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變」70週年 日軍?共軍?誰的27部隊?

今年二二八共生音樂節臉書官網釋出的版畫,據說是以四川籍畫家黃榮燦在經歷「二二八事變」後設計的版畫「恐怖的檢查」爲基礎,爲了向臺中與嘉義抵抗國軍的民兵而設計。整個版畫設計的味道就共軍味十足,不僅有林彪東北民主聯軍使用的九九式練習機與九七式戰車的圖案,而且其實黃榮燦本人也是中共的地下黨黨員。(二二八共生音樂節臉書官網)

中共到底有沒有資格紀念「二二八事變」70週年?這個問題看在臺灣獨派的眼中,可能就如同中共有沒有資格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看在國民黨支持者的眼中一樣重要。而北京當局能否奪回此一神主牌的關鍵因素,在於事變中發起大規模武裝暴動的27部隊,究竟應該被定義爲大日本帝國皇軍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由於27部隊內部確實是既有信仰共產主義的幹部,也有滿懷皇民化思想的前臺籍日本兵,因此獨派與大陸的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對於該部隊的性質始終存在着「各自表述」的現象。也因爲27部隊在存在的短短13天之內,指揮權曾經歷過數次的變動,所以想要釐清這個問題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得到徹底的解答,恐怕必須要從政治與軍事的兩個角度去加以分析。

根據陳明忠老先生的回憶,27部隊的官兵標準打扮是穿着二戰的日軍飛行服。(網路照片)

扮演肌肉的臺籍日本兵

「二二八事變」爆發之際,最有能力以武裝暴動對抗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的力量分別爲臺籍日本兵與在島內活動的共產黨員。絕大多數的共產黨員與左派份子是日據時代就開始推動農民組合運動反抗臺灣總督府,但是卻在1931年由特高警察發動的「大檢舉」中被一網打盡的日本共產黨臺灣民族支部,即臺灣共產黨的黨員幹部爲主。

由於他們還來不及發展暴力革命,就全部被日本人逮捕入獄的原因,臺灣共產黨與同時期存在的越南獨立同盟、菲律賓共產黨、馬來亞共產黨以及泰國共產黨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他們完全沒有武裝部隊。儘管在臺灣光復之初,延安就派出了蔡孝干與張志忠等臺籍中共黨員到島內與臺共合作,但是到了「二二八事變」爆發之際,共產黨人還是沒有自己的軍隊。

在這樣的情況下,曾經接受過日本軍事訓練,並且被派往香港、海南島與東南亞戰鬥的臺籍日軍,確實是27部隊投入戰鬥的主要力量。尤其是最早被選中擔任27部隊部隊長的吳振武,以及擔任警備隊隊長的黃金島,都在海南島累積了鎮壓國民黨、共產黨游擊隊的豐富作戰經驗,看在由仕紳組成的臺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眼中,都是抵抗國軍的重要資產。

着有《臺灣228事件:特種部隊血戰史真相》一書,自稱參加過27部隊的前臺籍日本少年兵鍾國彬便指出,27部隊不僅與中國共產黨沒有絲毫的關係,而且包括謝雪紅在內的所有幹部,都是爲了在臺灣建立新的國家才起兵反抗國民黨的。換言之,27部隊追求的不只是自治,而且還要建立一個與中華民國互不隸屬的臺灣共和國。

更誇張的,是鍾國彬還在他的書裡強調,還有接受過日軍訓練的臺籍青年拖出並修復了兩輛日本人遺留下來的九七式戰車,投入在臺中與埔里地區與國軍的戰鬥。他指出,27部隊之所以能在埔里戰役中擊退整編第21師的攻勢,就是因爲有臺籍日本兵拖出了一門已經生鏽的九一式105mm山砲,對來襲的國軍車隊開了一砲。

