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對談張躍:爆雷的地產商們,錯過了一個絕佳的自救機會

上個月,馮叔與老友張躍就「人生、信仰與活樓」這個話題進行了一場直播對談。

張躍,遠大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中國罕有的只搞原始創新的企業家。因所有產品圍繞節能減排,榮獲聯合國2011年地球衛士獎。

張躍是如何成爲張躍的?爲什麼馮叔和張躍都認爲「活樓」是改變世界的建築?他們究竟是如何思考的?

「風馬牛地產研究院」整理了這場直播的部分內容,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啓發。

1

關於人生

1、遠大的起源:關注社會需求

馮侖:

我第一次來遠大城是在1998年和王石一起的。遠大集團當時是做空調,做到了全球最大。第一次來,我就被遠大的理想所感動,被這裡的氛圍所感染。

你以前其實做了很多事情,但現在很多年輕人對你個人的瞭解不如對遠大產品瞭解的多,這是遠大不同於其他企業的品質。你們做得更多的是更好地讓產品服務於客戶,改變世界,而不是個人在外邊講很多。

你最早做空調是什麼起因,後來爲什麼又做可持續建築?

張躍:

我們公司的整個演變歷史跟關注社會需求完全連在一起。20世紀80年代,那時候南方解決不了冬天的暖氣問題,北方很舒服,南方很難受,我就想南方是不是也能有采暖,但鍋爐爆炸的事情讓我們很警惕,於是開發無壓鍋爐。

鍋爐做到四個年頭,發現夏天很熱,但當時缺電,很多工廠只能工作3天,再休息4天,我們就研究不用電的空調,生產出以工業廢熱、發電尾氣及天然氣爲能源的非電空調。搞空調十幾年後,發現對建築進行隔熱,節能空間大得多。

2、不貸款、不上市、不多元化

馮侖:

當時遠大已經做到非電空調世界第一,按照這樣的邏輯,中國很多企業家會選擇去上市、進行資本運作,然後擴大規模、佔領市場。你爲什麼沒走這條路,而是轉頭去做可持續建築?

張躍:

1994年就有專門搞上市的基金公司聯繫我們,差不多30年了,但沒上市是對的,我們覺得上市太複雜了,再說上市的目的,如果爲了融資,我們當時又不缺錢,20多年都沒有向銀行貸過款,沒向任何人借過錢,所以完全不考慮(上市)這件事,別把自己弄得太複雜。

馮侖:

其實這也是你和遠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專注做事,不讓複雜、不相干的事分散精力。

張躍:

應該算是我的個性,不願意牽扯任何複雜的事,而是把精力用在經營、研發產品上,尤其我總有新點子出來。要是上市公司就挺複雜、挺麻煩,很多人就會質問你。一個獨立公司,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嘛。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能有這麼多的原始創新技術,跟我們沒上市是有關係的。

馮侖:

不被資本或者投資人簡單地驅使。

張躍:

也不會被別人的觀點左右,他們怎麼看跟我沒關係。所以過去就做了這麼多東西,不論是空調、空氣品質、建築本身,裡面的抗震問題、節能問題、品質問題,甚至工廠化中如何保證質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問題,都一一解決了,後來又做芯板路橋、風電產品等。我相信每一種產品對人類的生活質量和氣候保護都有着根本性改變。

2

關於信仰

1、三年不出門、不社交,專注聚焦技術

馮侖:

我上一次來遠大見張躍,他跟我說,三年沒有出這個園子了。那天晚上,我倆憋不住就偷偷出去了下,這也是張躍三年來第一次出去。他也不在外邊吃飯,幾乎把所有社交減到最少。這種情況下,14年投入90億元來做可持續建築,讓住宅可以在工廠裡生產。

其實,我們民營企業裡,科技企業也好、地產行業也好,一直都是有不同選擇的,但像這樣完全出於對環境和社會考慮、致力於用技術改變世界的企業,從我身邊來看,遠大是唯一的,不是因爲利潤和賺錢,而是着眼於創新,寧願14年來不賺錢、不斷投錢進去。

大概10年前,我和張躍在墨西哥坎昆參加氣候大會時,曾在海邊散步了一個多小時,我那時候暢想立體城市,並不懂太多技術,但張躍就完全投身到技術和解決難題的過程中,今天這個活樓建築住宅產品,已經完全可以像汽車一樣銷售了。

