兩岸對於「一箇中國」的涵義認知不同,但對於雙方關係發展而言,不可否認「九二共識」確實是「擱置爭議、務實協商、維持現狀、和平發展」的共識,是臺海避免戰爭、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

衆所皆知,自1987年11月2日臺灣開放民衆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人員往來與經貿交流愈來愈密切,衍生出需要雙方公權力處理事項也愈來愈多,當時以「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與「公證書使用查證」等事項較爲急迫,因此雙方約定1992年11月在香港舉行會談,這些事務性協議內容很快就取得共識,但大陸方面要求對「一箇中國」政治議題進行討論,我方不同意,因此未簽署協議。

隨後兩岸經過傳真函件往來討論,最終在我方提議,大陸「充分尊重並接受建議」的內容如下:「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箇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對於一箇中國的涵義,雙方同意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這就是當年兩岸達成的共識內容。也因爲雙方對於「一箇中國」定義有了這段文字,纔有1993年兩岸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簽署四項協議。

這段文字後來在2000年被學者與媒體以「九二共識」來命名,並廣爲兩岸各界使用。2008年5月中國國民黨再度執政後,6月海基、海協兩會在雙方政府授權下再次展開協商,在兩會往來的正式文件中就提到,以「九二共識」爲兩岸互信基礎,恢復制度性協商,自此「九二共識」四個字正式出現在兩岸官方文書上。

現在臺灣有人形容「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創造性模糊」指得是兩岸對於一箇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目前大陸對於「九二共識」的定義是「體現一箇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臺灣則是對「九二共識」定義爲「一箇中國、各自表述」即「一中各表」,雙方雖然對「一箇中國」有不同解讀,但最重要的是有了「九二共識」,兩岸就可以擱置一箇中國意涵的不同認知,務實展開協商。

如果說兩岸一定要對敏感的政治議題達成共識,大陸對於「一箇中國」絕對是定義爲「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肯定不會接受;而臺灣依照「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將「一箇中國」定義爲「中華民國」或是民主進步黨黨綱所揭櫫的「臺灣共和國」,大陸肯定也無法容忍。若是雙方一定要在這個問題上爭得你死我活,無可避免將走上戰爭一途。「九二共識」確實發揮高度政治智慧,讓兩岸可以「維持現狀、和平發展」

「九二共識」內容是符合「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我方是主張「一箇中國」即「中華民國」;在「增修條文」前言中有「爲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也就是說未來是要追求國家統一的;而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中則說明兩岸目前分治爲「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

歷史事實證明,「九二共識」雖然在敏感的政治議題是「沒有共識的共識」,但是「創造性模糊」讓兩岸能「擱置爭議」、「務實協商」。「擱置爭議」就能維持兩岸「維持現狀」,讓兩岸人民免於戰爭的恐懼;「務實協商」就能讓雙方坐下來解決各項實質問題,維繫兩岸人員往來與經貿交流,達到互利雙贏的「和平發展」。

在2008年至2016年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海基、海協兩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一共舉行過11次會談,簽署23項協議,包括兩岸直航、大陸觀光客來臺、ECFA等協議都在這個時期簽署,開啓了雙方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時代。除了簽署協議外,雙方也定期舉行我方大陸委員會與大陸臺灣事務辦公室的「兩岸事務首長會議」並設置電話熱線,同時也在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領導人「馬習會」,是兩岸關係自1949年以來最佳時刻,臺灣同胞、各行各業都享受到「和平紅利」。

自從2016年民進黨在臺灣執政後,由於不承認「九二共識」,再加上「臺獨黨綱」,被中國大陸認爲是破壞兩岸政治互信基礎,使得兩岸關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甚至在2011年5月被《經濟學人》雜誌形容成「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臺灣要「擱置爭議、務實協商、維持現狀、和平發展」的「九二共識」?還是要與中國大陸來場「臺獨戰爭」,搞得雙方魚死網破,讓臺灣所有建設成果、人民生命財產毀於一旦?相信有智慧的臺灣民衆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作者爲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