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讓縣區經濟更加生機勃勃

(原標題:【光明論壇】讓縣區經濟更加生機勃勃)

【光明論壇】

作者:唐珏嵐(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

據《2024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有58個“千億縣”,143個“千億區”,兩者貢獻了全國超28%的GDP,以及超31%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郡縣治,天下安”。縣(區)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基本單元,是連接區域協調、城鄉協調的重要紐帶。當前,“千億區”“千億縣”百舸爭流、生機勃勃,充分彰顯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那麼,它們究竟做對了什麼,以至有如此顯著的成績呢?

因地制宜各揚所長,一方水土“養”出一方特色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爲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加快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特色經濟是縣(區)發展的競爭力所在,而產業是縣(區)經濟的骨架支撐。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位優勢、資源稟賦不盡相同,如何讓一方水土“養”出一方特色產業,這是決定地方經濟活力與實力的關鍵所在。“中國皮革之都”海寧、“中國眼鏡之都”丹陽、“世界超市”義烏、“中國鞋都”晉江、“中國化妝刷之鄉”鹿邑……因“特”而“優”,這是“千億區”“千億縣”的共同特點。立足當下、面向未來,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持續培育新質生產力,這是縣(區)經濟永葆青春的密碼。“大唐襪機響,天下一雙襪”,作爲“國際襪都”浙江諸暨大唐鎮,從“襪子”到“襪業”再到“襪藝”,一字之差折射的是產業變革的“三級跳”。產業“在縣”+“在線”,乘“雲”而上、借“數”轉型,“數實融合”助力地方搶佔經濟發展新賽道。被譽爲“天下第一”輕紡城的紹興柯橋,近年來積極推動設備智能化、工廠智能化,建設“印染大腦”“無人工廠”,使傳統產業因“數”煥新。

“頭雁”引領“羣雁齊飛”,在區域協調中增強發展新動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進入新時代,縣(區)開始打破行政區劃的束縛,從“單打獨鬥”“各自爲政”逐漸走向協同發力、美美與共。例如,蘇南崑山主動攜手蘇北沭陽,通過促進兩地人才、資金等要素流動,實現區域優勢互補、聯動發展,如今的沭陽已連續4年躋身“千億縣”。從數據上看,長三角地區佔全部“千億縣”的56.89%;“千億區”中,粵港澳大灣區佔據25席,以全國0.41%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國超6%的GDP,經濟密度高達5.76億元/平方公里。深度融入城市羣、都市圈建設,實現區域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等一體發展,這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千億區”“千億縣”集中度明顯高於其他地區的主要因素。可見,區域協同發展已成爲推動“千億區”“千億縣”誕生的重要因素。

營建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改良企業發展土壤。崑山是目前唯一一個GDP超5000億的縣域,富有競爭力的企業是其“一騎絕塵”的底氣所在。2023年末,崑山內外資企業數量近20萬戶,擁有大型工業企業102家、中型工業企業288家,產值超億元企業1057家。同樣如此,作爲“千億區”領頭羊,常住人口181.4萬的深圳南山區,商事主體高達58.6萬家,相當於每3名常住人口就有1個市場主體,創業密度位居全國第一。目前,南山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5000家,轄區11個項目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大獎。不只是崑山與南山,“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這是“千億區”“千億縣”發展的普遍格局。當然,欲引金鳳凰,首先得栽好梧桐樹。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是地方經濟核心競爭力的硬支撐。《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強調,“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近年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等政策法規的施行,推動着我國營商環境制度體系不斷完善。與此同時,推行“首違不罰”“首違輕罰”,提出“最多跑一次”,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只說YES不說NO”的窗口無否決權機制……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升,共同打造了吸引人才的“梧桐樹”、招商引資的“金名片”。相信隨着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等戰略的深入實施,未來必將有越來越多的“千億區”“千億縣”涌現,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光明日報》(2024年08月27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