張躍:

還是要把我們在坎昆的對話延續下去。城市是要豎向發展的,事實上保護氣候和提高生活質量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通勤,每日往返通勤的能耗,不僅是對市民時間和精力的磨損,還是對國家精神財富和人力資源財富的磨耗。

如果把城市密度增大,在同一個區域內,既有工作、居住,又有醫療、教育和娛樂,我們每天的活動半徑變小,在全球範圍內,可以帶來25-30%的減排。這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推動建築本身的隔熱節能;建築材料的永久性,擁有1000年壽命;同時推動高密度城市。

2、目標越大、困難越小,目標越小、困難越大

馮侖:

之前你跟大家分享過一個理念,我也感同身受。「預期、目標或慾望越大時,對眼前的困難越能夠承受,而且不當回事兒。」

張躍:

這就是分子和分母的關係,比如,工業化住宅有60萬億元的市場,我的活樓產品可以得到一個機會,那平常遇到的困難算什麼?根本不算。現在遇到的不過是6億元的困難,或者20億元的損失,但是之後是60萬億元的市場。

馮侖:

心大了,承受力也大了,眼前的困難就小了。就好比說,我的承受力是100萬,缺100萬時,對這個事的感受就是困難特別大,但是,如果我的慾望是幾千億,那麼差100萬,我心裡就感覺這不是多大的事。

張躍:

有人跟我說,「在你嘴裡,好像創新很容易的,難道真的有那麼容易嗎?」我說,「不容易,只是跟你說的時間有限,只能輕描淡寫、刪繁就簡嘛,創新是天天會遇到困難的,尤其是要真金白銀花出去的。」我要是個上市公司或多元股份公司,我這個老闆早就被人家炒掉了,困難太多了,但是對我來說它不是困難。

爲什麼不是困難?是因爲我的目標在那裡,60萬億的市場規模。

3、靠創新解決地產商爆雷問題

馮侖:

我知道爲什麼當初(推動立體城市)遇到了很多障礙,其實是缺你這個東西。大家一聽用鋼筋混凝土,老反駁我說,你做一個水泥森林對城市有什麼好?現在我可以回答了,我們叫不鏽鋼森林。

張躍:

對的,由於科技化的結構,使得高層甚至超高層變得很便宜。現在遠大在幫六七個客戶做1000米以上超高層的方案,比如印尼新首都努桑塔拉、法國巴黎的拉德芳斯、墨西哥城和迪拜等,因爲量大且重量輕,把傳統意義上的超高層建築的奢侈品概念徹底破解。

馮侖:

我一直在講創新,不要老看着地產行業在爆雷,我們也在用創新來解決爆雷、人居環境改善和品質提升的問題。

張躍:

爆雷看上去是行業大形勢,但其實都是有原因的。老闆、決策人想快速擴張自己,冒了很多資金、經營上的風險。但你用活樓來做的話,一切都是可預期,我們的建造速度快,你可以更快地發展自己,沒有經濟上的風險,客戶對你也信任,因爲活樓是工廠化、標準化的產品,100%交付,不會爛尾。

所以曾經爆雷的地產老闆們,跟活樓來合作的話,可以最小風險或是零風險來使企業快速發展,甚至還可以考慮在全世界發展,因爲模塊化是可以按集裝箱的尺寸全世界運輸的。

另外,一家公司的能力是有限的,遠大提供技術,可以跟任何承包方、承建方或地產公司進行合作,除了簡單的買賣關係外,還可以跟地產上下游產業鏈進行生產方式、供應鏈的合作。

3

關於活樓

1、14年投入90億元,像造汽車一樣蓋房子

馮侖:

最近來遠大考察的人越來越多,很多還都是地產商,這是個特別重要的轉折點。大家看地產行業,看到的一面都是爆雷,實際上還有個趨勢叫創新。我知道,張躍花了14年時間,累計投入90億元,用的都是自己的錢,就做了一件事情--解決住宅的工廠化生產。

也就是說,以後我們住的房子,可以都在遠大生產線上,像汽車一樣做出來,然後到現場一天安裝10層,然後空氣品質好、面積得房率高,規模到達一定量的話,成本還比傳統蓋房方式低,另外建築本身還能移動,而且安全、防震、防火等等。

