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德日韓!森林療癒引進臺灣 4大功效促進身心平衡
森林療愈師引領民衆融入森林環境。 圖/餘家斌提供
臺灣第一批森林療愈師去年十月出爐,透過農業部林業署的「森林療愈師認證培訓平臺」,完成核心課程、活動課程及實習課程,始能獲得認證,首批共卅四名,年齡分佈廣,來自不同專業領域,包括醫療人員、心理諮商、劇場工作者、森林系研究生,還有太極拳專家等。
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餘家斌與林一真、袁孝維兩位教授,同爲臺灣森林療愈研究主要推手,餘家斌受訪時表示,目前平臺註冊破四千人,實際參加課程者約一千二百人,今年預計還會誕生五、六十位森林療愈師,「拿到林業署證照後可自由接案,有學員自行創業。」
例如去年雲林縣曾招募最新出爐的森林療愈師,帶民衆進入森林體驗五感慢活;首批獲得認證的臺大森林系學生林家民,在臺灣第一家專門體驗森林療愈的公司「森林邦」擔任知識長。
科學實證 森林療愈助健康
臺灣森林佔全島六成,幾乎人人都會走森林步道,爲何還需要森林療愈師?
餘家斌表示,若把森林比喻爲硬體,森林療愈師就是軟體,協助民衆避免危險因子,遇險時有效處理,還能以專業引導民衆打開感官、融入森林環境。
每位森林療愈師設計的體驗不盡相同。餘家斌喜歡帶學員「尋找森林裡的彩虹」,即尋找各種顏色,大家會發現,原來森林不是隻有綠色,曾有學員找到金色—來自一顆掛在樹上的金色蟲蛹。
還有「聲音地圖」,拿紙和筆到森林找地方坐下,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在紙中央,聆聽周遭水聲、風聲、蟲鳴鳥叫,然後畫下來。透過沉浸體驗使活力增加,負面情緒便可減少。
「森林,是讓人身心靈休息、恢復的地方。」餘家斌表示,森林療愈是以個人健康出發,透過體驗活動與自然連結,從而得到身心平衡的健康促進效果。他說明,森林療愈功效有科學實證,涵蓋心血管、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心理健康四大層面,像是改善心理健康、改變腦波、提升免疫力、有助自律神經功能調節,「只要從都市走入森林就有降低血壓的效果。」
自然療養 德日韓盛行已久
利用森林作爲保健與治療場域,是國際新興趨勢。以德國的自然療養基地爲例,由醫師開立自然處方箋,民衆可在林間散步、做森林瑜伽、享用植物養生餐,改善身心狀態,德國政府很早就認可合法性,自然療法費用也能由醫療保險支付。目前德國約有三百五十處已認證的自然療養基地。
日本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改善健康的文化,近年由非營利組織在各地推動森林療愈,因農村人口外流問題嚴重,爲活化在地資源,發展出結合地區的健康旅遊產業。南韓較晚引進森林療愈,但在政府重視下發展迅速,成立森林福祉中心,提供全年齡療養模式,主要經費由南韓樂透盈餘支付。
餘家斌期待,森林療愈成國家政策,讓健保資源少花在「治病」,更多在「預防」,縮短晚年臥牀時間。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