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會不會直面“貶值潮”?內行預測:明年的房價或將超乎想象
有一個數據很有意思,國人買房的平均年齡是27歲,而美國人買房的平均年齡是38歲,咱們買房的時間比他們足足早了11年。
這個數據值得高興嗎?未必,27歲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如果說靠自己的收入來買房,幾乎是不現實的,能在這個年齡買房的,基本都是靠家裡的幫襯。
爲什麼國人買房那麼着急,我覺得還是對房子的需求不同,房子捆綁了太多東西,不買不行,而美國家庭的主要資產是金融資產,跟咱們買房的觀念完全不同。
在我們的觀念裡,房產能夠跑贏通脹,投資渠道也比較單一,手裡有點錢還是覺得買房靠譜,再加上結婚、上學都需要房子,所以就成了剛需。
然而,隨着房地產發展接近飽和,金融屬性慢慢弱化,購房者開始對這件事表示懷疑了,擔心買完房就砸在手裡。
那麼,以後房子還能升值嗎?看看下面三大信號就明白了。
首先,住房數量過剩,供大於求,現在全國待售的商品房面積還有好幾億平米,但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了40平米,一邊是難以消化的庫存,另一邊還在不停在建房。
那麼需求端是什麼情況呢?2023年出生人口只有902萬,疊加老齡化加劇,要知道,人口才是樓市的長期支撐。
其次,逐漸下跌的房價和下調的房貸利率,使得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雖說房價下跌,房貸利率下調,有利於鼓勵大家買房,但是效果非常有限,而且擔心未來進一步下跌,潛在購房者可能會採取觀望的態度。
第三,對於00後來說,買房不再是必選項,而是選擇項。買房無非就是爲了結婚、孩子上學、城市資源,但現在保障房越來越多,就算是租房,也能享受同等的權益,也就是所謂的“租售同權”。
綜合以上,購房需求少了,購買力低了,住房過剩的前提下,再加上房貸利率下調以及保障房的入市,購房需求和供應的矛盾會更加突出。開發商和炒房客在劣勢環境下降價賣房,但購房者卻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