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勒布朗?他超越舒馬赫仍不配叫車王 是因黑膚色還是沉迷聲色犬馬
葡萄牙波爾蒂芒的大幕落下,杆位出發並順利奪冠的漢密爾頓,將職業生涯第92座分站冠軍獎盃攬入懷中,就此超越了邁克爾-舒馬赫的91場分站冠軍的紀錄,在創造這一里程碑的同時,也已經在積分榜上領先隊友博塔斯77分,在本賽季僅剩5站的情況下,距自己的第7個世界冠軍又近了一步。
延伸閱讀:永遠的神!萊科寧只用一圈超越10人 第一視角膜拜
除了即將到手的第7個世界冠軍,92個分站冠軍,161次頒獎臺,97個杆位,3712個生涯積分,漢密爾頓這些數據是當之無愧的歷史第一。如果說之前的漢密爾頓還在向着無限接近舒馬赫而努力,葡萄牙站的第92冠,讓“漢密爾頓超越舒馬赫”這個話題,成爲客觀存在的事實。
無數榮耀加身的漢密爾頓,卻似乎沒有收到與之相匹配的尊敬,與“車王”舒馬赫、“車神”塞納相比,漢密爾頓甚至沒有收穫一個像樣的綽號。
倫敦《金融城早報》早已撰文表示:“儘管漢密爾頓的榮譽在目前足以達到歷史第二位,但在一些觀察家看來,塞納、吉姆-克拉克、斯圖爾特、方吉奧的排名要明顯更高。即使漢密爾頓打破了舒馬赫的紀錄,在某些人看來,他依舊不是F1這項運動中最偉大的運動員。”
2015年,F1大獎賽車手委員會在194個國家超過215000的車迷做的一項權威調查顯示,萊科寧是最受歡迎的車手,之後是阿隆索和巴頓,漢密爾頓無緣前三。
不僅人氣不足,漢密爾頓甚至還是最具“招黑體質”F1的車手。
2019年加拿大站的練習賽中,漢密爾頓在第九彎出現失誤撞牆,在F1官方的社交媒體的留言中,點贊數靠前的非但不是關心和問候,反而全部是網友們的冷嘲熱諷:
“這個事故讓我笑了。”,“這是漢密爾頓自從上一次撞車之後,我人生中最好的時刻。”,“在現場的人中,95%都覺得開心的吧。”,“爲什麼這不是發生在週日的正賽裡呢?”,“他應該在正賽裡撞車纔對。”
哪怕是在故鄉英國,漢密爾頓同樣是缺乏人氣的那一個。
1992年世界冠軍奈傑爾-曼塞爾、1996年世界冠軍達蒙-希爾,都在職業生涯兩次當選BBC年度體育人物的稱號,但這一榮譽六冠王漢密爾頓僅在2014年收穫過一次,與上述兩位同胞相比,漢密爾頓的人氣明顯不足。
那些站在漢密爾頓對立面的力量,從他踏上F1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產生了。
******
2007年,漢密爾頓成爲F1的正式車手,絕倫的天賦,超強的求勝欲,造就了一位超級新人的誕生。
菜鳥賽季就加盟豪門邁凱倫,漢密爾頓完全沒有新人的青澀,在第一場大獎賽就登上領獎臺,第三站巴林站再次斬獲亞軍,四站比賽後登上積分榜榜首,無形中已經開始挑戰隊友——兩屆世界冠軍阿隆索的地位。
而在摩納哥,小漢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一個不會爲第二名而戰的車手”,他在比賽最後時刻拼命向排名首位的隊友阿隆索施壓,甚至在狹小的賽道上發生了接觸!引得阿隆索在無線電裡大罵:“操,他在幹嘛!”
