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變了?印媒自承5點不如大陸 亂抄襲產經政策下場會很慘

印度總理莫迪是對中國大陸鷹派大國領袖之一,但近期推出產經政策卻被質疑完全照抄中國。(美聯社)

風向變了?自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加大拉攏印度力道、中印邊境衝突爆發後,印度最大英文報《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一直有不少反中言論,但15日卻在專欄警告印度政府不該複製大陸產業貿易政策,因爲在土地電力、基礎建設與運輸成本勞動力政治改革上都不如大陸,亂抄政策只會像大陸現況一樣招來制裁

專欄作家艾亞爾(SA Aiyar)以《印度不是中國,複製其工業、貿易政策可能引來制裁》爲題,批評政府近日所推出產業鏈激勵(production-linked incentive,縮寫PLI)政策,只是嘗試複製中國經驗,但國家對特定產業補貼並使其成爲國內龍頭有受西方譴責與制裁危險。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被認爲是除川普外最反中的大國領袖,右翼民族主義立場也與川普相似,他近期在排燈節(दिवाली 或轉寫羅馬字母Diwali)對陸制LED燈具進口限制措施使相關陸企估計損失上看4000億印度盧比(約1529.41億臺幣)。但對大陸強硬同時卻又想複製中國經驗,令艾亞爾感到不解。PLI計劃規模是2兆印度盧比約7647.05億臺幣),針對11個產業領域承諾投資與增產的公司提供銷售額4%至6%補助。

艾亞爾以中印對比暗示有許多比複製中國產經政策更優先解決問題,他指出中國土地徵用快速又便宜,但該環節在印度耗時又昂貴;中國電力成本是世界最便宜國家之列,印度是最昂貴國家之一;中國基礎設施與運輸成本極具競爭力,印度競爭力低得可憐;中國勞動力靈活性印度並不具備;中國產經政策不只是補貼,還配合某些政治領域大規模改革,印度難以辦到。

印度雖被歐美廣泛承認是全球最多人口民主國家,但該國種性制度根深蒂固,境內語文宗教、文化高度分歧,而且還有超過5成人口仍從事農林漁牧等第1產業。第1產業人口過多可能也是在對抗中國因素之外,印度去年退出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主因,因爲一旦去除關稅保護壁壘,印度農漁牧產品可能被中國、紐西蘭澳洲全面輾壓。

文中,艾亞爾批評莫迪要把印度打造成出口中心,又同時要用補貼企業方式構築國內市場保護牆。「如果印度將進口拒於門外,卻大規模出口,將導致對印度出口的制裁,就像限在中國所遭遇的一樣。北京多年來倖免是因爲最初太窮,出口廉價勞動力密集產品,對西方無威脅,變得富有後,在高科技領域與西方競爭,就會受譴責和制裁。」

事實上,川普在政治和軍事上拉攏印度,貿易上卻沒有放棄他不分敵國盟友一起打的作風。艾亞爾提醒,川普領導的美國對印度也實施過一系列反傾銷貿易制裁,影響印度約60億美元產品出口,而現在PLI政策很可能招來更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