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文化寶藏
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供圖
藏醫藥是中國傳統醫藥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2018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藏醫藥文化獲得世界關注。在青海西寧,有一座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藏醫藥文化博物館,是瞭解藏醫藥和藏文化的絕佳場所。
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2006年9月開館,由南、北兩館組成,北館以藏醫藥爲主題,南館則展示豐富多彩的藏文化。博物館建築秉承傳統藏族建築特色,北館採用壇城的建築理念,南館以轉經筒和經書爲造型。博物館內設11個專題展廳和千尊藥師佛殿、古籍藏書閣等,館藏文物5萬餘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58件。
珍貴的醫典古籍
走進北館,館內陳列的6000多部藏醫藥古籍文獻、80幅藏醫唐卡、200多件古代藏醫醫療器械、3000多種藏藥藥材標本,全面展現了藏醫學的悠久歷史和豐厚內涵。
藏醫學藏語叫“索瓦日巴”,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先民在積累自身醫療經驗的基礎上,汲取歐亞傳統醫學精華而形成的一門獨具特色的醫藥學體系。公元前1930年左右,古象雄(今西藏阿里普蘭縣一帶)苯教創始人辛饒之子傑普赤西廣泛收集民間醫療經驗,整理成《解毒雍仲旋》一書,爲藏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吐蕃時期是藏醫學史上最重要的階段。數以百計的外族醫生來藏地弘醫,數以千卷計的醫著被譯成藏文,產生了《四部醫典》《月王藥診》《甘露寶瓶》等一批迄今仍被藏蒙醫生奉爲圭臬的經典著作。
生於8世紀的宇妥寧瑪·元丹貢布是藏醫學史上最偉大的醫學家。他創辦藏醫學院,著有30多部醫學著述,其中《四部醫典》歷時近20年編著而成,是藏醫學的必修經典。它的問世,標誌着藏醫學形成體系,走向成熟。
古籍文獻展廳陳列着與藏醫學相關的大量古籍文獻,其中《金光明經》《般若經》《藥物圖釋·白銀鏡》《松贊干布遺訓》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展廳裡體量最大、最引人矚目的,是一部長2米、寬1.2米、重達1.5噸的《四部醫典》手抄本,由西藏7位著名書法家和工藝美術大師歷時4年創作而成。手抄本紙張採用傳統藏紙製作工藝製成,原料來自狼毒花根莖,經特殊工藝處理,耐腐防蛀,能長期保存。撰寫文字的顏料用金、銀、珍珠、瑪瑙、綠松石等多種礦物質調製而成。紙面看上去晶瑩閃爍,華貴典雅。手抄本置於上好樺木製作的夾經板中,夾經板正面雕刻着上百尊形態各異的佛像,雕工精細,栩栩如生。
在藏語中,“曼巴”指醫生,“曼唐”意爲醫藥唐卡。曼唐器械展廳展出的80幅唐卡,是根據西藏醫算院收藏的17世紀曼唐原件臨摹而成,共包含6480幅彩色圖案,圖文並茂地展現了藏醫藥學精華。展廳裡還有各種古代藏醫手術器械,多以合金爲材質,做工精巧,部分器械頭部及手柄採用鍍金銀、錯金銀工藝。
在藏藥標本展廳,可以看到草果、藏紅花、牛黃等青藏高原常見的植物、動物類藥材,還有不少珍稀藥材標本。天文歷算展廳介紹了藏族歷算與生活、醫學的緊密聯繫。藏醫學的診斷、治療、藥物採集和炮製等都要嚴格遵守天時、順應自然規律,比如脈診的最佳時間是朝陽初露時,不同季節應採集植物的不同部位入藥。
世界上最長的唐卡
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幅世界上最長的唐卡。據說博物館建館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爲了收藏、展示這幅唐卡。
這幅唐卡名爲《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上篇),長618米、寬2.5米,從策劃到完成歷時27年,由青海、西藏、甘肅、四川、雲南五省區的400多位專家學者和工藝美術大師創作而成,畫面精細、色彩絢麗、氣勢恢宏,被譽爲“當代國寶”。