這一年,邁凱倫車隊的兩位車手苦於內鬥,始終沒能鎖定車手總冠軍,在最後兩站,漢密爾頓先是在上海的維修通道外離奇撞牆,又在巴西英特拉格斯,因爲按錯賽車按鍵而痛失好局,最終以1分的差距,到手的世界冠軍被法拉利的萊科寧拿走。
漢密爾頓的強勢,直接在休賽期逼走了阿隆索,漢密爾頓就此上位成爲邁凱倫的當家車手。但內訌丟冠,逼走冠軍隊友,讓漢密爾頓在剛出道就站在了輿論的對立面。
這種強勢的性格伴隨了漢密爾頓的整個職業生涯,2010年,在剛剛跟同胞巴頓開始搭檔時,由於隊友的風頭和人氣遠勝自己,讓漢密爾頓難以接受,他曾在採訪中表示,“我和簡森(巴頓)都想擊敗對方,我們很清楚對方是自己的勁敵。”而英國帥哥巴頓也曾表示,漢密爾頓是一個“奇怪的隊友”。
2013年,漢密爾頓轉會到德國廠商梅賽德斯奔馳車隊,性格強勢的英國人不僅沒有“後來客”的謙虛,反而跟車隊的“孃家人”——德國車手羅斯博格較上勁,二人在合作的三年時間中,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內鬥。
2014年的比利時大獎賽,羅斯博格在超越漢密爾頓時碰到後者的左後輪,導致小漢爆胎退賽。這讓漢密爾頓怒不可遏,在賽後採訪時宣佈,“羅斯博格已經在車隊內部會議中承認是故意撞我”。
2015年的美國大獎賽,漢密爾頓在發車一號彎直接將羅斯博格撞出賽道,頒獎儀式上,羅斯博格甚至沒有噴灑香檳。回到休息室,興高采烈的漢密爾頓拿起一頂帽子扔給羅斯博格,後者撿起來直接扔了回去。
2016賽季的西班牙站、加拿大和奧地利,漢密爾頓和羅斯博格三次在賽道上“短兵相接”,在西班牙甚至發生碰撞雙雙退賽。
而到了收官戰阿布扎比大獎賽,積分榜落後12分的漢密爾頓更是選擇“壓車”——領跑時始終沒有將速度提到最高,這使得身後的隊友羅斯博格無法甩開對手,奪冠形勢岌岌可危。梅奔技術總監,帕迪·洛維直接命令漢密爾頓加速給出空間,但英國人的迴應充滿着桀驁不馴:“我都要丟掉世界冠軍了,我纔不關心這場比賽。”
最終,羅斯博格以亞軍完賽,順利奪冠,梅奔領隊沃爾夫用“看得精神分裂”來形容漢密爾頓的決定。
而這一事件的直接結果,就是羅斯博格的退役,2016年12月,年僅31歲的德國車手決定就此退役,表示“艱難賽季不想重來”。
先後“逼走”阿隆索、羅斯博格兩位世界冠軍隊友,而同樣是世界冠軍的前隊友巴頓也對漢密爾頓頗有微詞,這一事實,也讓“漢密爾頓廢隊友”、“漢密爾頓不能容人”等話語在F1圍場內喧囂塵上。
與高人一等的賽車天賦並列的,還有漢密爾頓彪悍粗暴的駕駛風格,甚至屢屢無視對手安危做出的超車動作,同樣是漢密爾頓收穫大量“黑粉”的一大原因。
2008年加拿大站撞到萬人迷萊科寧、日本站跟馬薩在賽道“親密接觸”、巴林站正賽撞了阿隆索,2010年澳大利亞站、新加坡站與韋伯相撞,意大利站跟馬薩撞車。真正讓車迷們印象深刻的,當屬2011年漢密爾頓與馬薩的“六連撞”。
5月的摩納哥,漢密爾頓把馬薩撞退賽,7月的英國銀石,二人在最後一圈輪對輪碰撞,9月的新加坡夜戰,漢密爾頓追尾馬薩,並遭到賽會的處罰。賽後,馬薩拍拍小漢肩膀,說道“你幹得真好”,漢密爾頓則表示,“嘿,你少碰我”。
此後,二人在意大利站、日本站、印度站又接連碰撞3次,單賽季六連撞,成爲該賽季茶餘飯後的談資,漢密爾頓還在該賽季強調,寧可退出F1也不會改變自己的駕駛風格。
在整個生涯早期,漢密爾頓身上“危險駕駛”的標籤揮之不去,多位車手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抗議,甚至在2008年的收官戰巴西大獎賽前,當漢密爾頓和馬薩爭冠陷入白熱化之時,包括萊科寧、阿隆索、庫比卡在內的多位車手都公開表示,將在賽道上全力阻止漢密爾頓奪冠,小漢的人緣簡直差到極點。
30歲過後,漢密爾頓的駕駛風格漸漸不再莽撞,而變得心思縝密,沉着冷靜,極少犯錯誤,即便與對手發生正面交鋒,也總能在規則合理的範圍內做出最佳選擇。
本賽季奧地利大獎賽,漢密爾頓和紅牛小將阿爾本短兵相接,漢密爾頓直接將阿爾本頂出賽道,這次撞車直接導致阿爾本賽車受損最終退賽。對此,阿爾本在賽後抗議道:“漢密爾頓葬送了我可能的勝利。”
對此,賽會給了漢密爾頓罰時5秒的處罰,但與之相比,阿爾本卻付出了退賽的代價。此次事故也被視作爲經驗老道的漢密爾頓在賽道上的一次“老辣”的防守,但網友們卻不買賬,直呼,“漢密爾頓在撞車這個問題上已經成精了。”
******
美國網站《Essentially Sports》曾撰文探討漢密爾頓人氣低的原因,認爲原因還在於“他幾乎打敗了同時代的所有偉大車手。”
2007年,車王舒馬赫剛剛退役,兩冠王費爾南多-阿隆索勢頭正盛,芬蘭冰人萊科寧被視作法拉利的新王,英國帥哥巴頓同樣擁粉無數,在這樣一個粉絲分佈羣雄割據的時代,漢密爾頓橫空出世,並立刻以過人的天賦搶佔了風頭,這是許多其他車手的粉絲所不願看到的。
粉絲文化作祟、駕駛風格彪悍、性格過於強勢,這些都是造成漢密爾頓“黑粉”遍地的原因,但是爲什麼,漢密爾頓在媒體那邊也不受待見呢?
