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氣網紅”綠茶餐廳還挺能打,但這一點很致命
對很多80、90後來說,綠茶餐廳早已在記憶中蒙了塵,至今對其印象最深刻部分,只有巨大的綠字招牌,與當年商場店門口難以計數的排號等位。
2008年,西湖畔的綠茶餐廳曾創下14次/日的翻檯記錄,這讓後來的長沙網紅超級文和友也望塵莫及。但如今誰還去綠茶餐廳呢?“過氣網紅”的稱號正是被當年排隊粉絲們喊了多年。
但這家初代網紅餐廳其實還挺能打。
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綠茶餐廳營收分別爲22.93億元、23.75億元、35.89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38億元、0.25億元、3.03億元,2023年業績漲幅尤爲明顯;以2023年收入計,綠茶在中式休閒餐飲排名第四,前三名爲西貝、小菜園和太二;論門店規模,目前綠茶坐擁382家門店(截至2024年6月11日),但在三年前,綠茶門店數還只有180家。
這樣一個已經沒人排長龍的“過氣網紅”,怎麼就突然重拾戰鬥力?接下來的發展可能會面臨哪些隱憂?
誰還去綠茶餐廳?
看到綠茶餐廳四闖港交所的消息,藍鯊消費還是忍不住前往綠茶餐廳打卡,且當懷舊。
杭州綠茶餐廳西溪龍湖天街店,這是一家以“龍井船宴”爲模板設計的門店,店內處處有烏篷船和小橋流水造型,盡顯江南水鄉之美。
這樣的店面成本不低,據招股書,每年各項開支能達到320萬-370萬。2015年,創始人王勤鬆曾說道,“我們是50元的人均(消費),花的卻是500萬元的裝修費用。”
自2008年第一家綠茶餐廳在西湖畔開設以來,在很長的時間裡,綠茶一直活成了年輕人心裡的白月光。
綠茶餐廳以杭幫菜爲底,主推融合菜,且熱衷於在一、二線城市高大上的購物中心開店。迄今75%的門店都開在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門店佔比更是超過90%。
明明是寸土寸金的地方,配上超預期的用餐環境,賣的卻是直到今天也不過60元客單價的菜品。
這應該與創始人的經歷和理念有關。王勤鬆早年學廚,做過外貿和煤炭生意,創辦綠茶前做的是青年旅舍——青年旅舍就在西湖附近,茶園環繞,吸引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揹包客入住。王勤鬆曾說過,高性價比的企業才能夠做大做強,比如沃爾瑪、優衣庫的性價比都很高。綠茶招股書裡還寫道:美食應該爲大衆所享受。
但問題恰恰在於,在寸土寸金的地方大搞性價比,這很理想主義,需要有現實的東西作爲支撐。早年支撐綠茶理想起飛的基礎主要有兩個:一是商業地產的紅利,二是遠超行業平均的翻檯率。
2008年,杭州宣佈要建100個城市綜合體,一批新式杭幫菜被請進購物中心,同時享受着裝修補貼、各式租金優惠。以外婆家、綠茶、新白鹿、弄堂裡、老頭兒油爆蝦爲代表的杭幫菜“快時尚餐飲五虎”由此誕生。
何謂快時尚餐飲?簡單來說,就是在菜品和用餐環境上做文章,靠便宜、好看、好吃吸引客流,然後通過提高翻檯率賺錢。王勤鬆對此這樣解釋:和別的餐飲企業不同,人家可能是餐廳客人坐滿就賺錢,綠茶是滿客之後翻檯纔開始賺錢,在用近乎成本的低價格換取客流。
再加上當時幾乎國內所有一、二線城市都在搞商業綜合體,杭幫菜快時尚餐飲代表們火熱出圈。據公開數據,2014年綠茶餐廳單店客流量能到日均1500人,人均排隊兩小時。
只是時移勢易,十年間,綠茶隔壁多了好幾名競爭對手,綠茶卻依舊還是那個綠茶——相比十年前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的餐廳環境;就連招牌菜依舊停留在“麪包誘惑”“綠茶烤雞”等幾道十年前剛出道時的爆款。
相信憑綠茶餐廳的用餐環境與性價比,其爲顧客提供的價值感,即便這是一個新創立的餐飲品牌,應該也能創造排隊。但對於中式正餐來說,總有川菜湘菜地方菜爭奇鬥豔,總有新的網紅餐廳冒出來解放顧客審美疲勞,想要靠幾個招牌菜品持續做流量生意,可能性幾乎爲零。
在綠茶餐廳西溪龍湖天街店,藍鯊消費看到,進店顧客大多是年輕人,用餐高峰期仍需要排號等位(西溪龍湖天街本身客流量大,隔壁餐廳排號等位更多),卻不復當年盛況。
杭州本地餐飲從業者徐曉(化名)告訴藍鯊消費,“大多是嚐鮮的顧客,杭州畢竟年輕人多,像我們這樣在杭州工作生活多年的人,誰還沒吃過綠茶呢?”
