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隨筆 | 探丁香花園

海波隨筆

探丁香花園

陳海波

週一時又路過華山路的丁香花園,這座上海灘頂級花園洋房,因花園別墅基調和古典江南園林相融的建築特色而聞名,是海派花園住宅的建築珍品。但凡經過,或是白天或是傍晚,我都會順道進去走上一圈,拍拍照片。這裡離如今總是涌着人堆打卡的武康路和安福路很近,但還能保持安靜優雅,與紛擾相隔,恍如另一個世界。

花園現有3棟樓,其中1號樓爲主樓,名丁香樓,這是一幢面向寬闊草坪的英國鄉村式小樓,屋頂以紅色筒瓦鋪蓋,外觀用深色露木構架,淺色粉牆,牆面爲水泥砂漿作魚鱗狀紋飾。紅的木柱與白的欄杆錯落有致,極富生氣。園內綠絨如茵、花木蓊鬱,更有一條長達百餘米、曲折環繞的琉璃瓦龍牆。那龍頭伸向園中的未名湖,與湖上八角亭頂端的金鳳凰遙遙相視,形成龍鳳戲水之景,讓人爲之古趣盎然所心動。

關於丁香花園前身的故事,一直以來衆說紛紜。流傳最多的莫過於李鴻章在此建宅金屋藏嬌,人們總願意將金屋藏嬌這類事與浪漫相聯繫,好像只有這樣的海上舊夢,才能讓庭院中的丁香開的更有意義。另有一種說法值則得關注,即如今丁香花園所處地皮當年或屬李家,李鴻章之庶子李經邁在辛亥革命後做地產生意,便有外國人向其購買這塊地皮,後又請外國設計師設計,便有了最初的建造。那麼“丁香花園”之稱又是如何來的呢?

圖中間:李鴻章,二排左一:李經邁

近年來,我曾讀過幾篇關於丁香花園由來的文章,包括2019年邱力立的《有關“丁香花園前世主人”的若干種說法》、2021年5月上觀新聞的一篇《海上記憶——華山路丁香花園傳說的真相有可能是這樣的》、去年下半年新民晚報上刊登的祝淳翔的《丁香花園得名由來》,以及今年上半年在一個公衆號看到的黃振炳的《丁香花園的由來真相》。正是這幾篇文章,讓我從對丁香花園的人云亦云中,窺見了更具說服力的現實往昔。

目前丁香花園入口處掛牌或許有待更新

根據這些文章的梳理顯示,如今的丁香花園在歷史上曾經先後使用過徐家彙路14號(1918年之前)、徐家彙路543號(1918-1921年)、海格路543號(1922-1943年)及華山路543號(1943年以後)等多個門牌號。1926、1927年時它還是私人住宅,30年代後則轉變爲公共空間,曾以“雪園”之名召開過歡迎外國公使夫婦的茶話會。此後又從“雪園”變身“大滬花園”,並留下一些相關報道。如,“1935年國民政府在上海舉辦全國運動會,南洋華僑胡文虎親自率領馬來亞華僑選手來滬參賽,上海各團體在海格路大滬花園內舉行歡迎大會;1936年6月,青幫大佬張嘯林六旬壽辰的祝壽禮堂曾設於海格路大滬花園”等。

圖來自《上海歷史地圖集》,紅線處爲海格路

資料查找時,偶見張嘯林在丁香花園這場六十大壽的另一些細節和衍生。據說,壽宴當天諸多政界和商界的名流都來祝壽,朱少屏也受邀參加。宴席過半,張嘯林將朱少屏喊上舞臺,並對賓客宣稱,他將捐贈這次大壽收到的350萬壽銀,其中100萬給陝西、兩廣等地正在遭受自然災害的災民,另250萬則交給寰球中國學生會擴建校舍、舉辦活動和發行獎學金。但直到朱少屏去世,張嘯林的所謂捐款都不見蹤跡,看上去人模人樣的他,無非只是貪圖名譽而詐捐。爾後在抗戰期間,他成爲漢奸,品性更是暴露無遺。善惡終有報、舉頭有神明,張最終落得被自己保鏢一槍打死的結局,也是十分諷刺。

壽宴現場,左:朱少屏,中:張嘯林,右:杜月笙

“大滬花園”作爲娛樂場所一直經營到了1937-1938年,直至“經營失誤”。據說當時自稱來自四川峨眉山靈濟正宗拳術名家張學斌曾和大滬花園簽約,要表演梅花椿擂臺與壁虎工等絕技,大滬花園也爲此耗資宣傳,但到其登臺後,卻讓人大失所望,大滬花園也因此產生了巨大損失。總之,“大滬花園”最終關閉易主,對外重新招租。

