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朱雲漢志業與人格

(圖/本報系資料照)

朱雲漢院士在2月5日遽逝,政學各界人士紛紛致哀與感懷。1977年我在臺大政治系念大二,雲漢是大4學長,我們開始幫《仙人掌》雜誌編專輯,同時也爲《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策畫「文化中國」專題,後來擴大爲《文化中國叢書》;雲漢負責主編其中一冊《中國現代化的歷程》。這是我們學術志業的開端。

那是我們年少的青春歲月。時值文革結束,百廢待舉、百家爭鳴,海內外知識界積極尋思中國的出路,有西化派、自由主義、傳統主義、社會主義等思潮和派別,我們受到胡佛老師自由憲政主義思想的啓迪,重視人權、自由與法治,同時也透過中國近現代史的軌跡,疏理五四以來思想文化界的理路,體會到不同思潮的發展及其限制。

1981年,我們赴美留學,雲漢兄去明尼蘇達,專攻政治經濟學、比較政治與國際關係;我去了紐約哥大,研究政治思想、比較社會主義。以後每過一兩年,他來紐約小聚,就住在我那裡,我們經常交談到深夜,也與大陸留學生時相往來,逐漸認識到大陸的發展軌跡。

1987年,他回臺任教,第2年我也回到臺大。他的學術研究備受肯定,跨國的「東亞民主」經驗研究受到高度的重視,而且教學認真普受學生的推崇。

他發表了許多重要著作和論文,從政治學的跨國經驗研究、東亞民主價值的探討、美歐新自由主義的困境,中國大陸改革開放面臨的挑戰,乃至臺灣的民主參與和政治行爲,普受中外學界重視。我們也在常年與胡佛老師的聚談中,深刻了解憲政主義在臺灣面臨的挑戰,以及中國文化在現代化過程中的考驗與調適。

有一回,胡佛老師打電話給我,說雲漢新着《高思在雲》頗有見地,深思熟慮、氣宇軒昂。我意識到雲漢兄已深刻體悟美國式民主與西方價值觀的困境,以及新自由主義的自私偏狹,同時也爲中國現代化的發展尋找出路。這是我們在1970年代探索中國的初衷,也是多年來在美國親炙資本主義民主之弊的深切反省,經過近40年的探幽訪勝,現在終於回到開端,進而面對最根本的問題:到底中國要往何處去?

雲漢和我的答案不盡相同,他從細緻的經驗研究出發,立足臺灣,深刻理解大衆的民主觀和政治意向,進而探索民主的真諦。他超越了美歐的「普世價值」,對西方民主的衰頹提出批判;同時也積極探尋中國現代化歷程,並指陳臺灣民主化進程中一些歧出現象。他無畏橫逆,堅持講真話做實事,爲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與道德良知,樹立新的楷模!

雲漢兄擔任蔣經國基金會執行長曆20年,擔負國際學術交流重任,備極辛勞。近年來,他承擔「蔣經國總統圖書館」的建築與規畫任務,從無到有,戮力親爲,全賴募款支應,可說是鞠躬盡瘁、居功厥偉!

在他離世前的那天早上,我打電話給他,討論胡佛老師遺集的出版事宜,他沒有接電話,也沒有回電,當天晚上9點,就匆匆遠離了塵世。在慟悼之餘,我想說的是,他的學術志業後繼有人;他的人格光輝,也將照拂中華大地,感動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