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洋IP需注入中國魂

影視銳評】

陣子熱映的電影裡有兩部改編自國外知名IP——喜劇犯罪電影《人潮洶涌》翻拍自日本電影《盜鑰匙的方法》;玄幻片《晴雅集》則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同名小說。這兩部電影要麼票房一般,要麼口碑平平,相較於原IP的口碑、影響力以及它們強大的製作演員班底,皆不盡如人意。

近年來,我國涌現出了一批由國外漫畫、小說、電視劇、電影等IP改編的影視作品。如《溫暖的抱抱》《大贏家》,還有此前的《深夜食堂》《解憂雜貨店》《來電狂響》《麻煩家族》《誤殺》等,皆改編自海外高分作品。有原作精彩故事的珠玉在前,這些作品往往未上映就已激起了觀衆強烈的好奇心,卻大多落得口碑票房(收視)雙失利。黃磊導演的《麻煩家族》請來衆多實力派演職人員助陣,卻只收獲了3000萬元票房和豆瓣4.5分的低分韓傑執導的《解憂雜貨店》雲集了一衆當紅人氣演員,上映後卻差評連連,甚至被影評人痛批是“得罪觀衆”;吳宇森的《追捕》也高開低走,遭遇口碑滑鐵盧,慘淡收場;無論是劇版還是影版中國的《深夜食堂》都受到了觀衆的猛烈吐槽……翻拍洋IP緣何頻頻翻車,成功案例鳳毛麟角,應引發業界的關注。

這股IP改編熱潮與近年來影視行業的發展階段息息相關。隨着影視行業市場化的不斷深入,大量熱錢涌入。相較於開發週期長、結果難以預測的原創作品,資本更傾向於選擇高效率、低風險的項目,而引進自帶粉絲、話題、流量和故事基礎的海外IP不失爲一種選擇。不過,海外IP往往誕生在與中國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即便是來自近鄰的日韓,依然擁有其獨特、自洽的文化邏輯。如果不能在改編過程中很好地彌合文化差異,最終成品就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比如,《深夜食堂》IP根植於日本的居酒屋文化,原作在居酒屋這一狹小的空間中,通過老闆和顧客之間的交流,展開一個個或傷感,或溫情的平凡故事。這種日式的內斂剋制與中國觀衆熟悉的路邊攤、大排檔所釋放出來的濃烈情緒格格不入。中國版電視劇的主創雖然在食材、人物上進行了一定的本土化改編,卻依然未能使這個故事在中國文化語境中落地生根。像把日式家常菜茶泡飯木魚花貓飯變成了方便麪魚鬆飯,但依然給觀衆一種懸浮的觀感。凡此種種,就像竹子上嫁接櫻花枝,有一種違和感。還有電影《人潮洶涌》,冷麪殺手與羣衆演員互換身份的故事雖然喜劇效果滿滿,卻因劇情設定過於離奇,脫離中國社會實際,而難以引發中國觀衆的深層情感共鳴。說到底,這類翻車的海外IP改編作品從根本上未站在中國觀衆的立場去思考,難免與中國觀衆內心有隔。

若不想拍成“四不像”,海外IP翻拍首先要從篩選IP做起。如果被改編的IP與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離得太遠,反而大大增加創作的難度。此外,翻拍不能對海外IP進行機械地複製移植,而需要勇於進行“破壞式”的創新,即在既有框架下進行大膽地二次創作,使其在新語境下煥發全新的生命力。這就像翻譯,雖然給出了藍本,但仍然需要從零開始對意義進行重建。此處可借用嚴復先生提出的翻譯三原則,就是“信、達、雅”。其中,“信”是改編的立足點,作品需要忠實於原作IP的故事框架和世界觀設定,同時在對原作的解構中,捕捉其核心氣質與內在精髓,並以此錨定二次創作的方向,搭建起故事的基本骨架。“達”是改編的主軸,在原作基礎上去粗取精,並依據我國社會文化背景展開本土化的再創作。這不是文本層面的簡單修補,而是從底層邏輯對故事進行重塑,通過接合劇情與本土文化的斷裂點,編織有機完整的故事脈絡。“雅”是改編的昇華,使用藝術手段填充和豐滿作品的表現力,從臺詞服化道、配樂等細節着手,提升作品的藝術水準與審美層次,形成不同於原作的獨有風格。翻拍也是需要創新的過程,雖然用的是原有IP的“老瓶”,卻要加入經本土化改編釀出的“新酒”。在“信、達、雅”的原則下,爲洋IP注入“中國魂”,演繹富有中國味道的故事,在某種程度上與當下中國觀衆的心靈訴求相契合,傳達符合中國時代精神的主題,才能使作品在中國市場上釋放新的活力。

(作者:王曉培,系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