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玉專欄-投資情緒回溫,科技股領軍攻半年線
除了通膨數據報喜,高達七成的美股財報表現也優於預期,低於預期的企業家數僅約三成,且根據市場估計,美國的企業獲利修正可望於明年第二季落底,S&P500的盈餘預估成長在明年第二季可能來到0.9%的低位,不過,進入第三季起將恢復成長,至年底的盈餘成長率上看近雙位數的水準。
全球投資情緒回溫,法人資金也出現回補臺股態勢,根據統計,11月以來外資於上市櫃市場合計回補1,448.14億元,爲暌違五個月後外資再度轉爲買超,若以單月計算,該金額爲2016年8月以來最高,更是臺股史上外資單月買超第七高金額;本土法人則以投信最力挺臺股,11月來持續回補152.03億元,且連續第5個月加碼買超。
從法人資金回補標的分析,11月不論土洋法人皆針對之前超跌的科技股積極回補,包括光電、電子零組件、半導體等,進而帶動電子指數率先傳產與金融指數站回半年線之上,大盤也來到半年線位置,若電子股能維持於半年線以上位置,則臺股反彈趨勢可維持。另觀察近期盤面各產業走勢,類股輪動鮮明,而具有營運走出低點、前波股價超跌、具有題材等族羣,更是本波反彈行情資金聚焦之處。
除美股牽動臺股表現,中國大陸官方對於疫情的態度,也是影響臺廠供應鏈的關鍵之一,中共二十大會後因爲防疫清零政策不變,並強調共同富裕、進口替代等政策方向,市場對於二十大後情緒轉向失望,加上動態清零政策之下,包括個人家戶或是企業,都出現消費支出趨緩狀況,大型科技企業受到嚴格監管影響,線上零售業則於過去一年快速下滑,小額經濟也同樣面臨影響。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大陸GDP於2022年、2023年將分別爲3.2%、4.3%,整體中國經濟成長仍着重於基礎設施,包括碳關稅實施加速中國進口替代政策,有利新能源車產業、共同富裕課徵企業稅,有利更多資金在5G、自動化及醫療保健等設備投資,進而帶動相關臺廠獲利表現。
整體而言,近期整體投資情緒轉趨樂觀,就技術面來看這波反彈趨勢仍持續,不過考量臺股前景仍有不確定因素,包括美國經濟可能軟着陸、總經指標轉弱、美債終端利率仍高、通膨仍位於相對高水位、全球企業支出加速緊縮且獲利下修、庫存問題延續等,預料盤勢在反彈之後仍可能出現震盪走勢,投資人宜於反彈適時獲利了結並慎重配置,同時針對明年展望審慎選股,伺機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