這之後,“丁香花園”的名字開始出現,相關研究者給出了不少依據,提到包括1938年6月7日《申報》登出的一則消息,“海格路大滬花園舊址,現闢爲丁香花園——一家香菸公司的出品叫丁香牌,因名”。《電聲》雜誌1938年7卷8期上的一篇《大滬花園復活的內幕》以及1938年7月5日《上海日報》“綜合娛樂”版,報道“丁香花園主人、美星菸草公司老闆、茂泰萊洋行買辦徐懋昌,近被前維也納伴舞之蔣玉珍,控告……”等資料。

在《丁香花園得名由來》一文中,祝淳翔提到上海灘紗業巨頭徐慶雲,並提到在其1931年病疫後,其二子徐懋裳、徐懋昌“在繼承鉅額財富之後,似有四處投資的舉動。其中之一便是設立美星明記煙公司,並於1937年11月末在各報推出大幅廣告,推廣新品‘丁香牌’香菸。”這一點,黃振炳先生結合他自己收藏的丁香牌香菸盒與火柴盒,在《丁香花園的由來真相》一文中貼圖對此予以佐證。

不過,我在搜索相關資料時,有一些新收穫,或許對補充這其中歷史有所幫助。我所查詢到的這則信息,來自《舊時捲菸兌獎券》一文。該文作者上傳了一張美星明記廠捲菸部出品的獎券並標註了獎券的正反面信息。對於獎券正面,他描述道,“獎券正面是該公司出品的富樂克(此處我認爲該作者寫錯了,根據clove音譯,應翻作克樂富)煙包廣告與公司名稱”,另外,卡券背面則明確的寫道,“此錢形煙券倘積至一千三百張則可於1918年12月31日前,向在中國英美煙公司各分行對(兌)換市洋一元”。

對此,有三點我覺得值得注意。

第一,煙券兌換中涉及的日期明確寫到“1918年”以及找“英美煙公司對換”,這即可表明美星明記香菸公司並非由徐氏兄弟在1937年左右設立,而是早已有之,並且應是屬於英美煙公司。再查看近代中國捲菸業歷史便可得知,英美煙公司自1902年9月在倫敦正式成立總公司後,一開始就以發展在華業務爲主要目標之一,同年就設分支於上海,據記錄,“公司一開始即投資21萬元,收購了上海的老晉隆洋行和美國紙菸公司及其在上海浦東的菸廠,職工總數只有 170餘人,第一年銷售額爲12682箱(5萬支裝)”。

第二,clove字符下,還有兩行小字,爲“vigrinia cigarette”,即使用弗吉尼亞菸葉之意,這是一種美種烤煙,相信也是廣告將其定位爲高等香菸的賣點和由頭。同時我猜測,此時clove香菸,很可能也是實際加入丁香成分的煙。因爲香菸加入丁香,可令吸菸者的口及肺部出現少量痳痹,從而產生輕微的快感。部分低價香菸甚至會直接加入丁香的提取精華。

第三,獎券正面顯示的香菸名是根據clove而翻成的“克樂富”,這應該可以證明,雖然當時美星明記廠出品的煙包裝上有着英文clove(丁香)的字樣,但當時這款煙還尚未以中文的“丁香”爲品牌。

那麼,Clove又是何時成爲了“丁香”呢,我認爲這和20世紀20年代、30年代中國民族主義運動頻頻發生,不時抵制洋貨亦有相關。因爲英美煙公司也正是在1934年時,成立頤中菸草公司和頤中菸草運銷公司,來回避稅務以及中國人民抵制外貨運動的鋒芒。

那麼可以猜測,徐氏兄弟便極有可能在此背景下、於1937年前後成爲了這一款香菸的代理,也可能是某種從屬或合作關係。這一點,從“丁香牌香菸”中文標識的包裝盒上可見端倪。在“華商——大明記廠出品”中文的上方寫着“masingM.K.TOBMANUFACTORYSHANGHAI”,這裡的“masing”,相信就是原來的“美星”。

由此,這段歷史應該更加清楚了。丁香花園之名來自丁香牌香菸,但美星明記煙公司的由來卻並非由徐氏兄弟設立,而是牽涉着更多往事。由於我搜索到的資料有限,況且關於捲菸兌換券的真僞亦難以確認,因此以上也無法做論斷,僅是個人推論,也期待有興趣者共同來討論。

