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研究:嘉義「微環境」PM2.5暴露最高 在家燒香、鄰近寺廟比例多

▲微環境監測。(圖/國家衛生研究院-懸浮微粒特徵民衆健康影響之研究)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細懸浮微粒等空氣污染議題近幾年來持續受到關注,國家衛生研究院今日公佈研究成果,針對居家室內餐廳寺廟等與個人生活較爲相關的微環境PM2.5暴露評估,比較北中南東4地區老年族羣的個人PM2.5暴露量,結果嘉義地區最高,接着依序高雄、臺北、花蓮。進一步分析其中生活形態,嘉義地區在家燒香比例達7成5,以及住家鄰近寺廟比例也達到2成,爲可能因素之一。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環保署合作進行「懸浮微粒特徵對民衆健康影響之研究」,結果顯示中南部地區空氣污染仍嚴峻,高雄、雲嘉南、中彰投爲全臺灣空氣品質較差地區,應列爲急需管控地區。

除了外在大環境問題,研究也分析了與民衆個人生活、住家型態有關的微環境,例如餐廳、寺廟、傳統市場有潛在的 PM2.5 污染來源,而家裡微環境對老人一天 PM2.5 的貢獻比例約達85%-93%,更是每日主要暴露環境。

研究執行300天住家室內外微環境 PM2.5連續監測,比較臺北、花蓮、嘉義、高雄等4地區老人 PM2.5 暴露量,結果以嘉義每立方公尺64.2微克最高,接着依序爲高雄每立方公尺54.5微克、臺北每立方公尺36.9微克、花蓮每立方公尺36.1微克。

▲燒香也是生活中PM2.5來源,資料照。(圖/記者季相儒攝)

進一步分析老人採樣期間住家的活動狀態,普遍 70.3%-98.1%住家沒有抽菸習慣;56.3%-79.8%家裡沒有打掃;85.9%-91.0%有煮飯。臺北及高雄地區老人住家分別有 67.2%及 64.1%沒有燒香,嘉義則有 75.9%有燒香的活動;就居家周遭環境狀況而言,嘉義及高雄地區老人住家分別有 63.0%及 57.8%鄰近交通繁忙的道路;嘉義地區老人住家有20.4%鄰近寺廟;大多數住家周遭皆沒有鄰近市場、夜市工廠

國衛院解析,住家室內 PM2.5 中金屬污染來源,臺北、嘉義地區 PM2.5 中金屬主要皆來自於地殼元素及揚塵,花蓮以水泥廠爲主要貢獻源,高雄則主要來自於鋼鐵製造業及交通排放。

國衛院在監測報告建議,PM2.5即使在相當低的濃度仍有作用,儘管無法一次到依,仍應採階段性目標,先將PM2.5濃度降至我國標準的年每平均立方公尺15微克、日平均每立方公尺35微克,之後再進一步降至年平均每立方公尺10微克、日平均每立方公尺25微克的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