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升高? 中盯上歐大排量油車

一場閉門會,中國車企提到更多對歐反制措施。圖爲比亞迪爲「出海」打造的首條汽車滾裝船。(取材自比亞迪汽車公衆號)

歐盟預計7月4日起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臨時反補貼稅,最高稅率達38.1%。中國和歐洲主要車企18日舉行閉門會議,與會中方車企和行業協會呼籲北京進一步反制,積極考慮對歐洲大排量汽油車進口提高暫定關稅。另據歐媒披露,歐盟搞兩手策略,表面是徵收額外關稅,其實意在促使中車企將生產線與技術轉移當地。

環球時報報導,中歐主要車企18日舉行閉門會議,與會的中方車企和行業協會均表達了對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初裁的強烈不滿。相關人士稱,與會歐洲車企均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希望中歐儘快開啓談判,避免貿易摩擦升級。中歐車企共同呼籲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基於規則的自由貿易。

此外,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當地時間1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會見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塞夫柯維奇(Maros Sefcovic)時指出,電動汽車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標誌性產品,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是典型的保護主義,不利於歐盟綠色轉型,有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大局。希望歐方增強環境氣候和經貿領域對華合作政策一致性,避免因爲經貿摩擦遲滯綠色轉型進程,避免「綠色壁壘」干擾正常經貿合作。

塞夫柯維奇稱,中國在全球事務中具舉足輕重影響力,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至關重要。歐方願同中方深化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等領域合作,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取得成功。並稱歐方重視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願通過對話妥處分歧。

觀察者網引述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報導,歐盟擬徵收的最高38.1%的額外關稅,有意藉此迫使中國車企赴歐洲組建合資企業,並與歐盟同行分享技術。雖然中國車企也可以在歐盟國家設立自己的工廠以規避關稅,但與當地生產商聯手可以降低成本,並更快地進入單一市場。

報導認爲,這也可以解釋爲何部分中國車企擬被加徵的關稅會比其他車企更低。例如,考慮在歐洲建立第二家裝配廠的比亞迪面臨的稅率爲17.4%,遠低於上汽集團的38.1%。上汽集團是大衆汽車的主要中國合作伙伴,集團曾表示,沒有計劃在其歐洲工廠生產由中國合作伙伴生產的電動汽車。

這一轉變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歐洲承認中國在電動汽車以及光伏、消費級無人機等多個領域的貿易額和技術水平上超越了歐洲。而歐盟表明,它正準備在全球貿易中扮演它曾經指責中國的「更強勢、更具干預性的角色」,而這極具諷刺意味,因爲歐盟過去曾就此猛烈抨擊中國,稱這是「強制技術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