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性早熟10年增2倍 吃傳統轉骨方恐造成「生長停滯」

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表示,兒童性早熟比例逐年增加,中醫針對不同性早熟型態有不同處方。(曹婷婷攝)

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表示,兒童性早熟比例逐年增加,中醫針對不同性早熟型態有不同處方,性早熟孩子也不適合吃傳統轉骨方。(曹婷婷攝)

陳小妹7歲多胸部發育,骨齡檢查已12歲;9歲何小弟體重近60公斤、BMI明顯超標,骨齡更已超前至11歲;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表示,家長都期望孩子長得高,他提醒,坊間轉骨方較適用發育遲緩及骨齡落後孩童,未進入青春期或骨齡超前的性早熟孩子若服用,反而可能使得骨齡加速、生長板過早閉合。

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臺灣兒童性早熟人數從2009年1萬1000多人,到2018年已達2萬6000多人,短短10年增加2倍,其中女孩比男孩多20倍。莊照宇指出,性早熟發生率逐年提升,男女比例約爲1比10。

他說,性早熟診斷標準爲女生8歲前胸部發育、出現陰毛、腋毛或10歲前來月經;男生則是9歲前睾丸變大,出現陰毛、腋毛或聲音變粗變聲。性早熟除使初經提早,也會加速生長板閉合,影響成年身高。

由於家長都不希望孩子矮人一截,門診不少家長帶孩子就診,希望尋求中醫協助轉骨,當中不乏孩子骨齡或第二性徵發育超前,懷疑有性早熟疑慮,他說,這類孩子不適合吃傳統轉骨方,除安排骨齡X光檢查或抽血檢查,評估孩子生長階段,開立量身訂做的中藥處方。

莊照宇說,中醫治療性早熟分兩面向,一是已有性徵發育但骨齡未超前,會配合中藥壓制發育;假設第二性徵已發育,骨齡也超前,一般會視情況轉介給兒童內分泌科一起共同照護,有些則可單純以中藥材抑制骨齡發育。

他舉陳小妹爲例,經西醫兒科診斷爲特發性中樞型性早熟,建議施打青春期抑制劑延緩發育進程,但孩子畏懼打針,經中藥治療抑制骨齡,追蹤生長近1年治療,目前陳小妹骨齡仍保持在12歲,身高逐步增加。

由於兒童性早熟也可能是其它病理原因導致,包括腎上腺腫瘤、性腺腫瘤、腦部腫瘤或基因遺傳異常等,針對身高小於第3百分位、1年長高不到4公分,或發育明顯過早(早於7歲),中醫兒科醫師也會協助轉診兒童新陳代謝科,採中西醫聯合照護。

老一輩多認爲孩子轉大人就要吃轉骨方,他說,現代孩子普遍營養充足甚至營養過剩,並不適合吃傳統轉骨方,仍需視年齡、第二性徵評估,若發育正常或骨齡落後,才考慮吃。他提醒,門診常遇家長讓孩子吃轉骨方後,初期看到很好成效,孩子迅速抽高,但後來生長停滯,帶來照骨齡才驚覺生長板提早閉合,建議須評估孩子體質,不要貿然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