英國著名媒體《鏡報》曾撰文指出,漢密爾頓之所以不受歡迎的一大原因,在於F1運動缺乏懸念,不斷流失的觀衆,讓F1成爲普通大衆接觸不到的一項運動。
“近10年的F1運動,車迷們一眼就可以認出贏家是誰,這樣缺少了興奮性。”
正如該媒體所言,整個2010年代,紅牛和梅賽德斯統治了這項運動,比賽在失去懸念的同時,世界冠軍的含金量在下降,勝利更容易被視作的理所應當的事。
《鏡報》在文章中舉了英國跳水名將湯姆-戴利的例子,“戴利爲贏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銅牌而欣喜若狂,但中國選手卻會爲獲得銀牌而心灰意冷。”英國的民衆,已經徹底被漢密爾頓年年奪冠的表現“慣壞了”。
漢密爾頓賽場上的表現並沒有爲自己贏得太多人緣,場外的漢密爾頓也一直與F1的主流文化格格不入。
與那些出生豪門的F1車手不同,漢密爾頓走的是實打實的“草根”路線,出生在普通的工薪家庭,需要父親安東尼每天打三份工來支撐自己的賽車之路,而年輕的小漢甚至還在服裝店做過小工來賺取外快。
13歲簽約邁凱倫青訓車隊,接連獲得雷諾方程式、歐洲F3、GP2年度冠軍,22歲成爲豪門邁凱倫車隊的正式車手。漢密爾頓用天賦以及刻苦的努力,爲自己鋪就了一條通往F1的艱苦之路。相比之下,維斯塔潘17歲成爲F1正式車手,蘭斯-斯托爾19歲踏入F1圍場,往往更在於他們有位腰纏萬貫的好父親。
年少成名的漢密爾頓就像那些十年苦讀一朝金榜題名的寒門學子,成名後仍被那些豪門出身的歐派車手排擠在圈子之外,甚至被媒體塑造成“鑽石王老五”的形象。
的確,成名之後的漢密爾頓,毫不掩飾自己奢華的生活方式,經常身着高調的服裝出入高端時裝秀,讓不少人對於他的衣着品味都頗有微詞。
漢密爾頓熱衷於穿着顏色鮮豔、外觀設計獨特的昂貴服裝,無論下雨還是天黑,都喜歡戴着一副太陽眼鏡,他還曾穿着一條三文魚色的“騷粉”褲子,配上藍白紅三色襯衫去出席倫敦時裝週,飽受時裝雜誌的詬病。
邀請粉絲們參加自己的派對,也是漢密爾頓的最愛,他曾經在摩納哥的豪華遊艇上大開比基尼派對,超模貝拉·哈迪德、芭芭拉·帕爾文,溫妮·哈洛均陪同嗨玩,儼然一副花花公子的派頭。
前幾天漢密爾頓還發布了新專輯,錄製了8首歌曲,在其中一首歌中他唱道:“整晚我都喝得太多了,那個女孩,把你的身體交給我吧,這次在牀上。”這樣的歌詞讓英國媒體直呼低俗露骨和色情。
功成名就之後“爲所欲爲”,這種美式的生活方式顯然不受英國民衆的待見,《鏡報》曾爲漢密爾頓打抱不平,“漢密爾頓爲自己的成功和財富感到驕傲,美國人喜歡他但英國人卻討厭他,自己的財富爲什麼不能得到炫耀呢?”
