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寒冬向行業深度延伸,膠膜之王也“瑟瑟發抖”了

沒有一家光伏企業能置身寒冬之外。一向被認爲受衝擊較小、"日子相對好過"的光伏膠膜龍頭,也漸感壓力。

華夏能源網&華夏光伏(公衆號hxgf3060)獲悉,福斯特日前公告,擬將"越南年產2.5億平米高效電池封裝膠膜項目"建設期延長至2025年12月。

這不是福斯特第一次將項目投產延期了。今年上半年,福斯特在4月發佈的公告中稱,計劃調整杭州基地募投項目"年產2.5億平方米高效電池封裝膠膜項目"的投產節奏,將剩餘的產能延期至2025年底投產。

膠膜大規模應用在光伏組件的封裝環節,屬光伏輔產業鏈,企業生存狀況直接與行業景氣度綁定。在行業上行期,受益於組件企業的旺盛需求,膠膜企業大量擴產。但今年以來,隨着光伏行業步入低谷期,光伏組件開工率走低、需求減弱,光伏膠膜也受到衝擊。

作爲光伏膠膜的"絕對"龍頭,福斯特的日子一直過得較好(在我們此前文章《3年股價下跌90%!光伏輔材二線企業"夾縫"中求生》中有翔實數據印證)。即使其他膠膜企業陷入虧損,福斯特仍持續盈利,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超過了12億元。

但不可否認,行業寒冬遲遲不結束,這個"膠膜之王"身上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了。

寒冬中"一枝獨秀"

福斯特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專注於新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包括光伏膠膜、光伏背板、電子材料等。其中,光伏膠膜佔其主營業務的比重高達91.78%。2008年時,福斯特就已躋身世界EVA膠膜供應商前三強。

2014年,福斯特膠膜產品全球佔比超過50%,開始成爲行業"霸主"。也是在這一年,福斯特在上交所上市。

此後,福斯特一直穩坐行業龍頭地位。即使遭遇從2023年開始的這場行業寒冬,福斯特依然交出了亮眼的業績。

2024年的前三季度,光伏行業可謂"哀鴻遍野",產業鏈各環節都處在虧損之中。虧損排名第一的隆基綠能(SH:601012),狠狠虧了65.05億元。虧損排名第二的TCL中環(SZ:00219),虧損60.61億元。

光伏膠膜企業,營收和利潤規模無法與光伏龍頭們相較,但也普遍處於虧損之中。

行業排名第二的海優新材(SH:688680)虧損最爲嚴重,前三季度虧損了2.49億元,同比下降230.07%。此外,明冠新材(SH:688560)虧損0.14億元,賽伍技術(SH:603212)虧損0.96億元,天洋新材(SH:603330)虧損0.29億元。

膠膜頭部企業中,只有鹿山新材(SH:603051)和江蘇斯威克實現了盈利。鹿山新材實現淨利潤0.31億元。斯威克淨利潤達到了4億元。

在同行"襯托"下,福斯特是名副其實的輔材行業"優等生"。

福斯特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51.7億元,歸母淨利潤12.6億元。雖然同比都在下降,但下降幅度已屬不錯。營收同比下降8.9%,淨利潤同比下降12.1%。

福斯特能在行業下行期撐得住,主要緣於其規模優勢和較高的產能利用率。

福斯特的市佔率長期保持在50%,堪稱行業絕對霸主。其2024半年報披露,光伏組件出貨前十的企業均爲其客戶。東吳證券此前預計,2024年福斯特的光伏膠膜出貨將達到26億平方米至2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0%至30%。

較高的市佔率令其在業內有較強的話語權,與上下游的議價能力更足。

此外,福斯特一直保持着較高的產能利用率。接近膠膜企業的人士預計,今年12月,福斯特開工率大概80%—85%,而其他家膠膜企業開工率在50%左右。

壓力來自三方面

實際上,膠膜企業向來就是在上游原材料廠和下游組件廠之間的"夾縫"中生存。

膠膜產線初始投資成本低,資金和技術的進入壁壘都不高。無論是面對上游原材料廠商,還是面對下游組件廠商,膠膜企業都缺乏議價能力。

而現在,疊加行業的產能過剩、激烈的價格戰,即使如福斯特這樣的"優等生"也感覺到了組件環節傳導而來的壓力。

首先是回款賬期風險在增長。福斯特的回款週期正在變長,應收賬款週轉天數今年一直在約80天左右,而去年底這一數字爲68.45天。2022年底時,福斯特的應收賬款爲37億元。2023年底,應收賬款增長至48億元。今年三季度顯示,福斯特應收賬款規模仍處於高位,爲41億元。