鍾國彬上述的說法,並沒有在其他27部隊參與者的口述歷史中出現。僅有另外一位居住於臺中的張清海老先生有提到,27部隊曾經拖出報廢無法使用的九七式戰車嚇唬在臺中地區的軍警而已。27部隊突襲隊隊長陳明忠老先生,則是在接受《中時新聞網》訪問時,完全否認27部隊有使用戰車參戰的紀錄。實際上,鍾國彬的很多講法也忽略了客觀的軍事常識。

比方說,鍾國彬表示27部隊在撤退到埔里以後,因爲九七式戰車不適用于山路而將其拋棄。但是這兩輛被拋棄的九七式戰車,馬上又成爲了阻礙國軍大部隊入山掃蕩的路障。九七式戰車其實是體積不大的中型戰車,而且又只有兩輛被拋棄,實在不足以真正做到有效抵擋國軍入山的障礙。由此可見,鍾國彬接受的恐怕只是中學程度的軍訓,並沒有真正專業的軍事知識。

放在同時期在臺中與嘉義地區進攻國軍的前臺籍日本兵身上,情況其實也沒有差多少。由於日本人強烈的種族歧視,臺灣人在日軍裡面能幹到的最高軍階是少佐,能夠接受到的軍事教育有多高,其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臺籍日本兵在「二二八事變」中,確實可用於進攻防衛力量薄弱的臺中市警察局、第3飛機制造廠以及教化會館等防禦要塞的能力,但是所能扮演的也僅是肌肉的角色而已。

雖然許多人自稱目擊臺中民兵在「二二八事變」期間駕駛九七式戰車作戰,但此事發生的可能性極低。(網路照片)

心向中央的吳振武

更重要的一點是,初期參加27部隊的臺籍日軍、浪人與青年學子就連最基本的軍事紀律都十分缺乏,所以纔出現他們拿着棍棒與武士刀,在街道上隨意毆打甚至砍殺無辜外省民衆的血腥畫面。這樣的行爲,令27部隊不僅失去長期與國軍對抗的能力,而且就連扮演肌肉的功能也都逐漸消退。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少數有頭腦的臺籍日本軍官,並不願意投入這樣的暴動。

前面提到的吳振武,在二戰期間曾經擔任海南島警備府直屬第16警備隊大尉大隊長,是所有參加日軍的臺灣人中,接受軍事訓練最札實的一位。早在日本戰敗以前,他就已經透過拒絕改日本名字的方式抵抗臺灣總督府的皇民化政策。日本投降以後,吳振武又積極配合國民政府的戰後復員政策,協助滯留在海南島的臺籍日本兵返回臺灣。

早在「二二八事變」發生的一個月前,在臺中師範學校擔任體育教師的吳振武就透過林獻堂、黃朝琴與吳三連的推薦,認識了來臺灣視察日軍遺留設施的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將軍。剛剛當上海軍掌門人的桂永清,因爲遭受前海軍部長陳紹寬遺留下來的馬尾系將領抵制,非常積極於拉攏汪精衛政權海軍、滿洲國江上軍乃至於接受日本帝國海軍直接訓練的技術人員投入自己麾下。

吳振武在海南島服務時,曾多次指揮日本海軍陸戰隊圍剿馮白駒領導的中共瓊崖縱隊,令桂永清十分賞識。恰巧當時中華民國海軍也在積極重建抗戰期間遭日軍重創的陸戰隊,因此桂永清積極邀請吳振武重披戰袍,並相信他過去的剿共經驗能在接下來爆發的內戰中提升國軍的作戰能力。這般來自於桂永清的賞識令吳振武受寵若驚,他二話不說便答應在臺中師範學校學期結束後加入中國海軍。

因爲已經有了加入國軍的大好前程,吳振武打從「二二八事變」爆發開始就不熱衷於參與這場暴動。滿懷中華民族主義思想的他,認爲加入國軍投入反共戰爭,協助政府完成國家統一大業是所有臺籍日本兵最好的歸宿,因此他表面上雖然與處委會站在一起,但是卻暗中與擔任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的柯遠芬保持聯繫,甚至於偷偷解散許多加入27部隊的學生軍單位。

