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對談 穩定現金流 銀髮生活才安心
工商時報18日舉辦「新大人智富學」樂齡高峰論壇,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左起)、國泰世華銀行信託部協理陳美娟、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巫慧燕及財經主播詹璇依共同進行研討。圖/顏謙隆
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已倒數計時,就在2025年,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巫慧燕表示,存退休金可用核心加衛星配置來打造,也可善用信託防止詐騙、投資生命週期產品、運用以房養老;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指出,目標到期基金、私募基金都適合退休族;國泰世華銀行信託部協理陳美娟則強調,可善用信託規劃安養、傳承,但記住要「先把自己顧好,再規劃小孩的。」
巫慧燕分析,退休三支柱,第二支柱一定要加入員工自提,可強迫儲蓄、資產累積和稅賦延後的優惠退休金。可用核心加衛星配置來打造退休金,核心配置要全球分散、分散風險,可用生命週期基金,衛星部位則是佈局未來趨勢,像她就是選擇AI趨勢,衛星配置通常波動較大,比重不能太高。而生命週期商品會依年齡調整,年齡愈輕可承擔更大風險,投資就會更積極,進入退休時就轉穩健。不過,她認爲「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的成長。」
在退休金累積期時,不要領高股息、高配息,因爲這時要追求成長、複利效果,退休時才需要穩健退休,現在許多基金是固定比例、固定金額配息,但這還不夠,要多加一個「延壽年金」,當活得比預期長,要用保險支持現金流動。
巫慧燕認爲,政府推以房養老、信託業推信託,當年長的人有第二、三間房子,就可以委託專業人員打理,有穩定出租收益,而信託公會在推的一條龍嫁接,退休金請領後進入安養信託,就可以免除詐騙,將資金運用安排到健康促進、輔具、安養照護。
許家豪提到,退休金準備要從30歲開始養成「習慣」,年輕人常說不用這麼早做準備,但其實不是錢多錢少而是習慣,40歲要讓資產保持成長趨勢,保守配置約佔30%,追求資本增加部位可放70%,50、60歲,「現金流」最重要,因爲與第二人生最大不同是沒薪水,很多人會慌,透過資產產生的現金流,股息、債息,不確定性就會消失掉。
許家豪說,國人投資常有二大迷思,一是常會問要買共同基金還是ETF,其實這二個都是基金,一個是在銀行、基金公司申購,一個是在交易所交易,但其實應該看是要「主動策略還是被動策略」,若要穩定的就選被動策略、跟隨大盤,想追求超額報酬就選主動的,要依風險忍受度高低來選擇工具。二是配息迷思。年輕人要累積資產,很多人買債券爲了配息,但卻買了長天期的債券,但就若是要現金流,買投資級債收益反而比好,要弄清目標,年輕時更多資本累積,放多一點主動,年老時注意配息。
陳美娟指出,就她洽談多年的經驗,許多老人家一切退休思考都沒有自己只有小孩,思考怎麼傳給孩子,但任何信託「要從自己做好,再規劃小孩的」,有多的給孩子是孩子的福氣而不是應該的。
不想花腦筋在金融投資的就可以用目標型基金,信託的話,則以保障爲主,穩定投資角度出發,穩定配息可選月配、季配,甚至可用多檔基金來搭配穩定收息,要依資金多寡、風險承度再來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