張躍:

活樓與傳統建築對比,主要有這6方面優勢。

第一,建築方式不同,活樓完全是工廠化製造,通過流水線來生產。目前,人類所有的科技都很先進了,但關係最密切的建造方式反倒是很落後,沒有真正地用上現代科技,近百年來都是一樣的,設計院設計、包工頭施工、地產商售賣,在整個鏈條中,地產商的角色像是一個倒賣者,而不是真正的技術提供方。

活樓通過工業的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把建築變成一個產品,一個類似轎車、飛機的東西。雖然這是很難解決的問題,但也是非常大的進步,最重要的是,大家有這個意識,人類要跟上現代科技,用工業的方法來解決住房的問題,不能用手工業的方法。

第二,傳統建築是鋼筋水泥土的房子,本身就有幾大缺點:

不抗震,今年土耳其南部接連發生7級以上大地震,作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創始會員國,土耳其算是比較發達的國家了,但地震後還是一片一片的倒;不能傳承,一般住宅只有50、60年的壽命,它不能成爲我們的財富,很多人說買個房子留給小孩,但其實留下的是個垃圾;甚至對氣候破壞很大,前幾天,一個國外客戶告訴我,最近的研究結果,全世界10%二氧化碳排放、20%大氣污染都是來自混凝土。

而我們自己原創發明的不鏽鋼芯板材料,重量特別輕、用量也少,比用鋼還便宜,能夠在價格層面跟混凝土競爭。

馮侖:

用芯板以後,活樓建築的自重是傳統建築的多少?

張躍:

1/10,活樓建築的自重是170公斤/㎡,傳統鋼筋混凝土建築加上精裝修是1.7噸/㎡。還有一個好處,能省掉80-90%的地基成本。

第三,舒適節能。通過22公分的岩棉隔熱、四層玻璃窗、窗外遮陽、窗內隔熱和新風熱回收等5大措施,採用近零能耗建築標準及被動房標準,一下子能使建築能源降低90%。

第四,空氣品質。我們發明潔淨新風機已經十幾年了,能夠一直用的人很少,大家總覺得我開個窗戶就可以,但不知道火力發電廠、車輛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煙霧都會吸入到肺中。

所以一個房間空氣品質好的話,必須要用新風機,它解決開窗通風問題,又解決過濾室外髒空氣的問題,更是隔絕了噪音。畢竟,現在大多數人生活在城市中心地區,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染、噪音等精神傷害。

第五,房間佈局極爲靈活。12X4.8米的空間沒有任何障礙,無柱無承重牆,以前開發商設計的空間,只能被動接受,但這個活樓等於是自己可以決定空間如何使用。

根據單身、生育、養老的不同需求,你可以沒有廚房,把一面牆挪開,讓客廳大一些、臥室小一點,或者把兩間臥室變成一間。這是真正的活的樓房,以往人們認爲模塊化建築看上去很死板,其實遠大活樓是唯一能讓房屋變成活的樓房。

第六,高效率交付,由於是工廠化,可以把所有客戶需求都預先在工廠流水線解決,我們還設計對接了全球通用的集裝箱尺寸運輸,現場展開後房間寬一倍,達到4.8米。方便的物流使得活樓可以抵達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

2、傳統建築VS工業化住宅,兩年半VS半年

馮侖:

我補充一點,從效率角度來看,傳統開發商建造住宅大概要兩年到兩年半時間,工業化住宅從前期準備開始到最後交付,快一點就是三個月。

張躍:

如果這樣算的話,估計要半年時間。第一個月,辦政府的手續;第二個月,買到土地、開始施工,光是地基就要三個月;第三個月,工廠生產還有檢驗流程,最後到安裝交付,通常一天3層,不管你房子多大,最慢最慢一個月就能裝完。

馮侖:

所以能省兩年時間,之前100米的住宅用傳統方式建造要兩年半時間,現在工廠化生產只要6個月,這就是效率,效率對應就是成本,以後我們一定就是買現房。就不能想象現在買汽車,買個毛坯車、預售車,沒有這樣的車。

我剛纔說,地產行業一頭是爆雷,另一頭是創新。以後怎麼樣做到地產公司不爆雷,我的體會就是用遠大技術和產品。爲什麼呢?對客戶來說,保證你交錢能拿到成品,絕對不會爛尾,開發商就不爆雷了嘛。關鍵價格也不高,還是精裝修。

4

關於生活

1、我爲什麼變成一個極端環保人士?

