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智庫:在東大嶼山填海造島 半個九龍面積可住百萬人

香港。(圖/CFP)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香港前特首董建華組建的「團結香港基金」7日發佈研究報告建議香港島大嶼山之間的水域填海、建造2200公頃的「東大嶼都會」人工島面積相當半個九龍),預計可以興建25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容納70萬至110萬人居住。報告還建議7成單位應該是公營房屋,最快於2029年完成第一階段工程

報告建議設有3條主要道路連接人工島和其他地區,包括1條連接堅尼地城、1條連接青嶼幹線以及1條連接梅窩屯門和港珠澳大橋;興建3條分別連接堅尼地城、美孚及屯門南的鐵路。由於計劃填海地帶遠離中華白海豚江豚的主要棲息地,爲了減少影響生態,報告建議採用免挖掘填海技術,在喜靈洲坪洲等高生態價值地點之間設置200公尺的緩衝區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打造「東大嶼都會」人工島。(圖/翻攝自團結香港基金臉書

團結香港基金髮布的《「跳出框架 想像未來」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指出,香港社會嚴重兩極化,分爲「有樓」和「無樓」兩類人,房屋市場嚴重扭曲,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1年,港民的人均居住面積「跟一個稍大的車位無異」,香港每平方公里已發展土地人口密度高達27400人,甚至高於孟買的人口密度,「情況比想像中嚴峻。」

《計劃》表示,香港的110000公頃土地當中,只有24%是已發展土地,其餘皆爲「綠色用地,例如郊野公園綠化帶等;保護生態環境相當重要,單靠現有土地難以增加發展容量,需要大幅增加土地供應量,可惜港府在過去10多年來沒再推行任何大型填海計劃用於興建新市鎮,「最後1個新市鎮已是90年代落成的東涌。」

團結香港基金強調,填海造地能從根本解決香港的土地和房屋問題,其他短期措施只是小修小補;填海造地也是唯一能夠降低香港人口過密方案,其他方案多半隻是把更多人口安置在早已擁擠不堪的土地;填海造地的規模龐大,可以視爲整體城市規劃,增加土地容量也有助於提升港民的生活質素

▼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圖/CFP)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