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率僅0.3% 老婦「這顆」掉進腸子 成罕見病例

高醫從老婦腸道內取出2公分的膽結石。(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提供/楊舒婷高雄傳真)

高雄一名74歲的婦人因上腹痛、噁心與嘔吐被送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急診,經檢查疑似爲罕見的膽結石跑進腸胃道,醫師立刻安排手術,將腸壁切開後,取出一顆約2公分堅硬的膽結石。老婦術後恢復良好,已能正常飲食。見習醫師賴元韜,將此罕見的「膽石性腸阻塞」病例撰寫成論文,刊登於今年9月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老婦因腹痛、嘔吐等症狀前往高醫急診,醫師一開始認爲有可能是腸胃道阻塞,經抽血與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電腦斷層結果有典型的「裡格勒式特徵」,從電腦斷層結果看出腸胃道里有異物、肝臟裡有不應該存在的空氣,以及腸胃道阻塞狀況,因此才評估爲「膽石性腸阻塞」。

高醫一般及消化系外科醫師吳柏宣表示,膽囊結石併發腸阻塞發生率僅0.3%,原因可能是結石長期刺激膽囊造成慢性膽囊炎,與腸道形成廔管,進而掉入小腸導致阻塞。若沒有進行治療,腸胃道阻塞情形會變嚴重,放得太久會有腹內壞死、腸胃道壞死等嚴重後果。

由於目前膽囊結石沒有預防性藥物,吳柏宣醫師建議從日常生活飲食少油、高纖來預防膽汁過濃,並改善高血脂與體重過重;另外多喝水、多運動,也有助減少結石發生機率。

目前是醫學系六年級的賴元韜,之前並未有國際期刊投稿的經驗,這次撰寫論文是吳柏宣在臨牀工作之餘指導他的,沒想到初試啼聲即一鳴驚人,榮登《新英格蘭醫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