馮侖:

問幾個有關你個人的問題,熟悉遠大張躍的人,對你有兩個印象:

一是,遠大不貸款、不上市、不多元化,知道遠大是埋頭苦幹,踏踏實實做產品;二是,張躍是中國第一個有直升機駕駛執照的企業家,上次我來工廠考察,他就帶着我開直升機,我們幾個比較膽小,他還老(晃動)逗我們,王石也被他這麼逗過。怎麼現在不開大飛機了,還成爲一個極端環保人士?

還有一點,我吃飯的時候還看到光盤紀律:不剩三粒飯、一根面、一絲肉、二片菜、五勺湯。大家都不敢剩飯了,你是因爲什麼而改變呢?

張躍:

我乍富以後確實是不考慮任何責任、拼命消費,後來書讀得多了,接觸世界頂尖人物多了以後,發現氣候變化確實會讓我們這一代人面臨災難性的後果。平均氣溫增長5℃後,大概有1/4的城市要被淹沒,接着糧食減產、瘟疫橫行、洪水兇猛。

我們一定要有行動,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儘可能地從我做起,去約束自己;第二,用產品解決問題,我最近做了遠大30MW風電項目,除了節能減排外,還做可再生能源,我對風電的看好程度已經超出了曾經的預期;第三,就是國民教育,我們人類的財富增長幅度和富裕水平是不是有一個限度,對物質慾望的追求也要有邊界。比如,歐美已經很發達,增長能不能不要再看GDP了,沒有增長就沒有選票、沒有增長就沮喪和難受,應該改變這樣的觀念了。

2、對工作狂熱愛好,24小時在辦公室

馮侖:

張躍是非常專注和投入的,前幾年過年的時候,我倆通過電話,我問他在哪兒呢?他說在辦公室。我詫異地問,怎麼還在辦公室?過了一兩天我來了,就是現在這個辦公室的樣子,牆上掛了很多名人名言,就是我十幾歲喜歡貼在家裡鼓勵自己的那種。當時他還沒60歲,我跟他說,快60歲的人居然還相信這個,用名人名言鼓勵自己,真是太偉大、太了不起的力量。

關鍵還有一點,張躍每天做了無數多的卡片,把每一個事情隨手都記下來,然後馬上就要解決。我經常在這邊看到,他拉着一羣人開會,每個人都要解決一個問題。所以,創新除了要有勇氣和毅力,關鍵還得專注、專業、專心,持之以恆。

我知道張躍每天幾乎24小時都在這個辦公室,除了每天晚上回家陪媽媽吃飯,吃完飯又回到辦公室,甚至還住在這裡,整個研發團隊就在這樓下。

張躍:

公司不同業務部門的研發團隊在這裡都有辦公的地方,在湘陰那邊的工廠人更多,有將近1000人在做試驗。我覺得,在辦公室鑽研就是最大的人生樂趣,可以把它比喻爲我的遊戲。

當我離開辦公室時,不管是參加什麼樣的大型活動,雖然和各路知名人士談天說地,也有珍稀的山珍海味,但對我來說,只要離開了創造和技術,尤其是不能和團隊討論問題,我覺得一點樂趣都沒有了。

我在工作中所得到的樂趣遠遠大於那些紙醉金迷、花天酒地、頂流社會,比那些東西要多得多。

馮侖:

我深有體會,在張躍乍富的時候,也就是20多年前,對這些還有點小興趣,我在遠大城看到過加長凱迪拉克什麼的豪車,現在都封存起來了,飛機也丟在那兒了。他現在最大的樂趣是,在辦公室跟同事一起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張躍:

差不多過去20年我都沉迷在裡頭,就像你剛剛說的,因爲有個巨大的願景、巨大的光芒,每一天這個光芒在照耀着你,創造力也好、樂趣也好是相互作用的。

一個人如果對他的工作沒有一種狂熱愛好,你用任何東西都引誘不了他把那件事情幹好,只有發自內心的強烈愛好,才能持續地堅持。

馮侖:

