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憂鬱症 專家:親友不要只會叫他們加油
國際扶輪3523地區與臺北市華南扶輪社昨舉辦「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今年的主題爲「有伴無絆- 陪伴是最好的支持」。(扶輪社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孤獨獨居人口據估計佔全球4成人口,人與人疏離的增加,在新冠肺炎隔離前後更是特別明顯。國際扶輪3523地區與臺北市華南扶輪社昨舉辦「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今年的主題爲「有伴無絆- 陪伴是最好的支持」,盼讓各界知道,如何做好憂鬱症的陪伴者。專家也分享憂鬱症患者親友「要做」與「不要做」的事,例如要傾聽、同理,不要只會叫他加油、不要忽視他們的感覺等。
憂鬱症患者常同時承受憂鬱症本身,及被家人朋友否定的雙重痛苦,他們需要治療,也需要周遭親友的理解與支持。昨日的音樂會中,肯愛社會服務協會時以非洲鼓及街舞「我想找回我自己」開場,演出憂鬱症患者需要陪伴的心聲。
3523地區黃培輝表示,國際扶輪社這些年致力於各種社會公益,最近剛完成尼泊爾的義診,憂鬱症也是重要的議題。臺大管理學院副院長陳家麟則說,現代大學生憂鬱問題越來越多,需要更多人一起來關心與同理支持 。
音樂會主委張家銘本身也是精神科醫師,他舉網紅阿滴與家人及前科技部長陳良基與夫人爲例,說明憂鬱症可能對患者與其親友造成負面影響,許多親友也想知道如何與患者互動。他建議憂鬱症親友「不要做的事」,包括:不要壓抑他們的感覺、不要忽視他們的感覺、不要否認他們的感覺、不要將他們的感覺與他人比較、不要只會叫他加油、努力,不要過度簡化他們的感受,也要不要責備、或對他們情緒勒索。
至於親友「要做的事」,則包括:傾聽、同理、陪伴、支持,與鼓勵就醫。張家銘說,積極傾聽要用眼、用耳、用心,付出心力與時間。同理心不是同情心,是真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站在他這邊,讓他感覺不孤單、不害怕。
昨日上半場音樂會再木樓合唱團中外歌曲與民謠中結束,下半場則由顧問廖永源說明音樂會的起源與用意。臺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則主持陳良基前部長及其夫人的座談,分享他憂鬱症的陪伴心得與如何走過。夫人一度罹患憂鬱症,部長爲了照顧夫人提早退休,他們的分享讓許多人感動。
音樂會最後,木樓合唱團演出約翰藍儂的名曲「imagine(想像)」,這也是今年世界扶輪的主題「想像扶輪」(Imagine Rotary),希望所有世界扶輪人連結彼此力量,讓世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