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文化 綿延永續

公祭伏羲大典。

鳥瞰伏羲廟

天水紅橋

天水,文化深厚,歷史悠久。天水,是世界華人尋根祭祖聖地;天水,是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名城;天水,是中國休閒旅遊生態家園。2020(庚子)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6月22日在天水隆重舉行

伏羲是中華各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他創曆法、教漁獵、馴家畜、烹食物、定婚嫁、造書契、制琴瑟、創八卦,對中華民族文明進步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千百年來被尊爲「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人祖」「人宗」「人皇」「羲皇」。其開創的創新、創造、吸納、和合精神以及其他一些物質文明方面的發明成果,共同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和本源──伏羲文化,傳頌中華大地幾千年而生生不息,更是海內外華人普遍認同的民族精神象徵、文化標誌和情感紐帶。公祭伏羲大典已經成爲海內外炎黃子孫慎終追遠祭拜祖宗的重大祭祀盛典。

傳承 生生不息聚民族魂

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被譽爲「羲皇故里」。清中晚期至民國時期,官方祭祀和民間祭祀活動從未間斷。1988年,天水市人民政府積極迴應社會各界人士關切,恢復歷史上公祭伏羲大典。2005年,公祭伏羲大典由天水市人民政府主辦升格爲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2006年,「太昊伏祭典」被列入大陸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3年,公祭伏羲大典由大陸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2014年6月22日,首次在海峽兩岸同時舉行祭祀伏羲活動。公祭伏羲大典迄今已成功舉辦了三十屆,成爲大陸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伏羲文化旅遊節也成爲「全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節慶」活動之一,每年都有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華人華僑、全國56個民族代表、兄弟省市和天水各界人士十萬餘人參加公祭伏羲大典。

三十多年來,甘肅省及天水市高度重視這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使公祭伏羲大典的規格影響力不斷提升。目前,在天水已形成公祭伏羲大典和民祭伏羲廟春節文化廟會、秋祭伏羲典禮兩種規格三種形式,其所蘊含的民族情結和人文情懷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別具意義。

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因受疫情影響,更多人將通過網路平臺祭拜始祖伏羲,追思始祖功德,祈福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祝願世界和平安康。這也是公祭伏羲大典舉辦以來,人們首次通過網路參與公祭活動。對於個人來說,默哀、沉思、祈禱,在祈求風調雨順、祈盼國泰民安一項項儀式中,讓賡續中華文明基因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對國家而言,無數人撫今追昔的尋根時刻,將匯聚成民族情感奔騰不息的波濤,築成堅不可摧的民族團結精神長城。

伏羲文化 形成文旅融合

近年來,隨着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遊節的舉辦,以「伏羲文化」爲競爭力和內核力的經濟模式在天水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出現。隨着傳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一種帶有明顯天水特色、天水品位、天水風格的「文化+」文旅融合樣本正在形成。

伴隨着伏羲文化的大熱,天水城市文化底蘊、影響力、美譽度得到進一步彰顯。近年來,天水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以大陸文明城市創建爲龍頭,集全市之力,匯全民之智,持續深化文明創建,形成了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家庭、文明校園聯動共創全面開花的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新格局,一幅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隴上江南」新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防疫 直播公祭伏羲大典

2020的公祭伏羲大典將有四個明顯的特點:

──突出疫情防控。作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甘肅省舉辦的第一個大型活動,伏羲大典將把疫情防控作爲大典籌備的重中之重,按照「保持傳統、壓縮規模、精簡活動」的要求

──突出現場直播。邀請中央電視臺、甘肅衛視鳳凰衛視、臺灣中時傳媒對公祭伏羲大典及嘉賓訪談同步直播或錄播。邀請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新甘肅、視聽甘肅、今日頭條等網路平臺對公祭伏羲大典進行全程線上直播。今年將繼續兩岸共祭,在天水舉辦公祭伏羲大典的同時,在臺北舉行共祭伏羲典禮,媒體進行現場直播。

──突出網路祭祖。現場祭祖與網路祭祖同步進行。設計公祭大典網路祭祖程式,搭建「『同根同祖、中華共祭』──億萬中華兒女線上祭祖」平臺,爲廣大線民提供網路祭祖平臺;邀請知名人士,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參祭代言,進行線上祭祖,充分體現廣大網民的參與和對人文始祖的敬仰。

──突出抗疫英雄。今年將邀請在甘抗疫一線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甘肅省脫貧攻堅代表、復工復產代表參加公祭伏羲大典,在祭文中突出抗擊疫情、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祈福中華、國泰民安,展現時代特色,彰顯伏羲的當代價值和時代精神

弘揚伏羲文化,傳承伏羲精神,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是14億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更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