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最前線/化學品管理 三熱區聚焦

勞動部於2024年6月修正發佈「優先管理化學品之指定及運作管理辦法」的監督查覈機制。示意圖。 中國新聞社

勞動部於2024年6月修正發佈「優先管理化學品之指定及運作管理辦法」的監督查覈機制,主要有兩大重點。其一是將運作資料的備查頻率由「每年一次」提高到「每半年一次」,其二是增加「動態備查」機制,即運作量增加達一定數量時,必須在30日內完成動態備查程序。

從化學品管理的完整流程來說,違規或危害風險發生的「熱區」可能會出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是「源頭資料的管理」。由於國內化學品列管法規復雜且異動頻繁,事業單位往往因爲沒有建立正確的「源頭資料」(SDS安全資料表),以至於連廠內哪些品項是歸類於優先管理化學品,都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

某些人願意花時間請教專家,但是得到的片段答案未盡完整,少數管理者甚至存在「得過且過」的心態,在還未發生危害之前,許多潛在的問題只是被隱藏在冰山底下而已。

其次是「運作現場的標示」。正因爲種類繁多,管理者在編制「危害標示」、「危害辨識卡(H Card)」等文件都變得愈來愈不容易。不僅要符合主管機關的格式要求、對應到現場操作同仁可以閱讀的語言,還要能夠依據實務運作品項的增減做出內容調整。

許多傳統制造業的化學品管理者,由於缺乏數位工具的輔助,標示文件還停留在傳統簡易的繪圖軟體,不僅輸出效率較差、品質良莠不齊,也把環安衛管理人員寶貴的時間精力,消耗在低附加價值的文書工作上。

其三是「運作量的即時掌握」。由於事業單位必須知道運作量的增加幅度,才能確實符合「動態備查」的規定。但是在實務運作上,廠場的化學品運作量可能是由人工統計及觀測,在操作人員法規知識、計數工具都不足的情況下,並沒有辦法真正掌握到需要動態備查的時間點。最後僅憑管理者的過往經驗、模糊印象來做判斷,風險時時存在。

在主管機關加強監管力道之下,事業單位也必須與時俱進,重新檢討化學品管理流程的風險熱區、潛在盲點,防患於未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