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芝瑛》書號或是手銬
近日媒體披露,未來授權在臺出版的陸書需「申請許可」,才能取得ISBN書號和明年要實施的圖書免稅資格,引起出版界譁然。圖/報系資料照
報載文化部將對引進大陸版權的圖書進行審查,通過才能申請書號,如果違反規定,將不得享受免稅優惠。此消息一出,臺灣出版界譁然,期期以爲不可。
兩岸出版界交流自90年代開始,早期大陸購買臺灣版權較多,例如蔡志忠、戴晨志、曹又方、劉墉、朱德庸與幾米等作者,大陸讀者通過簡體版圖書認識他們,從而認識臺灣,嚮往臺灣的社會制度及生活方式。不過,大陸的審批書號制度曾經是出版合作交流中的一大路障,也成爲大陸不民主、不自由的表徵,飽受抨擊。用審批書號來箝制思想,阻礙出版,源於他們對文化不夠自信,懷疑國民的思辨判斷能力。
誰能想到,驕傲的民主自由臺灣,如今竟打算讓早已廢除的審查制度殭屍還魂,還以取消免稅優惠來威脅出版業者。難道這也是對自己的文化不夠自信,擔心臺灣人民被大陸圖書洗腦統戰?
喬治.歐威爾《動物農莊》裡描繪,豬認爲所有動物都是弱智,只有自己纔夠聰明(夠腐敗),才能當統治階級。未來書號制度一旦實施,由誰審查?發不發書號的標準何在?出版界現在最怕的是又搞出一羣NCC審查委員之流的「高級動物」。
曾在出版界工作過的人都聽過一句名言:「書賣得好,紙張變鈔票;書賣不出去,鈔票變廢紙。」網路興起,疫情搗亂,讓臺灣出版界不僅度小月,更是度小年,書號新規無異是另一副手銬,箝制打擊出版業,恐傷害臺灣民主自由的根基,自廢文化武功,請相關官員慎之又慎!(作者爲《人間福報》前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