《彩繪大觀》的主創者宗者拉傑,是青海省循化縣文都鄉一位傳統工藝美術大師。他自幼學習繪製唐卡,立志要將藏民族的歷史文化通過唐卡這一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從1972年起,宗者拉傑廣泛蒐集資料,獨自構思並繪出100多米草圖。由於唐卡創作極爲複雜,宗者拉傑於1996年成立創委會,聘請了幾十位畫家一起創作。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宗者拉傑又組建了專業工作小組,在整個藏區蒐集資料,並與專家多次溝通研討,對整體內容進行調整,將作品篇幅從300米擴展到618米。
1999年9月,《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上篇繪製完成,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並作爲新中國成立50週年的賀禮在青海熱貢同仁展出。這幅鉅作將藏族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藥、天文、地理、習俗及各民族團結共榮等內容系統、生動地展現出來,堪稱藏族文化藝術“百科全圖”。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阿沛·阿旺晉美題詞說:“《彩繪大觀》繼承和弘揚了藏族特有的繪畫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個瑰寶。”
此後,《彩繪大觀》多次在國內外展覽。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建設完成後,將它陳列在北館中。蜿蜒曲折的展線增添了觀展的趣味性,讓人感覺彷彿溯游於歷史長河。
2005年起,宗者拉傑開始策劃《彩繪大觀》下篇,對上篇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2019年,長達410米的《彩繪大觀》下篇完成,上下兩篇連成壯麗的千米長卷。目前,下篇的裝裱已經結束,未來將向公衆展示。
多彩的高原文化
青藏高原被稱爲“世界屋脊”,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包括今青海、西藏、甘肅西南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等地區。這裡聚居着藏、漢、蒙古、土、回、撒拉等民族,形成了以藏族文化爲主的高原文化體系。
博物館南館的絲綢之路與青藏高原文明展廳,以豐富的文物展示了青藏高原的文明發展歷程和絲綢之路的燦爛圖景。展廳裡有一件東漢末年的佉盧文尺牘,是國家一級文物。尺牘由胡楊木製成,分爲兩個部分,上頁爲蓋,下頁爲函,函盒凹槽內寫有佉盧文,內容涉及漢地刑罰和西域鄯善國耶婆聚落佛圖軍家的一份契約。佉盧文是古印度的一種文字,曾在絲綢之路上廣泛傳播和使用,後來失傳。這件尺牘對於研究鄯善國的歷史和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價值。
南館還有藏族服飾、卡墊、書法、建築4個展廳,展現了獨具魅力的藏族民俗文化。在藏族服飾展廳,一件唐吐蕃時期的紅地團窠對鳥紋錦袍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錦袍爲V領,套頭筒狀,七分袖,兩側開衩。主體顏色爲絳紅色,上有黃色聯珠對鳥紋圖案,袖口、衣邊拼接藍底黃色連珠翼馬紋錦。這件錦袍形制獨特,保存完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爲了防溼禦寒,很早便開始製作地毯。在藏語中,“卡墊”意爲“覆在上面的墊子”,其織作工藝和裝飾圖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卡墊展廳展出了不同規格的藏族織毯、織墊,圖案豐富,色彩瑰麗,體現了藏族手工藝人的高超技藝和審美趣味。
除了爲觀衆提供精彩的展覽,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還強化社會教育功能,依據館藏資源開設了一系列互動性、趣味性的社教課程,承辦館校共建活動及各類研學遊項目。
“博物館是面向全人類的文化殿堂,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不僅要講好青海的故事、青藏高原的故事,還要講述泛喜馬拉雅地區的文明故事。”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館長艾措千說,“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建成青藏高原博物館聯盟,在聯盟裡做到緊密合作、資源共享和國際化交流。我們還將大力建設數字博物館,運用先進技術,讓藏文化傳播得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