丁香花園到徐家不到一年,便再次轉讓,這或許和當時徐家捲入“紗交風潮”有關。祝淳翔提到的是1939年4期《電影新聞》雜誌的報道——《丁香花園突然出售》稱,“最近,丁香花園業主徐懋棠,突然將花園出售與人,據說代價是三百萬。”而在另一篇文章中,有人提及1938年10月18日的《申報》曾報道新華影業公司在此舉辦“西湖博覽會”,並且在博覽會後建造了一些園林景緻作爲影片拍攝的佈景。這兩者的描述似乎時間上有所重疊,由於未能搜索到申報的原版刊登信息,亦無法分辨,索性都歸結在此,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便是丁香花園在脫徐之後,應是與電影聯繫了起來。亦有資料顯示,新華影業總經理張善琨是於1939年10月租下丁香花園的,並且他將之改建爲新華第一攝影廠。1940年,他更下令其卡通部的百人團隊入住丁香花園,在此日夜趕工萬氏兄弟的動畫《鐵扇公主》。

圖左上角清晰可見丁香花園的八角亭,右下方則可見當時建築上攝影棚的大字

對了,有一個信息,或者也可以幫助串聯和解釋丁香花園與張善琨是如何聯繫上的——根據百度詞條顯示,畢業於上海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的張善琨,曾在福昌菸草公司做過廣告主任並晉升經理。之後他投靠黃金榮,加入青幫,主持大世界遊藝場和共舞臺,演出使用機關佈景的連臺本戲,頗有名氣。

大世界演出

再之後的事似乎開始清晰起來。1942年,張善琨開辦了“中華聯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由該公司攝製、卜萬蒼編導的《紅樓夢》影片亦是在丁香花園搭景拍攝。其中,周璇飾林黛玉,袁美雲反串賈寶玉,王丹鳳飾薛寶釵,白虹飾王熙鳳,梅熹飾賈政,歐陽莎菲飾襲人,這部明星薈萃的電影轟動一時,也是第一部被介紹到日本去的中國電影。

1944年紅樓夢畫面中圍牆與琉璃瓦龍牆相似

抗戰勝利後丁香花園成爲郵政儲金匯業局,許多文章都提到李鴻章的侄孫女婿劉攻芸曾在其中辦公。新中國建國初期,丁香花園爲華東局機關所在地,據說陳毅、潘漢年、劉亞樓等先後在此辦公或居住。1952年後,由政府投資興建了2號樓。1956年後,丁香花園成爲市委招待所。1961年,58歲的開國元勳陳賡大將就是在此病逝的。

197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贊鋼琴協奏曲黃河》目錄

60年代中期直到“文革”期間,丁香花園成爲上海市委寫作班子駐地,所用筆名包括“丁學雷”、“丁加”、“丁川”、“丁影”等,其中又以“丁學雷”最有名,而這些“丁”或許正源於丁香花園之名。1976年10月,四人幫被捕,中央工作組空降上海,徐景賢在丁香花園設指揮點,在這座美麗花園上演了一個深深政治漩渦的最後一幕。

2014年丁香花園掛牌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改革開放後,丁香花園一號樓和三號樓成爲了市委老幹部局的活動室,二號樓曾作爲興國賓館分部,後出租爲申粵軒酒樓。我看過2015年《檔案春秋》中邱根發的一篇《在丁香花園的濃蔭下》,描述的便是他2009年調入丁香花園,與當時來丁香花園的離休老幹部的一些交往,作者有一句話令人感嘆,摘抄在此,“那些活生生的革命功臣就在眼前,但是轉眼間,他們輝煌的歲月已經潛聲融入車水馬龍的都市塵囂。歲月不饒人,如今他們青絲不再,參加老幹部活動中心的活動,他們有的今天來了,下週就不來了……”

邱根發(後排左四)與老同志在丁香花園合影

歲月究竟是什麼呢?它既能醞釀出許多亦真亦假的傳奇,也能於無形中存下一段段真正的往昔。我們想要洞察歲月,卻也只能感知其無邊無限的內存聯結中的一小部分。正如我原本只是途經丁香花園,又恰逢於上海這周颱風天的藍天白雲中,見其明豔,頗爲喜歡,原本亦只是想寫寫這番美景,怎料資料越看越多,也越寫越多,這其中往事,一環扣一環,又豈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道明的,於是樁樁件件,也不過是匆匆兩筆述之。若是下次你走過它,不妨親自去聞聞那丁香吧。

陳海波簡介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特別鳴謝瓷海新波公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