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宇從奧運視覺指標系統,看法國的自信與叛逆

現代奧運會作爲最高等級、歷史最悠久的國際賽事,在一百多年來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於二十多個國家舉辦過,其視覺識別設計(VI)的任務,也因着時代與主辦國流轉而有所不同,但幾乎都不脫離主要兩者——強調國家精神與奧運精神。從視覺設計的概念與做法,可窺見當下奧運對主辦國來說的(政治)意義是什麼。

©Paris 2024 Olympic Games

1、具開創性的概念先行

攤開往年的奧運Logo(會徽)設計,亞洲國家急欲展現國力的意圖明顯,例如1964年東京奧運,設計師龜倉雄策直接在Logo大大放上了象徵日本精神的紅太陽,那是戰後日本經濟與民族文化重新崛起的宣告。其後1988年漢城奧運、2008年北京奧運的Logo,也都強調了「站起、強盛」的向上精神。

1964年東京奧運、2008年北京奧運Logo(會徽)可看出亞洲國家展現國力的意圖。

相較之下歐美等文化自信國,並不急着宣揚國威,而是以較爲隱晦的精神概念,拋出具啓發與開創性的思考。今年巴黎奧運以鋪路石(pavé)意象貫穿識別系統與運動圖標設計,創意總監Thierry Reboul引用了五月風暴的名言「sous les pavés, la plage!(舖路石下,是沙灘!)」意即打破權威與制度的桎梏,方能爭取真正的自由。這場學運是法國社會上的重要轉折與精神象徵,法國從自身歷史文化中長出了「因爲是我們,所以說法成立」的概念,當觀者能夠接收並認同這個概念,視覺設計的功能性和易讀性就不是首要考量。法國令人反思設計的出發點,也重新定義了運動在當代與未來對於人類的意義,這樣的影響更普世,更深遠,更難以被較量。

在奧運賽場、各式活動場地中,都可看見以「鋪路石」元素髮展的視覺識別。©Paris 2024 Olympic Games

顏色系統優雅和諧,沒有強烈衝突感的元素,淡化了運動競技的侵略性。©Paris 2024 Olympic Games

2、重新定義運動的叛逆

我喜歡這次巴黎奧運的Logo,它結合了人、而且是女性的形象——象徵法國精神的瑪麗安娜(Marianne)以及金牌和聖火。有別以往多強調運動競技的動態張力,它非常柔和安靜,有如一個使用時尚文化語境、帶有精品感的運動品牌。有趣的是,今年的運動圖標卻沒有人形出現,而是以運動器材和場地特徵構成對稱的視覺。奧運會與殘運會的Logo更首度相同,除了強調簡約,也反問身障者與我們有何不同?設計兩組Logo的必要性是什麼?所有設計都一反常態,那是法國的自信與叛逆。

從設計師角度想得更多一點;識別系統的顏色優雅和諧,沒有鮮豔撞色,或是強烈衝突感的元素,淡化了侵略性,加上運動圖標的平衡和諧,或許是法國有意帶給紛擾世界的訊息。

巴黎奧運Logo結合瑪麗安娜(Marianne)金牌和聖火,今年奧運會與殘運會的Logo更首度相同。 ©Paris 2024 Olympic Games

今年的運動圖標卻沒有人形出現,而是以運動器材和場地特徵構成對稱的視覺。©Paris 2024 Olympic Games

3、考量設計被看見的情境

鋪路石的方塊元素貫穿了識別系統,這是一個討喜、且容易有豐富變化的作法,手法並不新,但高明的配色與扣合法國文化的概念加強了辨識度,也潛藏一種考量;當今全世界觀衆透過各種數位工具和平臺在收看奧運,每個人觀看的螢幕景框都不同,如何找到能彈性應變各載體的設計元素?當小巧的Logo成爲趨勢,手機成爲最普及的電子產品,設計師得設想在手機裡觀看視覺的體驗——做得複雜等同什麼都看不到,這是一個很務實的考量。

馮宇|1976年生,跨足品牌規劃與全方位設計服務,同時於各企業組織、大專院校開設教育訓練與設計實務講座。作品包括嘉義市城市品牌形象、馬祖國際藝術島主視覺、Let's Cafe品牌再造、2021國慶主視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