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知名機構解讀:“千億級”香港互認基金擴容提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龐華瑋 廣州報道

監管部門鬆綁香港互認基金。

6月14日,中國證監會就《香港互認基金管理規定(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以下簡稱“徵求意見”)。

此次規則修訂主要涉及兩方面內容:一是互認基金客地銷售比例限制由50%放寬至80%;二是允許香港互認基金投資管理職能轉授予與管理人同集團的海外資產管理機構。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銷售的香港互認基金挺受歡迎,從月度動態數據來看,大多數時間在內地銷售比例50%都用滿了。此次放寬基金內地銷售比例至80%,可以滿足內地更多投資人的海外投資需求。”

放寬內地銷售比例至80%

香港互認基金要在內地銷售需要滿足多個條件:成立1年以上、資產規模不低於2億元;在香港註冊及經營,最近三年或成立以來無重大懲罰;不以內地市場爲主要投資方向,內地銷售比例限制50%。

以往香港互認基金面向內地投資者銷售規模佔總資產比例不得高於50%,當銷售比例接近規定的50%時,基金管理公司須立即以書面形式通知監管機構,並採取暫停申購或公平安排分攤申購訂單等必要措施進行控制。甚至當互認基金在香港市場遭遇大額贖回而導致被動超過比例限制,該基金也需暫停在對方市場銷售。

此次徵求意見將香港互認基金在內地銷售比例限制由50%放寬至80%,這無疑將利好香港互認基金在內地的銷售。

“我們銷售的香港互認基金挺受歡迎,從月度動態數據來看,大多數時間在內地銷售比例50%都用滿了。”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對此,易方達基金表示,香港互認基金在內地銷售比例限制由50%放寬至80%後,部分已達到50%比例的香港互認基金將可以重新向內地投資者開放申購,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互認基金規模、擴展互認基金業務發展空間,更好地滿足內地投資者跨境理財需求。

摩根資產管理也指出,在原有客地銷售比例上限爲50%的情況下,互認基金可能因接近比例上限而暫停申購,使得部分具有長期配置價值且業績穩定的產品在客地銷售受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資者對於此類產品的有效配置。客地銷售比例限制的放寬極大緩解了前述情形。

匯豐晉信基金分析,“北上互認基金累計銷售規模已近1000億。此次進一步放寬互認基金銷售比例之後,有望將北上基金的可銷售規模進一步擴大,有望更好地滿足內地居民出海投資和多元化資產配置的需求。”

放鬆投資管理職能授權限制

本次徵求意見允許基金投資管理職能轉授給同集團、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資質金融機構,但要求所在地限於“已與中國證監會簽署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並保持有效監管合作關係的國家或地區”。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此前,香港基金管理人不能將投資管理職能轉授權給在香港之外運營的投資機構,這意味着互認基金的投資管理需由香港本地團隊承擔,但受限於地區因素,香港本地團隊的研究範圍多數仍是以香港市場爲核心,輻射亞太區域,難以做到真正的全球資產配置。即使資管機構已在香港部署了持資產管理牌照的分支機構,以香港本地團隊去投資歐美市場也缺乏專業研究支持,不利於投資業績表現。

事實上,目前近40只香港互認基金中,僅有中銀香港環球股、摩根國際債券等少數基金的投資策略明確表示投資於全球市場,其他投資主要專注於中國或亞太。總體來看,目前已註冊的香港互認基金中,接近半數以投資大中華區資產爲主,其餘半數投資於美國、日本、韓國、印尼、印度等地。

興業證券指出,經此修訂後,基金管理人可以將投資管理職能轉售給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集團關聯方,同時,有次管理人/副管理人/投資管理人設置的香港基金,也將有機會申請北上基金互認。這將利好在海外市場擁有充分投研佈局的國際資管機構,有助於豐富香港基金互認產品。

此外,徵求意見放寬投資管理職能,爲香港互認基金管理人,特別是在主要海外市場已有充分佈局的國際資管機構帶來利好,可納入香港互認基金候選名單的基金數量有望大幅增加,有望爲境內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資策略。

對此,匯豐晉信基金指出,香港擁有非常多的跨國金融機構,這些跨國金融機構所發行的公募基金產品,尤其是那些投資海外市場的產品,往往會由這些金融機構的海外分支機構或所投市場所在地團隊進行管理。這使得在原有的互認基金監管框架下,這部分產品無法被納入互認基金的範疇。此次放寬對基金管理職能所在地的要求,有望使得更多優質的全球策略產品被納入互認基金範疇,使得內地投資者能夠在產品、策略和投資區域上擁有更爲豐富的選擇。