更重要的一點,是吳振武也知道國民政府背後還有美國的支持。一旦「二二八事變」持續惡化下去,駐防沖繩的美軍也可能派兵入臺協助國軍圍剿,這看在他眼中絕對將令臺灣人陷入萬劫不復的地獄。所以爲了敷衍來自於謝雪紅與處委會的壓力,吳振武於3月7日開槍射擊自己的大腿,然後再以受傷之名拒絕接受27部隊的指揮權。

這個壯烈的舉動,讓吳振武不僅在事變結束後得到加入中華民國海軍發揮長才的機會,也讓他避免遭到謝雪紅的利用。在吳振武無力也無心接下指揮權的情況下,27部隊部隊長的指揮權落入了鍾逸人的指揮中,但是真正扮演部隊大腦角色的,卻還是以謝雪紅爲主的臺共幹部。從這個時候開始,臺籍日軍對27部隊的實際影響逐漸消退。

27部隊的大腦,是以謝雪紅爲主的臺籍共黨人士。(照片/洪敏麟提供)

扮演大腦的臺籍共產黨

打從「二二八事變」的消息傳到臺中開始,共產黨人便扮演着中部地區武裝暴動的大腦角色。1947年3月2日,時任臺中市婦女會理事長的謝雪紅就被推舉擔任大會主席。等到第二天,謝雪紅就着手成立「臺中地區治安委員會作戰本部」,組成27部隊的前身,簡稱爲「民兵」的「人民大隊」。其實光是從名稱來看,這隊伍就充滿強烈的紅色與左派色彩。

然而有幹部不能沒有士兵,有大腦不能沒有肌肉,謝雪紅只能夠採用「統一戰線」的做法,儘可能吸收有作戰經驗的臺籍日本兵投入臺中市區圍勦國軍的戰鬥。因爲幹部實在是太少,無法如同大陸的共軍那般成立完善的政工制度,因此對於臺籍日軍、浪人與受日本皇民化教育思想洗腦而毆打外省人的學生,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約束。

儘管如此,信仰共產主義而投入民變的左派人士與信仰皇民思想而投入民變的27部隊,仍然發生過內部的衝突。陳明忠先生便指出,當27部隊拿下了教化會館以後,身穿日本飛行服,腰上掛着一把手槍的他走在街上巡邏的時候,便親眼目睹到同志毆打外省孕婦的狀況。他急忙前往現場阻止,要求那位27部隊士兵把槍口對準陳儀,而不是無辜的外省婦女。

該名士兵一開始還不屑陳明忠的勸告,準備向被打倒在地的孕婦肚子踢一腳過去。直到陳明忠馬上掏出腰上掛的手槍警告,那名暴徒才停止攻擊,救了孕婦與胎兒的一命。可見缺乏足夠政治教育的情況下,中共軍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原則無法在「人民大隊」內有效實施。穩固住了臺中的局勢以後,謝雪紅還派遣增援部隊開往嘉義,支援張志忠的隊伍進攻虎尾機場。

在確認吳振武不願意出任總指揮以後,謝雪紅決定讓鍾逸人擔任人民大隊名義上的部隊長,並於3月7日於臺中干城營房將人民大隊更名爲27部隊,以紀念在2月27日中死亡的臺灣人民。此刻27部隊轄下總共有400名的浪人、學生與臺籍日本兵。

3月9日,基隆傳來了國軍整編21師登陸的消息。由地方仕紳組織的處委會爲了避免臺中市民遭到鎮壓,傾向於與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談和。爲了不受這些「動搖派」的束縛,謝雪紅決定率領27部隊撤往埔里與國軍長期抗戰。聽聞國軍即將登陸的消息後,許多臺籍日本兵、浪人與學生也因自知打不過國軍,紛紛脫離隊伍。