我最近在看一本新書《馬斯克傳》,看幾頁還沒全看,如果在中國找一個對人類有貢獻的創業者,在我熟悉的範圍內,遠大張躍肯定也算一個,就是用技術改變世界,用企業組織提高效率,解決人類面臨的氣候問題、居住問題和城市問題,這是特別了不起的。

對照我們其他的民營企業,包括我過去的經歷,民營企業裡頭創業一直有兩種動因:一種是張躍這種,通過技術解決問題、服務社會,更多的人類能夠在過程中獲得經濟效益,錢是第二位的;還有一種,在野蠻生長早期,很多民營企業一開始都着眼於這個事兒到底能賺多少錢,張維迎以前老批評我們叫套利型企業。

現在看,未來要高質量發展,國內經濟要可持續,需要更多像遠大、華爲這樣的科技公司,要比套利型企業對社會更重要。

5

問答環節

主持人:

張躍總一直強調用技術改造世界,遠大集團本身也是一個科技公司,所以有一個網友就很好奇,說張總講了這麼多專業性的東西,您是技術出身嗎?

張躍:

我在22歲以前喜歡文學和美術,從23歲開始我就一直在搞技術,最早的技術是在東北搞裝修。遠大已經36年了,我90%以上的時間都在搞技術,最近三四年時間,甚至98%的時間都在搞技術。

第一我沒跟過任何教授,第二對數理化一竅不通,但是沒關係,從機械、電子、材料、傳熱到流體,我接觸得是最全面的,可能一年學到的東西比別人五年、八年都學得多,況且我研發做試驗也特別多。

我將所有的想象都變成一張草圖,三五天後變成一個試驗品,每一天都在接受新東西,自己的新想法有可能變成新成果,也有可能變成巨大的失敗。沒關係,失敗也好,成果也好,每一天都在增加知識,最重要的是,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對我來說都是收穫,最大的失敗恰恰是最大的收穫。

馮侖:

成功和失敗有時候就差一點點,在技術上突破一下就OK。

張躍:

此外,對知識能力、團隊水平和項目推動有巨大作用,失敗是經常性的,大多數情況下,比成功的價值更大。之所以遠大能夠搞原始創新,是因爲我比較準確的技術認知,而且原始創新這個願景也是我自己在堅持的。

只有原始創新,纔是存在於社會的最大價值;只有原始創新,才能形成商業上的最大競爭優勢;也只有原始創新,纔有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是一種驕傲,就好像英雄都要炫耀臉上的傷疤,原始創新所帶來的自豪感、滿足感,有利於戰勝困難。

主持人:

馮叔之前提到過立體城市,張躍總也提出過空中城市,這個概念在當下是比較超前的,不被很多人所理解,兩位會不會有一種孤獨感?

馮侖:

沒有,我們倆在一起就更沒有了,但是我們知道潮流是這樣的,全世界都認爲,高密度城市是節約效率、便捷安全和高效益的。

張躍:

生活質量更高,比方說,香港的建築平均樓層是45層,紐約位列第二是25層,香港屬於樓層太高了,但居民的生活質量並沒有因爲樓高而降低多少,反倒是香港最高密度的地方叫港島,那些白領的生活質量是最高的。最近遠大跟香港搞保障房的部門對接,港島、九龍這些繁華區域缺的是出租房,辦公容量是50萬人,出租房只有不到10萬個,如果保障房還有30萬個,這些人就能通過步行上下班。

紐約曼哈頓中心地區,以聯合國大廈爲半徑覆蓋一公里地區,是效率最高的,大量聯合國的外國僱員不需要坐汽車,都是走路上下班,因爲紐約政府做了大量改造,把辦公樓變成了出租公寓,比如那些高聳的鉛筆樓。他們每天騰出了差不多4小時,提高了生活質量,去附近酒吧喝酒,到百老匯去聽音樂。

馮侖:

再舉個例子,新加坡一平方公里密度有4萬人,但大家並不感到擁擠,還被譽爲是花園城市。

張躍:

語言往往是決定思維,它既決定國家政策,也決定每一個人。現在我們要把內容改過來,空中城市也好、立體城市也好,不等於高能耗城市、低效率城市,恰恰等於步行城市、舒適城市和悠閒城市。

馮侖:

所以不會孤獨的。

張躍:

人會變得很幸福。

主編|王滔編審|陳潤江顧問|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