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動力電池產業現狀的4點思考

動力電池產業在2024年來到了一個變革節點。一方面,分化正在加劇,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總計佔據超70%的市場,而身後者份額無一達到兩位數;另一方面,在新能源車滲透率爆發式增長後,動力電池產業鏈需要找到新的增量市場,以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2023年我國鋰電池總產量超過940GWh,同比增長25%。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鋰電池產量佔全球裡電池總體產量的73.8%,預計2024年我國鋰電池出貨量將超過1000GWh。

對於投資人而言,如何把握這個賽道的演變趨勢及玩家策略無疑非常重要。就在9月初,2024動力電池大會在四川宜賓舉辦,第一財經深度調研此次參會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廠商與相關專家,進一步瞭解該產業的邊際變量與投資機會。

1、鋰電池的快速降本期已經過去

在經歷了一輪快速成本下降後,動力電池的降本空間已經所剩無幾。鋰電池的主要成本來源是原材料,包括鋰、鎳、鈷等金屬,其中最核心的碳酸鋰價格從2022年峰值時的60萬元/噸降至如今7.5萬/噸,已經跌破8萬元/噸的主流成本支撐線。

在鋰資源企業已經普遍陷入虧損的情況下,鋰價或許難有再下探空間。上游鋰礦代表性企業贛鋒鋰業(002460.SZ)半年報稱,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5.89億元,同比下降4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7.60億元,同比下降113%。大幅虧損主要來源於鋰鹽業務業績下滑和投資標的的減值。今年上半年,公司鋰系列產品毛利率11.75%,同比下降12.37pct(percentage,百分點);鋰電池、電芯產品的毛利率爲9.88%,同比下降9.06pct。此外,贛鋒鋰業持有的金融資產皮爾巴拉礦業(Pilbara Minerals Limited)股價下跌,造成8.44億元的非經常性損失,皮爾巴拉礦業是澳洲最大的鋰礦公司之一,業績與股價同樣受到鋰價下跌拖累。

寧德時代(300750.SZ)副總裁孟祥峰稱,未來在原材料成本沒有大波動的情況下,企業更多要依靠技術提升、工藝改善、產業鏈合作以及新場景開發來進一步挖掘降本潛力。這一過程的難度顯然會更高,節奏也將放緩。

2、二三線電池廠繼續承壓

動力電池領域集中度較高,“雙雄並立”佔據了七成以上市場。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以企業裝車量與市佔率計,今年上半年,行業CR2爲71%,CR5爲86%,CR10爲97%。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分別以93.31 GWh和50.51GWh佔據46.38%與25.1%的市場份額,其他電池廠市佔率則均未達到兩位數。

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實現營業收入1668億元,同比下降11.88%;實現歸母淨利潤228.65億元,同比增長10.37%;毛利率爲26.53%,同比增長4.9pct。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3011億元,同比增長15.76%;實現歸母淨利潤136.31億元,同比增長24.44%;毛利率爲20.01%,同比增長1.68pct。

億緯鋰能(300014.SZ)上半年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均出現同比小幅下滑;孚能科技(688567.SH)、瑞浦蘭鈞(0666.HK)已經連續三年未能實現扭虧,今年上半年分別虧損1.90億元、4.43億元。根據各家半年報,億緯鋰能、國軒高科、中創新航(3931.HK)、欣旺達(300207.SZ)毛利率分別爲16.45%、17.81%、15.62%,盈利能力和頭部兩者亦存在較大差距。

東吳證券認爲,電池是非標品,產品、客戶差異造成產品價格差異,目前寧德時代電池價格遠高於二線電池是合理且持續的,主要原因爲寧德時代產品和客戶結構多樣化、供應鏈採購優勢,電池價格調整相對平滑。

2024年,基於成本和產品優勢,寧德時代與二線廠商的盈利差異將繼續保持,2024年單位利潤微降至0.07—0.08元/Wh。特別在成本方面,寧德時代與二線電池企業相比有0.05—0.06元/Wh的差異,主要來自原材料用量少及採購價低(0.01元/Wh),單線產能大、人工低、折舊少(0.01元/Wh),良率高、產能利用率高(0.03元/Wh)。

3、儲能有望複製鋰電池發展進程

儲能將會是鋰電池的下一個戰場,得益於性能的不斷提升和成本的持續下降,鋰電池在新能源車領域已經取得了大規模應用,而儲能有望複製這一進程。

歐陽明高認爲,儲能的發展有三大關鍵點:

一是電池循環壽命的提升,根據測算,在循環壽命爲7000次的前提下,鋰電池儲能的度電成本有望達到0.2元/Wh,與抽水儲能持平,預計未來循環壽命將能夠進一步提升至10000-15000次水平。

二是發展大容量電池,600Ah及以上的大容量電池可以減少電池數量和相關附件,實現規模效應,但大容量電池產生熱失控時溫度更高,會引發正極參與反應,因此對儲能電池系統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熱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三是發展長時儲能,當前的長時儲能標準約爲7-8小時,未來預計90%以上的新型儲能電池儲能時長將達到10小時以上。這三點都指向儲能單位成本的降低,未來電池儲能的理想價格目標爲0.1元/Wh,從而實現對抽水儲能(價格約0.2元/Wh)的替代。

儲能的降本與安全是影響其商業化滲透的兩個重要因素。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認爲,目前電池成本佔儲能系統總成本的比例僅爲20%左右,未來儲能降本主要依靠系統標準化,而非依賴電芯價格下降。安全方面,提升儲能系統安全性的關鍵在於降低連接數量和提高熱管理技術,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監測電池狀態,提前解決熱均衡等問題。

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我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4444萬千瓦/9906萬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40%。其中已投運鋰離子電池儲能佔比97%。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曾稱,近年來動力電池產量持續增長但裝車比例卻呈現下降趨勢,其主要原因在於儲能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對部分動力電池產能進行了分流。

已有不少動力電池企業已經主動將目光投向儲能領域。國軒高科(002074.SZ)2024半年報顯示,公司儲能收入43.39億元,佔營收比重達到25.84%,毛利率達到23.87%,毛利貢獻率由去年年底的23.71%增長至34.63%。

4、固態電池接棒仍需時日

在鵬輝能源(300438.SZ)發佈全固態電池產品後,固態電池一時間成爲資本市場新焦點。然而專家和企業普遍認爲其產業化仍處在初級階段,短期來看對行業的影響或將低於資本市場預期。同時,他們也給出了他們對產業化程度及實現時間的判斷: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稱,全固態電池關鍵在於材料和化學體系,最難的是界面問題,即顆粒與顆粒間的離子傳輸。用技術和製造成熟度1-9作爲評價體系,寧德時代的全固態電池研發目前處於4的水平。

歐陽明高認爲,固態電池應沿着“電解質—負極—正極”的順序一步步完成研發,逐步實現材料迭代,以2030年實現產業化作爲初步目標。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孫學良認爲,固態電池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新型電解質開發、解決固-固接觸問題等,預計未來5-10年會從小批量到大批量的發展。

比亞迪弗迪電池CTO孫華軍則認爲對固態電池短期內不應過於樂觀,還應給予長期耐心。固態電池從實驗室到工程化的轉化過程中存在許多挑戰,如干電極的規模量產問題和界面應力問題。隨着技術的成熟,硅碳負極在固態電池中應用的確定性很高,值得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