富國基金也表示,投資管理職能轉授予管理人同集團的海外資管機構修訂的背景主要是因爲外資資管機構在香港發行的基金往往會將基金的投資管理職能轉授予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機構(例如配備投研團隊的母公司),而其香港公司僅作爲基金髮行和日常運作的主體,不承擔投資管理職能。該修訂生效後將會進一步擴大外資資管機構符合香港互認基金註冊標準的基金範圍。未來,境內投資者有望接觸到更多投資於境外不同地區市場的基金產品。

千億級市場

早在 2015 年 7 月 ,內地與香港就啓動了基金互認,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內地及香港基金按法定程序獲得認可或許可在對方市場向公衆投資者進行銷售。互認機制實施近九年來,香港互認基金產品日趨豐富。

來自興業證券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共有21家基金管理人註冊發行了118只香港互認基金,總規模約1315億元。

如果將不同份額合併計算,香港互認基金41只,其中債券型基金19只,股票型基金16只,混合型基金4只,指數型基金2只。從規模來看,香港互認基金中,債券型基金規模佔比約49%,股票型基金規模佔比約34%,混合型基金規模佔比約17%。

其中大部分香港互認基金已在內地公開銷售,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披露,截至2024年4月底,香港發行的互認基金累計銷售額達826.4億元、累計淨銷售額約256.4億元。

根據興業證券研究,從管理人來看,香港互認基金的21家香港基金管理人中,包括6家國際資管機構——摩根基金(亞洲)、施羅德、東方匯理、匯豐投資、百達、瑞銀資管,6家港資系機構——恆生投資、行健資產、東亞聯豐、惠理、弘收、高騰,以及9家中資系機構——建銀國際、中銀香港資管、中銀保誠、海通國際、博時國際、華夏基金香港、易方達香港、興證國際、南方東英。

總體來看,外資機構在香港互認基金產品的數量和規模上均佔優,管理規模佔比達63%;此外,中資和港資機構管理規模平分秋色,中資佔比19%、港資佔比19%。

從代理人來看,目前21家香港互認基金管理人中,有10家聘請其內地關聯機構作爲其香港互認基金的內地代理人,如摩根基金(亞洲)聘請摩根基金管理(中國)、匯豐投資聘請匯豐晉信基金、東方匯理聘請農銀匯理基金、施羅德聘請交銀施羅德基金作爲內地代理人。

此外,11家香港基金管理人聘請獨立非關聯的公募基金公司、或具有基金託管資格的銀行提供內地代理服務。例如,螞蟻基金代銷33只、天弘基金代銷11只香港互認基金。此外,中國銀行、平安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等銀行銷售的香港互認基金均超10只。

香港互認基金今年業績表現不錯。根據Wind數據,截至6月14日,自基金成立以來,香港互認基金的加權平均年化回報爲0.90%;今年以來加權平均回報爲4.78%。總體來看,香港互認基金長期業績不算太好,但今年表現不錯,明顯優於內地基金。

只是香港互認基金的銷售情況不算火熱。自開通以來,基金互認機制累計淨匯出和匯入金額遠未達到3000億元的初始投資額度限制。

興業證券認爲,原因是香港互認基金合資質的基金數量較少、香港互認基金內地發行的過程中流程較爲繁瑣,涉及的法律合規成本、市場銷售成本、信息披露和客戶服務成本都較高,且銷售業績主要歸於境內代銷機構,在缺乏規模效應的情況下,香港基金管理人蔘與北上基金互認的積極性和動力不足。

不過,業內認爲,內地投資人近年來對海外配置需求持續增長,北上互認基金的銷售規模整體也隨之增長。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香港互認基金方便了內地投資者投資海外市場,一定程度上滿足一部分投資者的需求,受到希望佈局海外市場的投資者的歡迎。”

楊德龍認爲,有條件的基金公司希望發展和佈局香港互認基金,主要是希望增加基金的客戶羣體和規模,但難點在於這類基金怎麼在內地市場銷售,得到投資者的認可,並擴大規模。

楊德龍指出,“香港互認基金的未來發展趨勢向好,但是其發展和宏觀環境有關,如果港股能夠走出牛市,香港互認基金有一個比較好的業績,這樣的話更容易受到投資者的認可,並獲得規模增長。”

摩根資產管理看好互認基金的發展前景,認爲對內地投資者而言,香港互認基金與QDII產品可形成有效互補。​隨着規則優化,未來將鼓勵海外資管機構引入更多主動型、多元資產的特色策略,進而滿足內地投資者對於全球多元配置的投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