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不輟,做一輩子“追光者”

原標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植物學會原理事長匡廷雲(引題)

耕耘不輟,做一輩子“追光者”(主題)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高亞菲

/人物小傳/

匡廷雲,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植物學會原理事長。長期投身於光合作用研究,致力於揭開光能轉化之謎,是我國光合膜色素蛋白研究領域的開拓者。曾先後3次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爲國家農業、能源等重大戰略提供基礎性、前瞻性理論和技術支持,爲我國光合作用研究走向世界作出傑出貢獻。

匡廷雲院士給人的第一印象有別於一般的科學家,初次見她是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水杉樓舉辦的靜生·國植系列學術活動上,鮮豔的綠衣讓人感覺她把“春天”穿在了身上,棕色幹練的短髮襯得人很精神,鏗鏘有力的發言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

活動結束時,匡廷雲和藹地詢問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我講得太難懂了吧?”望着眼前這位氣場強大、盡顯灑脫的女科學家,很難想象她已經90歲了。

以我之力 追我所願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匡廷雲牽頭的“真核生物光合膜蛋白結構與功能研究”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榮譽加身,她仍不忘來時路,而講起她與植物的故事,還要追溯到20世紀。

匡廷雲大學畢業後不久就被國家選派,赴蘇聯國立莫斯科大學生物系攻讀副博士學位。回國之後,她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工作,當時,研究所設在北京動物園內,由於供電線路老化,導致實驗室的電壓非常不穩。爲了在穩定環境條件下獲取最佳研究數據,匡廷雲調整了作息時間,每天等到電車運行停止時才進行實驗。

匡廷雲回憶,生化實驗材料製備都需要在低溫條件下進行,由於條件所限,自己所在的研究小組沒有高速冰凍離心機。爲此,團隊想了個“土辦法”:將原有的高速離心機直接搬到冷庫中用以分離葉綠體。室外數九寒天,冷庫中更是冰冷刺骨,匡廷雲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褲,在冷庫裡度過了幾乎一整個冬天。

不凡實力 光芒自顯

匡廷雲直言,自己很幸運,隨着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她獲得了很多機遇。1974年,她隨中國光合作用代表團訪問美國,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訪問了當時美國十個著名的光合作用實驗室,瞭解到當時國際光合作用研究的最新進展和先進水平。1980年,匡廷雲又應邀到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和美國能源部合辦的植物學實驗室,與美國科學院院士合作研究光合膜蛋白複合體,在國際上取得了有影響力的成果。回國後,她開闢了中國光合膜色素蛋白複合體結構與功能的研究領域,成績斐然。

1998年,我國制定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開展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重點基礎研究,即“973計劃”。匡廷雲牽頭的“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轉化機理及其在農業中的應用”項目從200多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爲首批10個項目之一,匡廷雲則是首席科學家中唯一的女性。

2004年,匡廷雲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合作,完成分辨率爲2.72埃米的菠菜主要捕光復合物晶體結構解析,這是國際上第一個綠色植物捕光復合物高分辨率空間結構,標誌着中國光合作用機理與膜蛋白三維結構研究進入國際領先水平。

相關成果登上《自然》雜誌封面,匡廷雲自豪地說:“這是中國的結晶、中國的結構。”

2019年7月,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第十屆國際光合作用及氫能研究可持續發展大會上,她因爲“在光合作用領域長期而持久的研究,尤其是在光合作用膜蛋白結構研究方面的傑出貢獻”獲得“傑出成就獎”。這也是我國學者首次獲得這一榮譽。

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

匡廷雲很清楚自己選擇的是一條艱難的道路,要想在科研領域有所突破,需要傾盡一個人畢生的精力。然而,在攀登科學高峰的過程中,她付出了很多,也經受了親人離世的痛苦以及與病魔鬥爭的考驗。

在國立莫斯科大學讀書時,她遇到在生物系就讀的研究生章申,獲得副博士學位之後,兩人在莫斯科的中國駐蘇聯大使館登記結婚。後來,他們都被評爲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爲令人羨慕的科研伉儷。

“結婚後我們總是聚少離多,甚至在國外開會時,我們前往同一個國家同一座城市,卻因爲要參加不同的學術會議而無法相聚。”不幸的是,2002年匡廷雲的丈夫因腦癌去世。失去心愛伴侶的悲痛,加上主持“973計劃”項目結題,長期超負荷工作的匡廷雲身體一下“垮”了。

近距離接觸過死亡的經歷讓匡廷雲意識到,她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做更多事情,爲此,她更加忘我地工作。然而,實驗可以在精準地操作下不斷完善數據,但研究室之外的人生卻有太多無常。2019年的3月和9月,匡廷雲又先後被確診結腸癌和肺癌。在接受兩次手術後,匡廷雲再次奇蹟般地贏得抗癌戰鬥的勝利。出院後,她很快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在科研道路上披荊斬棘、在生活中歷經風雨,匡廷雲依舊優雅從容,熱愛生活。推開她辦公室的門,迎面而來的是斑斕的植物和一片綠意盎然。鉛華洗盡,她還是那個把“春天”穿在身上,不斷迸發勃勃生機的女科學家。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