“過氣網紅”還挺能打
儘管最近三年每年推出了150-200道新品,但它們都沒有賣成爆款,老粉絲們不可避免地道別。
在一二線城市,綠茶餐廳門口等位人數肉眼可見地減少。2021-2023年,綠茶餐廳日均翻檯率分別爲3.23、2.81、3.3,單店日均接待量分別爲535人、444人、516人。而早些年,其單店日均翻檯爲6-8次,客流量超1500人次。
但另一面,綠茶餐廳似乎更加會賺錢了。
對比綠茶餐廳此前提交招股書的數據來看,疫情前的2018年和2019年,綠茶餐廳門店數分別爲107家和163家,單店日均接待量分別爲809人和650人;2023年,門店數爲360家,單店日均接待量爲516人。也就是說,門店數增加了2.36倍和1.2倍,單店日均接待量僅下滑了36%和20%,可見門店擴張策略行之有效。
綠茶餐廳如何做到呢?
既然早年最爲仰仗的翻檯率依賴顧客選擇,多少有些身不由己,那就從自己容易控制的各項成本入手,把餐飲企業肩負的“三座大山”(房租、原材料、人工)逐漸搬下來。
目前綠茶餐廳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門店數佔比過半,但二線及以下城市已經成爲新的擴張方向。
據招股書,在二線及以下城市,綠茶餐廳經常能夠拿下購物商場最理想的位置,裝修還能獲得補貼。如此一來,不僅裝修成本和房租得以降下來,更重要的是,不管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消費者眼中綠茶餐廳有多過氣,融合菜的創意菜品,中國風的用餐環境,對下沉市場消費者來說還是新鮮感十足。
在店型方面,不同於早年開出的大型門店,如今450平方米以內的小型門店已成爲開店主力,佔比接近50%。
另外,原材料成本也不是省油的燈。看看同行蜜雪冰城自己下場種檸檬,老鄉雞則是自己開養殖場,包攬從養殖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的所有環節,綠茶餐廳比上不足,不過也做到了最近3年原材料及耗材的收入佔比持續下降,這要歸功於其在2021年建立的直採中心。
在人工這塊成本上,綠茶餐廳則是增加了靈活用工的比例。對比最近兩次招股書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僱員情況(分別爲2022年和2024年),其餐廳全職員工數從7942名增加至10327名,但佔比從85.36%下降至72.14%,餐廳兼職員工數佔比則從14.64%上升到27.86%。
來的隱憂
綠茶餐廳已經公佈了未來幾年的擴張計劃和重點投入方向。
2024-2027年,綠茶餐廳計劃擴展675家門店,其中近半數門店位於三線城市。如果不考慮閉店,2027年綠茶餐廳將達到千店規模。
另外,綠茶餐廳計劃在浙江建立中央廚房,預計投入運營後,將會進一步降低菜品成本,併產生6%-10%的經營利潤率。
徐曉向藍鯊消費表示,綠茶餐廳向下沉市場擴張,並在供應鏈標準化方面加大投入,本質上做的仍然是流量生意,正如十年前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打法。綠茶對二三線城市消費者仍然很有吸引力,隨着二三線城市經濟的發展,綠茶餐廳正在凸顯性價比。
不過徐曉同時指出,綠茶餐廳向下滲透總會遇到瓶頸,何況如今海底撈、太二等餐飲品牌都在發力下沉市場,而菜品創新能力不足,將成爲綠茶未來發展最大的隱憂。
2021-2023年,綠茶分別推出了178道、172道及168道新菜品,可惜這些新菜品毫無存在感。
如果是在口味單一的市場,憑几道招牌菜就有可能誕生長盛不衰的餐飲連鎖品牌,可偏偏是在中國這個地域口味分散的市場,每年都會有新的地方菜冒出來挑逗食客味蕾,這對餐飲企業來說真是舌尖上的詛咒。如果消費者口味轉向其他,或許再多搬掉“三座大山”的舉措也將成效不顯。
作爲應對,外婆家已推出金牌外婆家、鱸魚、老鴨集等多個副牌,其中疫情後推出的老鴨集一出生就不同凡響,號稱馬雲都前往打卡。而綠茶到目前爲止只有一個主牌。
另外,在徐曉記憶中,2010年左右,相比新白鹿、弄堂裡等其他杭州快時尚餐飲品牌,綠茶客單價不算低,對於招股書顯示的2023年只有61.8元客單價,徐曉感慨道,“應該是杭幫菜裡客單價最低了。”
或許正是因爲多年來沒有新的爆款菜品跑出來,綠茶對於漲價這件事始終表現得小心翼翼。只是當各項成本都在往上漲,綠茶降本增效措施一旦到達臨界點,那位充滿理想主義的初代網紅還有何可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