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疫苗政策的精準定位與抉擇

面對疫情近期的演變,國人疫苗短缺而陷入恐慌。雖政府緊急採購1千萬劑國產疫苗,但國產疫苗迄今僅有二期臨牀,以及解盲成功,尚待進入國際標準三期檢驗。在無法取得世界衛生組織認證標準,順利接軌國際標準下,未來是否可以提供民衆安心接種,衆說紛紜。不少民衆排隊搭機前往美國、中國接種有國際認證的疫苗,在疫苗產業扶植政策上,更是籠罩着黨派對立情境糾葛

持平而論,政府利用此次疫情全球流行之際,將國產疫苗研發作爲臺灣發展生技產業的重要節點全力透過政策加以扶植,甚至爲此背書,是完全正確的政策選擇,其決心與力道之強,不言可喻。按照政府所採取的戰略宏圖,兩家國產疫苗量產之後,除了提供民衆接種之外,可以作爲「疫苗外交」輸出,從此在全球疫苗地圖上,臺灣勢必成爲亮點。亦即臺灣在具有疫苗戰略物資下,不必依賴他國,這些充滿美好情境,確實是一幅美麗願景

不過,今年5月疫情突如其來變化,雖並非政府能夠掌握進行超前部署,但卻又無法掩飾政府在疫苗政策上所採取的錯亂抉擇。據悉,政府在此次疫苗政策上,採取國產佔四成、外購佔六成政策,姑且不論外購疫苗品種、數量、時機模式是否不妥或延宕,其與目前難以國產供應國內民衆接種需求的日、韓等國家在外購政策上,以其人口數量的數倍採購思維,顯然大相逕庭

這種政策抉擇,並非他國政府無視需求浪費公帑,而是政府在政策思維上,似乎將人命優先價值理念加以遺忘捨棄。無庸置疑,雖國家治理千頭萬緒、錯綜複雜,但任何政府卻又無法忽略治理之道,是根源一個務實精誠、仁民愛物的理念,再宏偉的政策抱負,皆都不能錯亂必須秉持以人命優先爲價值理念,如此始能在道德上說服民衆,無愧於社會之期待。

舉例來說,最近印度與目前臺灣陷入疫情的狀況頗爲類似。印度爲了扶植國產疫苗,雖在外購疫苗政策上採取限制,但由於原料設備受到先進國家出口管制影響,造成國產疫苗研發及量產無法預期,導致爆發大量本土疫情感染,甚至接近失控地步印度政府馬上調整政策,大量外購疫苗,藉以防止醫療體系的崩潰及國家經濟重創

看看印度,想想自己。民衆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以及有追求生命權力,在疫情引起恐慌性不安,產生外部性威脅的同時,政府應該採取雙軌政策,先進口疫苗救急安撫民心,再按部就班發展國產疫苗、建立戰略物資,避免疫情進入失控、民心浮動,進而對政府的治理失去信賴感與支持度。

個人認爲,如果發展國產疫苗,是政府既定的產業政策,相信國人都會高舉雙手贊成。檢視日本、南韓、印度、法國等國家可以發現,皆有國產疫苗研發及量產政策,在時效與疫情控制的前提之下,沒有排除外購疫苗。反之,面對疫情嚴峻之際,政府在外購疫苗政策上,似乎採取頗消極、保守的態度,或將默許產業走捷徑、炒短路,竭力辯護或解脫。

在此同時,我們捫心自問,如果疫苗缺乏三期檢驗,未來勢必難以獲致認證接軌國際,國人出國也沒辦法取得疫苗護照,必須接受一段時間隔離。同時,如果國產疫苗缺乏國際認證,自然無法順利出口,在狹小國內市場,加上缺乏出口能力限制下,根本難以發揮規模經濟,僅能成爲一個純粹本土(local king)產業的範疇,完全無法達到扶植成爲國際產業之初衷。

因此,在國產疫苗發展政策切忌揠苗助長,而是應該給予更多時間進行三期檢驗,同時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臨牀初步結論,接受國際檢驗,取得國際認證,臺灣疫苗產業始能受到國際接納,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尤其在疫情快速蔓延下,加速外購疫苗應急,藉以避免社會經濟引起系統性的風險,以及防止醫療體系爆發崩潰性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