除了少數前日本兵還繼續追隨謝雪紅參戰外,此刻27部隊逐漸成爲了單純的共產黨軍隊。目睹這個狀況後,謝雪紅又於3月13日將27部隊改名爲「臺灣民主聯軍」。這個名稱,似乎又是抄襲自林彪在東北指揮的「東北民主聯軍」而來。就連派到嘉義支持張志忠的隊伍,也都被改名爲極具中共特色的「臺灣民主聯軍嘉南縱隊」。

本來到了最後階段,張志忠在嘉義的臺灣自治聯軍與謝雪紅在埔里的臺灣民主聯軍還將合流爲臺灣民主自治聯軍。結果因爲整編21師在劉雨卿師長的領導下快速撲滅了兩地的紅色武裝,臺灣民主聯軍戰鬥到3月16日就自行解散。根據陳明忠的說法,日本軍人出身的黃金島,既然在埔里烏牛欄戰役的最後階段放棄陣地逃跑,害他在戰鬥中遭到國軍的步槍子彈擊傷。

此時此刻,臺籍日軍對臺灣民主聯軍的影響已經接近於零。後來謝雪紅逃往香港,並在當地組織服從於中共的民主黨派,即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同樣的從命名來看,這個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也是爲了紀念胎死腹中的臺灣民主自治聯軍。總之到了「二二八事變」的最末期,共產黨人確實是已經牢牢的控制住了臺灣民主自治聯軍,但是島內的赤色革命,終究還是因爲缺乏肌肉而宣告失敗。

位於南投埔里的烏牛欄戰役紀念碑,可視爲臺灣本土首次出現紀念共軍的紀念碑。(沈揮勝攝)

中國共產革命的一部份

很多人以27部隊在成立之初,許多士兵形同流氓土匪,到處毆打外省民衆的情況爲例,認爲共軍在大陸紀律良善,又有着強烈的中華民族主義,所以無論如何也無法將他們與行爲模式相似於日軍的27部隊聯繫在一起。然而從8路軍與新4軍發展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來看,共軍再還沒有成爲正規軍以前,往往也是從紀律惡劣,毫無中心思想的民團武裝逐漸擴編而成。

許多老一代在淪陷區的外省人,往往以「土共」來稱呼初期接受共軍指揮的民兵武裝。這些被中共吸收的民兵,有非常多是原本的自衛隊、縣大隊、民團甚至於土匪。如果以東北的特殊情況來看,還會有很多原本效忠滿洲國的地方武裝加入。在蘇聯紅軍的默許下,甚至就連日本關東軍的技術人員都大量進入東北民主聯軍服務,因此27部隊有臺籍日本兵,本來就不是奇怪的現象。

因此嚴格來講,27部隊還是處於發展階段的共軍,畢竟謝雪紅與張志忠只有13天的時間指揮他們作戰,根本沒有時間發展出正規軍出來。至於要稱呼他們是日軍就更不合理,因爲整編第21師屬於國軍的四流川軍部隊,卻可以單槍匹馬的將27部隊裡面的前臺籍日本軍人由臺灣頭打到臺灣尾,這在抗戰時的中國戰場上是不可想像的一件事情。

假若覺得臺灣民主聯軍的「共軍味」還不夠,那麼看看張志忠領導的臺灣自治聯軍吧。張志忠本人曾在抗戰期間到延安參加8路軍,並且追隨劉伯承與鄧小平領導的129師在太行山上與日軍打宣傳戰。這意味着張志忠不僅是臺共,而且還是毛澤東派到臺灣煽動武裝革命的嫡系人馬。擔任臺灣自治聯軍政治委員的簡吉,也是日據時代就參加農民組合運動,而且整個紅到了骨子裡的中共黨員。

