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侖/第七類施打順序先於65歲長者?請把疫苗留給需要者!
● 顧正侖/副教授,任職長庚大學臨牀醫學研究所人類免疫與感染醫學實驗室
抱歉我覺得這議題很重要,重新寫了一篇,希望大家重新思考。
歡迎轉貼,也歡迎引用,改寫,我放棄所有著作權。
....
因爲疫苗施打順序問題,社會與民衆都陷入紛爭。不講那些利用特權施打疫苗的那些惡行惡狀,那是犯罪,沒有需要爭議。但政府排定的疫苗施打順序就不是全民都接受的,更不要說政府每天改來改去的施打順序。
現在疫苗施打上最大的爭議,就是第七順位:維持國家安全與社會功能者,高於第八順位的65-72歲老人,與第九順位的高危險風險人士。
更復雜的,各個團體與機關,包括至政府,紛紛各種方式,希望能提高自己的施打順序,讓自己的團體與身分放到第七順位,優先打到疫苗。
這些理由五花八門,重點是,看起來真的有道理。像是漢翔用國安理由,送貨員、北農工作人員、醫療人員家屬........。讓第七順位人數越來越多,擠壓到第八與第九順位的老人家與病殘人士。
這個排行所用的基礎,是根據幾個基本道理:藉由施打這羣人,
2. 形成免疫力,阻止病毒傳染,保障全民。
我的看法,這個順位排行沒有足夠的科學、行政或是道德上的正確性。請把疫苗讓給醫護跟老人家與重症者。
....
科學上,社會大衆對於疫苗有一個錯誤的認知,就是疫苗可以避免感染,進而形成隔離圈,避免病毒傳播。
的確,疫苗有這樣的效果,但是隻是相對的。就算是最好的疫苗,也沒有辦完全阻止感染,頂多7-8成;而在目前突變病毒盛行的時候,避免感染的能力還更差,可能不到五成。
疫苗也沒有辦法預防被感染。就算打了疫苗,所有防疫措施還是要照做,但反過來,如果做了防疫措施,打不打疫苗其實感染的風險沒有差很大。
至於疫苗是不是可以藉由減少被感染機會,減少藉由你傳播的機會?是的,應該是會的。
畢竟感染率下降,傳播機會一定會下降。但是前述已經說明,疫苗降低感染的機會不是100%,尤其疫苗降低無症狀感染的能力並不明顯,所以當成一個無症狀帶原者機會不會下降。
現在科學界對於這樣無症狀感染者會不會有傳播力,還不是非常清楚,機會是會下降,但是還是沒有辦法確定這樣的比例。所以打過疫苗確定還是會有機會傳給別人。
....
知道上面這些,回到第七類優先打疫苗的理由之一:降低病毒感染的機會,維持正常運作。
事實上是第七類人,不管打不打疫苗,都還是要做完全的防疫動作,口罩、工作密度、用餐限制、會議人數限制。的確打疫苗會更降低感染的風險,但是說實話「不明顯」。
尤其只要防疫有做好,差異不大。
▲疫苗施打第7類「國家關鍵設施必要人員」,包括交通領域、運輸及倉儲業者。(圖/記者李毓康攝)
某些職業,需要優先施打疫苗的真的理由,就是工作上無法避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無法有效做防疫保護,所以這時候疫苗是唯一的方案。清楚的說,是工作上,高機會接觸到被感染者,而且幾乎無法避免近距離密集的接觸。
像是醫護人員,會密集接觸到感染者,而整個工作環境會被病毒污染,尤其在執行工作上,例如採血,採痰,開刀,都會直接接觸到高濃度的病毒。
這時候就算有防護,只有一點點不小心就會被感染,而犯錯是無法避免。而且這些工作是不能在疫情間縮減,對這些人員來說,疫苗施打是唯一能做的。
▲醫護無可避免會密集接觸病毒,故應優先施打疫苗。(圖/記者李毓康攝)
如果以這個標準,只有不多工作的確需要優先施打,除了醫護人員,急救人員,警察,都屬於這種。警察很明顯,他們需要在熱區維持秩序,而且很可能遇到不願意配合防疫的人,難道追小偷的時候還期望小偷乖乖戴口罩嗎?!然後制服暴力犯人前還要先量額溫跟噴酒精嗎?!
但是像是小七櫃檯,檢察官,銀行櫃檯,他們都不符合。第一,他們接觸人員雖多,但是可以有些防疫動作存在(政府主動隔離,測量體溫),真正遇到帶原者機率不高。
第二,他們的工作是可以做到防護的,隔板,酒精消毒,口罩,人與人間隔一公尺半以上,這都是辦得到的。
....