福斯特的利潤空間也已經受到擠壓。雖然膠膜行業的毛利率不算高,但此前福斯特的毛利率一直能保持在20%以上,2020年達到了28.36%,但近幾年卻降到了15%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從2022年開始,光伏膠膜的主要原材料EVA粒子的市場價格呈下降趨勢,帶動光伏膠膜的成本和售價都在下降。但去年至今,光伏行業產能過剩越來越嚴重,激烈的市場競爭又導致膠膜價格下降幅度大於成本下降幅度,毛利率因此下跌。

另外,福斯特一度被指"通過主動降價來維持市佔率",然後再通過規模效應保證自己的盈利。這種競爭策略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行業還未到見底時刻,這樣的低價策略還能持續多久?

福斯特的高開工率策略也面臨壓力。

今年4月,福斯特擬將杭州項目延期時,就在公告中寫明"保障各個基地合理的產能利用率水平,避免造成新增產能閒置"。

而越南項目原計劃本月投產,到了擬投產之時才宣佈延期,或也是爲保障產能利用率而採取的無奈之舉。

實際上,膠膜行業的產能集中度很高,並且過剩問題嚴重。華夏光伏曾粗略測算過,2025年全球光伏膠膜需求量大概只有60億平方米左右,而福斯特、海優新材、斯威克三家頭部企業年底的產能預計已經有48億平方米。

近期產線停產、在建項目延期的膠膜企業也不只有福斯特。

11月,膠膜廠商福萊蒽特(SH:605566)宣佈擬對控股孫公司杭州福萊蒽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實行停產歇業。12月24日,鹿山新材公告稱,將"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太陽能電池封裝膠膜擴產項目"延期至2026年完成。

只不過,作爲膠膜"一哥",福斯特的處境變化有着更多象徵意義。

出海即出路

爲度過行業週期,膠膜環節企業都在試圖尋找新的"出路"。

從本次擬延期的越南項目中可見一斑。這一項目最初源自2022年的募資。當時,福斯特發行可轉債募集到30.3億元,計劃投建8個項目,其中並無海外產能。但進入2023年,光伏行業形勢出現變化,福斯特經過兩次調整,將原計劃在廣東江門投建的部分膠膜項目,調整到越南和泰國。

關於調整原因,福斯特稱,主要系國內組件產能擴產放緩,而海外光伏組件產能擴張加速,導致公司海外膠膜產能出現明顯缺口。

對於膠膜企業來說,國內市場格局已定,海外勢必成下一步競爭重點。福斯特是光伏膠膜行業內率先在海外佈局產能的企業,早在2018年,其泰國工廠就已投入使用,而今又有越南項目和泰國二期項目,其在東南亞產能規模上已具優勢。

其他輔材廠商實際上都在加緊海外擴產步伐。就在11月,明冠新材在越南的膠膜擴產項目獲批,該項目擬將其越南原有產能擴充至2.2億平方米。而12月16日,海優新材宣佈其越南工廠已具備膠膜生產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政策的變化,或使東南亞光伏產能無法滿足美國市場需求。

今年以來,各家組件廠商已在研究在中東、美國等地設廠的可能性。產業鏈上的其他環節勢必也要因應國際環境的變化,膠膜企業赴美或成爲重要選擇之一。

日前,海優新材已經開始行動,計劃在美國俄亥俄州投建膠膜項目,投資額不超過1000萬美元。

福斯特在中國和東南亞已具規模優勢,但如果不盡快決策進軍美國這一全新市場的可能性,恐怕面臨的競爭壓力會越來越大。

除了進軍海外市場,福斯特也一直在嘗試培育業務第二增長曲線。

膠膜業務之外,福斯特的背板業務增長較快,2023年度其銷售量排名躍升至全球第二,目前佔其主營業務收入的3.85%。但無論是膠膜,還是背板,都受到光伏行業週期波及,價格下跌。

此外,福斯特還拓展了電子材料業務,主導產品爲感光幹膜、FCCL和感光覆蓋膜。

據瞭解,感光幹膜是製作PCB(印刷電路板)的關鍵耗材,其與光伏膠膜在技術上具有一定相通性,但比光伏膠膜的技術要求更高。今年上半年,福斯特的感光幹膜業務表現可圈可點——銷售量7366.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5.83%,營業收入27537.27萬元,同比增長26.92%。

福斯特的半年報顯示,其早在2016年就已經開始"卡位PCB製成的核心電子化學材料"。

不過,這項業務已經營8年之久,只佔其主營業務收入的2.56%。要想調整業務結構,減少對光伏膠膜的依賴度,福斯特需要做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