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出櫃「遭天主教徒媽凌辱」跳橋亡!5部同志片催辛酸淚水

記者林映妤/臺北報導

同志電影總能包含許多面向,有深刻情愛、激情肉慾,也有生命課題跟自我探索等等,讓同志族羣看得共鳴不斷,也讓非同志族羣能打破隔閡更加認識不同性向價值觀感情觀。10月28日將舉行臺灣同志大遊行,《ETNEWS》同時上架同志專題,介紹5部不管是暖到心坎或感嘆唏噓,總之絕對逼出你眼淚的同志片!

►【ETNEWS彩虹電影院】更多LGBT同志電影新聞

▲▼《愛情,別來無恙》劇照。(圖/東昊電影提供)

《愛情,別來無恙》(2017年)

當一段長久關係變成兩人互相折磨,永恆的愛還存在嗎?相戀15年的安德烈馬汀在兒子長大離家後,關係卻越來越不穩定,爭吵不斷讓他們在每年說好的浪漫之旅後關係降到了冰點。德國導演克里斯米耶拉(Chris Miera)透過一對相伴超過15年的同志伴侶與他們的小孩,探討愛情消亡時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微妙變化

米耶拉接受訪談時也表示:「這不只是一部同志電影,而是一部探討長久關係在面對現實的變化挑戰時,該如何決定下一步的電影。」電影中探討感情是很脆弱的,常常會因爲一點小事情就瞬間崩解,但在裂痕出現之後該如何繼續往下走,纔是真正的課題。

該片運用寫實理性的鏡頭與打破時間框架的敘事方式,讓觀衆彷彿親臨2位主角身邊,感受戀人之間相思的情懷與爭吵時降到冰點的冷空氣。《愛情,別來無恙》除了探討多年情侶之間的變化,真摯動人的情感也是觸動人心、引發共鳴的淚點

《兩個爸爸》(2016年)

相戀同居了13年的情侶Phoon與Yuke在孤兒院收養了被母親拋棄的孩子Butr,Butr長大後開始好奇自己的原生家庭,在社工跟Butr的親生母親闖入生活後,這對情侶也面臨了要小孩選擇生母或是兩個爸爸的困境。

因爲孩子,同志情侶也產生了一般父母也會有的摩擦,甚至會認爲自己的「身分」讓自己無法「驕傲」起來。電影帶出了同志有時還是會介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也怕這段關係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電影留下了一個開放的結局,無論孩子的選擇是哪邊,只要有愛便行。電影裡多元的不只是家庭、關係,其實也是愛。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2013年)

青春期少女阿黛兒跟一般女生一樣會跟男生約會、發生關係,直到她遇見了藍髮女子艾瑪,她的世界從此被改變。這段刻骨銘心的戀愛延續了一段時間,卻因爲雙方的出身、價值觀以及對未來的追求逐漸分歧,之後阿黛兒意外出軌,導致艾瑪崩潰,走向悲劇。

電影雖然以狂放的女同性愛畫面讓人歎爲觀止,但其中呈現出一段關係裡的誘惑、渴望、背叛跟痛苦,卻比戀愛的甜蜜來得深入沁骨,這也是爲何它兼具了甜美與慘痛且讓人印象深刻的原因。雖然《藍色》不會讓人心酸到頻頻落淚,卻會因爲一段關係的衰退而感到唏噓不已。

摯愛無盡》(2009年)

一位單身男子在同性伴侶車禍死去之後,陷入了無法獲得救贖的感情深淵,清醒時睹物傷感;入睡後夢見死亡愛人,最終決定要了結自己的生命。在他準備好手槍要自盡的這一天,槍裡卻沒有子彈,於是他只好出門上班,並遇見一連串人事物,再再讓他發現到生命的美好。

就在他絕望赴死的一天裡,他遇見了能夠鼓舞他活着的事情,就在他跟一位學生貌似產生火花時,他將手槍收起、遺書燒掉,準備好給自己信心去面對明天。但就在此時他應聲倒地,因爲長期酗酒抽菸讓他心臟無法負荷,終於面臨死亡。在他將死之際,他昔日的愛人出現眼前將他帶走,最不想離開的時候,卻由不得他。

這是有「時尚金童」之稱的湯姆福特(Tom Ford)從時裝設計師轉戰導演的第一部作品,電影運用配樂剪輯營造出緊湊節奏的異色氛圍,短短的一天產生鉅變,也引發省思,這不只是一部同志電影,也是一道生命課題。

《爲巴比祈禱》(2009年)

身爲同志卻不能被最愛的人所理解、接納,絕對是宛如身處地獄之中。《爲巴比祈禱》就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描述出生在天主教家庭的巴比,因爲母親與保守社會的不認同,讓他在出櫃坦白麪對自己性向的這條路上走得坎坷狼狽。即使有喜歡的人他也不能隨心所欲,想要誠實面對自我,也只會招惹周遭人的異樣眼光與肢體言語霸凌

這些對待,讓巴比一步步墜入死亡,當他歇斯哭喊、淒厲哀號時沒有人聽見,跳下天橋以死明志之後,才用墮落喚醒大衆。電影真實刺入社會、宗教、家庭最敏感糾結之處,其實沒有任何人能讓我們以任何名義綁住,透過電影更讓同志議題得以伸張,溫柔的提出批判,真切表達受困傳統束縛、封閉思想中絕對不值得我們犧牲最愛的人。

以上5部電影雖然不是每一部都讓你一張張狂面紙大哭型的片,不過其中不乏引人省思、無論是不是同志片、無關乎性別的主題都能引起內在共鳴,就算不會大哭,但絕對會戳到你的淚點!

● 《ETNEWS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ETNEWS彩虹電影院】更多LGBT同志電影新聞

►電影新聞+實用資訊,加入『ETNEWS看電影』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