另一個理由,就是藉由施打這些人員,減少羣聚感染,保護弱勢向是老人與病人。所以現在對於教師就是用這理由。這的確,越多人有保護力就越能減低病毒傳波,但是事實上施打任何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效果。
什麼公車司機、櫃檯人員....因爲他們接觸到很多人,所以施打以後就可以減少病毒傳播。雖然他們接觸的人很多,但是不要忘記,他們的工作性質,它們是能有辦法保護自己,當他們保護自己的時候,同樣的也保護到別人了。
▲公車司機。(圖/記者姜國輝攝)
有一堆確診者去了全聯社,但是很少聽到全聯社員工感染,更不要說死亡。而之前一個在摩斯漢堡店員,她做漢堡,收銀,點餐,但是也沒有明顯地傳給別人,更不要說造成死亡。爲什麼?!因爲這些工作人員有做防疫保護。
所以沒有說接觸人多就需要爲了社會傳播優先打疫苗,這絕對不是個理由。
要用這種理由,應該是健身房,體育教練,按摩店,甚至八大行業。這些從業人員,爲了放疫,他們關門在家吃自己,真的非常謝謝他們放疫上的犧牲。
至於說可以維持企業正常運作,那也是可以預防與調整。看看羣聚感染的幾家公司,哪家真的有明顯影響無法運作?!
....
最後要說的,除去這些不是理由的藉口。要保護弱勢,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優先給弱勢,老人與體弱者,優先施打疫苗不是嗎?!
疫苗在防止重症跟死亡上面,是非常非常有效。這疫苗不是讓你防止你感染,是當你感染的時候保命符。尤其現在臺灣疫苗短缺,就算打到也只能打到一劑,這基本上要防止感染的能力很差,但是的確已經有不錯的保命效果。
對新冠病毒來說,年輕人幾乎不會死亡,年輕人不到0.2%的死亡率。而且那0.2%的死亡率還包括那些有慢性疾病的人,如果年輕人沒有慢性病,那一定是更低很多很多。
現在讓一羣低風險打疫苗,真的無法說服任何人。
....
最後從政治面來說,現在這種制度,當然有其高的目的性,希望能儘量維持社會正常,同時達到防疫的效果。但這樣的制度,只會讓那些想鑽縫的人有機會。破壞制度的公平性跟可信度,甚至造成社會對立與造成對立。
有些事情很清楚,年紀是死亡風險,慢性疾病有死亡風險,但是職業不是,身分不是。請問疫情到現在有多少人店員,司機,工廠員工因爲新冠病毒死亡?!
▲醫護替臺北市長者施打疫苗。(圖/記者李毓康攝)
但是年紀不能造假。BMI也更難,癌症器官移植也不行。用這些明顯公平的指標,造假的機會低,讓人鑽縫的機會低。造成社會爭議的機會也低。
當然政府有其考量,尤其政府要負責的事情不僅有疫情,國防、外交、經濟、社會秩序。
想說的,再現在資源與時間有限的狀況,基本上沒有辦法讓大家都滿意。在困難中選擇,一定會遇到所謂的「火車難題」,而這難題是沒有辦法有一個標準的答案。而在權衡得失時。那請問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想,就是最重要的,就是對人命的保障,還有對人存在的價值的共識。
應該回到最基本的,誰最需要疫苗活下去,就給誰。
請把第八類與第九類,放在第七類前面。
....
現在疫情期間,同舟共濟,都講到同舟共濟,那有名故事就是鐵達尼號。
當時撤出的,大部分是老人家,婦女與小孩。
活下來的都是這些沒生產力沒幾年可活的人留下,少數的年輕人,就是救難小艇上維持船隻的船員。
當時的世界首富也在船上,他的能力跟財富對世界極爲重要。當時船上有沒有吵說,我對社會國家貢獻比較大,所以應該優先上船。他也沒有用特權上救生艇,並留在船上等死。
我們永遠會記得這個偉大高尚的這羣人。
▲奧茲維辛集中營。(圖/翻攝自Facebook/Cheng-Lung KU)
上圖是奧茲維辛集中營的火車站,出現在白色巨塔第一集。集中營中,守衛對囚徒的對待,說明人可以跟禽獸沒有差別;但同時代,也有辛格勒的存在讓我們對人類與人性有一點希望。
熱門點閱》
► 李沃牆/「違約交割」隨股市成交量爆增 年輕股市小白引以爲戒
► 李俊宏/打疫苗後亡故給付600萬?小心接種受害救濟基金不夠!
● 本文獲作者授權,原文轉載自「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