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以「內循環」爲主軸的大陸經濟與金融復甦
工商社論》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9日結束四天的訪中行程,各界試圖從她此行找尋中美經貿戰爭和解的蛛絲馬跡。不過,美中關係格局已定,從去年兩國元首拜登與習近平在印尼G20峰會,定調雙方「去風險」,到近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葉倫、氣候大使凱瑞陸續訪問北京,雙方戰略方向都沒有太多模糊地帶,葉倫訪中與大和解無關,頂多在關稅與行政障礙的既定格局下,做一些微調,主要還是避免對立情緒升高,去除意外事件擦槍走火的風險。
以「西洋鏡」觀察習近平主導的中國總是容易誤判,如同從葉倫訪中冀望看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出臺所謂的「救經濟大招」,也再次證明了西方媒體對於北京政策的無知。中國經濟不會再走回仰賴對美出口來維持GDP成長的老路,習近平早就提出「內循環」的政策主軸,中國大陸經濟必須降低對美國出口的高度依賴,強化14億人口的內循環經濟,同時也將經濟發展的重心,由上海、深圳等出口城市,向西移轉到成都、西安等內陸核心城市,強化與東南亞、中亞、一帶一路國家的往來。也因此,自然不會有那種以刺激對美出口、拉擡房價爲目標的老式救經濟大招,而是以強化經濟體質、完成重要產業的整頓與改革、鼓勵內循環經濟爲目標的結構改革。
就在葉倫訪中的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與證監會宣佈對螞蟻集團與旗下機構罰款人民幣71.23億元,下令螞蟻關停違規開展的「相互寶」業務,並且依法補償對消費者利益的傷害。人民銀行即將迎來新任行長潘功勝(現爲人行黨委書記),之前潘功勝就積極參與關於互聯網產業整改的重大任務,此次人行覈定人民幣71.23億元的鉅額罰款,爲從2020年底開展至今,針對互聯網產業亂象所做的整頓工作,畫下了階段性句點。
螞蟻集團在2020年以在紐約股票上市爲目標,因違逆國內監管單位的警告,最終IPO在鳴笛啓動之後臨時喊停,隨後人民銀行與監理單位就螞蟻集團在公司治理、金融消費者保護、銀行保險機構業務、從事支付結算業務、履行反洗錢義務和開展基金銷售業務等方面的違法違規行爲做了徹底檢視,如今官方對其整頓告一段落,將能在法規基礎上重新開展業務。
中國官方之前對互聯網產業的整改不光是針對螞蟻集團,還有對騰訊、美團、滴滴出行、京東,以及陸金所等大型電商平臺都進行了全面的審理與監管,此次也同時對騰訊控股旗下財付通支付科技公司處以人民幣30億元的罰款,依據是違反支付帳戶管理規定等11項違法行爲。
整頓互聯網產業是中國經濟結構改革的重要工作,今年元月初,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曾在記者會上宣佈,金融監理部門督促螞蟻集團等14家大型平臺企業針對過去金融業務存在的無牌經營、監管套利、無序擴張、侵害消費者權益等突出問題開展整改,「整改工作基本完成」,接着我們就看到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創辦人馬雲回到國內,另一位創始人蔡崇信也回到阿里巴巴主持業務重整工作,在人民銀行確認對螞蟻與騰訊財富通的罰鍰之後,大陸互聯網公司可望展開新的篇章。
金融市場對於產業變化最爲敏感,上週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股價,在罰款定讞後都逆勢大漲,而且兩大互聯網公司股價距離過去一年的低點都已回升超過6成,風暴核心的螞蟻集團在面對罰款的同時,也提出股票買回計劃,以重新評估的價值向早期投資的股東詢價買回,這是螞蟻集團重啓IPO的重要工作。阿里巴巴曾經是日本軟銀、新加坡政府與西方私募基金控制的企業,經過整改後股權結構重回中國政府與企業手中,正確的股權結構才能重啓IPO,爲香港與深滬股市挹注活水。
下半年全球貿易去庫存的工作陸續告一段落,進入出口旺季原本就會帶來複蘇的力量,中美政治與經貿風險在連串高層互動中構築了「去風險」的保險機制,而中國自身經濟結構轉型,不論在經濟面與金融面都轉由「內循環」主導的機制,加上俄烏戰爭進入尾聲後的戰後重建商機,長達三年新冠疫情期間的多重烏雲陸續散去,情勢逐漸明朗,結構改革成效顯現,中國經濟復甦的趨勢將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