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應該是孤島!關懷憂鬱症音樂會籲「做好三個C」

第十屆「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6日晚間登場,本屆以「沒有人應該是孤島」爲主題,呼籲終結孤獨、改善憂鬱。(張家銘提供)

音樂會上半場尾聲與全體觀衆協力推動氣球,象徵彼此連結並不孤單。(張家銘提供)

第十屆「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昨(6)晚登場,本屆以「沒有人應該是孤島」爲主題。關懷憂鬱症音樂會主委、精神科醫師張家銘指出,孤獨會增加焦慮、憂鬱、失智、心血管疾病與提早死亡的風險,且孤獨問題在新冠肺炎後加劇,建議現代人平時做好三個C,可以終結孤獨、改善憂鬱。

張家銘說,臺灣並不欠缺對憂鬱症的治療,但需要的是要打破憂鬱症的污名誤解、增加憂鬱情緒的覺察,以及鼓勵憂鬱症提早就醫,需要社會倡議,因此每年持續舉辦關懷憂鬱症音樂會。國際扶輪3523地區與臺北市華南扶輪社,自2015年開始舉辦「憂鬱症閃唱」,2017年起用「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的方式,結合憂鬱症的專家講座與木樓合唱團的天籟美聲,讓與會者知道憂鬱症的重要性,今年第十屆以「沒有人應該是孤島」爲主題,說明孤獨問題的重要性。

張家銘表示,美國醫務總監Vivek Murthy今年特別提出「孤獨是社會流行病」概念,強調孤獨造成的健康風險等於一天抽十幾根菸,孤獨會增加焦慮、憂鬱、失智、心血管疾病與提早死亡的風險,而孤獨問題在新冠肺炎後更是增加。

張家銘也提到,網路手機平板增加了許多便利,但也降低了人與人的實際接觸,建議現代人應該「維持關係、降低孤獨」,有好的社交網絡連結(connect),能傾聽、同理的互動溝通(communicate),並留意關心需要的個人與家庭(care),做好這三個C,可以終結孤獨、降低憂鬱。

音樂會上半場在肯愛協會歌手胡藝芬「伊是咱的寶貝」的歌聲中,與全體觀衆協力推動氣球做結尾,象徵彼此連結並不孤單。下半場則由曾獲世界第一名的木樓合唱團演唱精心挑選的中外歌曲,幾首歌曲像是「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You raise me up」(你鼓舞了我),讓觀衆陶醉感動,還有「Bridge over trouble water」(惡水上的大橋),歌詞中提到「如果你需要一個摯友,我正隨行在你身後,如同橫跨在惡水上的大橋,我將撫慰你的心靈」,好像提醒我們「沒有人應該是孤島」,應該彼此互相連結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