在臺南領導暴動的李媽兜,是張志忠發展出來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至於在雲林斗六一帶活動的陳篡地,儘管不是張志忠的嫡系人馬,而且到了後來也成爲了臺獨份子,但是他戰時曾經以日軍軍醫的身份前往越南服役,並在日本投降之後爲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同盟所吸收。換言之,除了有中共的勢力,「二二八事變」似乎也還有國際共產主義介入的色彩。

由於中共始終沒有取得處委會的領導權,因此講中共領導「二二八事變」恐怕並非全是歷史事實。然而發生在臺中與嘉義兩場大規模的武裝暴動,確確實實是有共產黨人的組織與帶領。假若中共派駐在北部地區,擔任臺北地區武裝起義總指揮的李中志照計劃成功於3月4日發起暴動,配合中南部地區的行動,整個局面可能會與後來的相當不一樣。

蔣渭川領導的處委會,甚至一度召集許侖墩、黃華昌與許清卿等三名戰爭末期接受日本陸軍航空隊訓練的臺籍飛行員駕駛松山機場的客機,飛到嘉義上空支援張志忠作戰。幸運的是,在松山空軍站擔任站長的新竹人陳金水拒絕與蔣渭川合作,整起事變不了了之,否則臺灣民主自治聯軍可能連飛行部隊都有,後果將不堪設想。

共產黨人也好,臺籍日本兵也好,處委會的仕紳們也好,沒有任何人在「二二八事變」期間喊出「臺灣獨立」的口號。從頭到尾,他們爭取的都是「自治」。所以相比起可以用「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來模糊焦點的抗日戰爭,人們很難用「日軍、共軍都是臺灣軍」來形容「二二八事變」。而且「二二八事變」之後臺灣知識青年的思想轉變,顯然也是要接受紅色祖國,不是走向臺灣獨立。

關於這一點,就連晚年主張臺灣獨立的黃華昌,都在其回憶錄《叛逆的天空》中坦承自己加入過中國共產黨。從處委會仕紳貪生怕死,還有臺籍日本兵缺乏組織紀律的情況分析,「二二八事變」的武裝暴動一旦成功,最後的領導權勢必會落入共產黨手中。臺灣不僅無法獨立,甚至可能還提早赤化。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共當然有紀念「二二八事變」的正當性與必要性。

這不只在於「二二八事變」是所謂「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一部份,而且臺灣民主自治聯軍同樣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部份。站在中共的角度來看,27部隊或許不像工農紅軍、8路軍、新4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那麼一脈相承,但是至少也可以與東北抗日聯軍、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與新疆民族軍等外圍武裝相提並論。

而從這個角度出發,蔣中正派遣整編21師入臺平定謝雪紅與張志忠的武裝暴動,在客觀上來看也確實阻止臺灣後來落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手中。假若國軍被民兵擊敗,臺灣的下場可能就是成爲中共的另外一個解放區。沒有復興基地臺灣的存在,在後來內戰中失敗的中華民國政府也可能陷入無處可退的窘境,最後的結果就是兩岸都被統一於五星紅旗之下。

站在中華民國的角度,不願意與共產黨合作的臺籍軍人吳振武與陳金水都是值得被好好紀念的代表性人物。大陸淪陷後,吳振武出任海軍水中爆破隊大隊大隊長。他曾經在胡璉將軍指揮下,指揮東南沿海的反共遊擊戰爭。吳振武在部隊裡優良的表現,成功號召了包括黃金島等「二二八事變」當事人在內的本省籍軍人報效中華民國國軍。

儘管伴隨着桂永清的失勢,吳振武一度遭到臺北保安司令部長達半年的政治調查,但是他最終還是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被無罪釋放。最後吳振武在海軍幹到中校軍階退役,比他過去在日軍裡面能夠幹到的最高軍階多了整整兩階。事實上臺籍日本軍對「二二八事變」的介入,確實也是因爲吳振武的退出而逐漸退散的。從這一點來看,他對國民政府還是有足以載入史冊的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