賽場上黑粉無數的漢密爾頓,生活中的黑歷史也被不斷爆出,民衆們對他2008年在法國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駛而被吊銷駕照一個月、在新西蘭開車時用手機自拍被警察調查而耿耿於懷。漢密爾頓還曾因爲倡導低碳生活,又乘坐私人飛機獨家而受到媒體的質疑,也曾因爲在社交媒體上發佈幾張與老虎和美洲虎的合照,而遭到善待動物組織的猛烈抨擊。
今年,由於帶頭爲反種族歧視運動發聲,漢密爾頓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由於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慘死,作爲F1唯一的一位黑人車手的漢密爾頓,也成爲了F1反種族歧視運動的引領者,但漢密爾頓的一系列發聲,卻也在圍場內引發一系列爭議的聲音,其中就包括F1前總裁伯尼。
在89歲的伯尼發表“很多時候黑人比白人更種族主義”之後,漢密爾頓表示,“伯尼是另一個時代的人,他無知和沒有受過教育的言論告訴我們,我們需要走多遠才能實現真正的平等。”
對此,伯尼則回懟道:“漢密爾頓,不要總糾結你的膚色是什麼,想想你的思想是什麼顏色。”
此外,漢密爾頓還號召所有車手與自己一起,在比賽開始前下跪抗議,但國際汽聯主席讓-託德表示,車手下跪必須自願,沒有資格硬性要求。而在比賽開始前,也總有數位車手選擇不下跪。
漢密爾頓對此表示,“除了F1,其他比賽抗議都不是問題。”言外之意是F1在抗議中表現得最不團結。
對此,萊科寧表示,“我們有權利不屈膝或者做任何事情,我們個人有這個自由。”著名記者彼得-尼加德也表示,“漢密爾頓並沒有真正理解什麼是團結,在這個問題上,漢密爾頓似乎將車手逼到了牆角。”
接二連三的非議,讓漢密爾頓自己也倍感無奈,今年4月,他在接受採訪時坦言:“我總是會受到負面的關注。”
******
隨着職業生涯的成就越來越高,漢密爾頓總是避免不了被拿來跟舒馬赫做比較,如今,三旬老漢在分站冠軍、頒獎臺、生涯積分、杆位等數據已經形成對舒馬赫的全線壓制,也即將在世界冠軍層面追平車王,但車迷們和媒體們依舊對屢破紀錄的漢密爾頓視若無睹,並習慣性的補充上一句“舒馬赫纔是我心目中的歷史最佳”。
今年,ESPN曾就“最討厭的體育明星”做過票選,在排名前十的運動員中,諸如邁克-泰森、梅威瑟、馬拉多納、穆里尼奧、蘇亞雷斯這些在拳擊、足球領域的佼佼者都位列其中,足以見得,有多少人愛你,就有多少人恨你,體育界的傳奇人物往往都是愛恨交織的矛盾結合體。
而那位令無數車迷喜愛的邁克爾-舒馬赫,職業生涯也曾是位爲奪冠軍不擇手段的“狠角色”。
1994年,積分榜僅僅手握1分優勢的舒馬赫,在收官戰被競爭對手達蒙-希爾超過時,情急之下直接把賽車切向希爾,最終二人相撞雙雙退賽,舒馬赫就此保住世界冠軍。
1997年的收官戰歐洲大獎賽,同樣是積分榜領先1分的舒馬赫,在防守維綸紐夫時故技重施,二人均遭受重創,最終維綸紐夫以第三名完賽,拿下世界冠軍,退賽的舒馬赫直接被FIA取消全年積分,剝奪年度亞軍。
與之類似的例子在舒馬赫的職業生涯中並不少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在西方都被冠以騙子、小人等詞彙,但這無礙舒馬赫的偉大。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最先記住的,是舒馬赫到手的7個世界冠軍,而並非職業生涯的那些小污點。
相信目前遭受着諸多非議的漢密爾頓,也正經歷着舒馬赫曾經走過的路。儘管職業生涯至今都飽受非議,但榮譽榜上那些實打實的成績卻是時間所無法抹殺的。劉易斯-漢密爾頓,F1領域首位黑人車手,圍場中特立獨行的開拓者,他的偉大毋庸置疑。
或許多年以後,當人們再談論起劉易斯-漢密爾頓,會把他描繪成“那個無比勵志的黑人車王”,當然,漢密爾頓依舊有足夠的時間征服那些黑粉們的臉,處於35歲的年紀,他的偉大征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