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法院:智慧法院助推審判工作現代化 數字便利引領百姓“數字正義”
今年以來,敦化法院持續推進無書記員庭審制度改革,着力構建數字化庭審,全面加強智慧法院建設,積極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全流程在線、全方位覆蓋的審判模式,助力庭審加速、週期縮短,推動審判提質增效。
審判“新”模式、科技助司法。敦化法院以司法改革爲基點,加大智慧法院建設力度,多方位打造新模式,助力司法新動能。一是開展無書記員庭審改革。2024年3月敦化法院開展無書記員庭審模式,該模式利用先進的錄音錄像設備和人工智能技術,替代傳統的書記員記錄工作。庭審過程中,通過積極引入筆錄同步轉換與無書記員模式結合,解決語音庭審文字轉寫質量不高的問題。該技術運用大模型語音理解及文本歸納技術,自動對庭審中語音識別的內容進行歸納、校對,實現全文筆錄的自動精簡和規整,提升了筆錄製作效率和內容質量,大幅度減輕傳統庭審中書記員在筆錄製作上的工作量,同時滿足法官庭後筆錄閱讀習慣、回溯案情和文書編寫的需求。二是推廣電子送達集約化模式。2021年敦化法院開始試用電子送達,2022年該院依託新視雲送達平臺實現電子送達全覆蓋。電子送達運用率達81.8%;確需線下送達的,送達人員嚴格落實送達跟蹤、送達回填,綜合送達成功率達91.69%。制定《集中送達工作規程》,明確集約辦理事務不符合標準或超過時限應由相應崗位人員承擔責任,確保集約辦理事務規範高效、責任清晰。三是積極應用訴前調解平臺。敦化法院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爲依託,暢通羣衆表達利益訴求通道,與僑聯、總工會等十餘家單位構建總對總平臺,對總對總單位開放調解室,加強與綜治中心的互聯互通。針對特定案由或當事人特定身份開展分類施策化解矛盾,使得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得到排查化解,由法官“手把手”指導、司法“面對面”調解,打破時空限制,發揮便民效能。
節約“廣”資源,開展新模式。敦化法院近年始終秉承節約資源,合理消耗的支出理念,在智慧法院引領下過好“緊日子”。一是節約人力資源成本。以庭審錄音錄像爲載體替代傳統的人工筆錄,將原來的14個駐庭書記員集約爲一個審後團隊,由4名審後書記員負責庭審保障和卷宗歸檔。送達工作從原來的全院法官書記員參與送達,集約爲僅由4人組成的送達組。通過法官派任務單的方式,經過送達組地址統計,進行同一地點或同一片區的“順路”送達,大大減少了相似地點往返多次送達的人工成本。二是節約物力支配支出。大力推行無紙化辦公,將電子簽章嵌入辦公系統,讓公文處理實現從“線下”轉變到“線上”。除涉密文件資料外,所有公文均通過辦公系統轉辦、傳閱,對值班值守、出差考勤等工作全部實現線上辦理,切實做到全程網辦、全程留痕。打造流暢無紙化庭審流程,在筆錄簽名環節利用當事人端一體機,實現在線簽名、捺印,一次簽名,多頁利用。通過節點式掃描,實時上傳卷宗,便於法官查閱辦理案件,實現環境友好性辦公。三是節約財力降低成本。針對處於羈押狀態的當事人無特殊情況均採用遠程庭審,降低法官實地開庭往返涉及的財力和時間成本。同時依託新視雲平臺進行案件首次送達,大力推廣電子送達降低郵寄成本。針對電子送達和郵寄送達失敗的案件,採用彙總地點式送達,大大節約了多人次送達產生的車輛交通費用及人力資源成本。
保障“全”流程,提升高效率。敦化法院自開展改革以來創新制作流程指引、規章制度,同時加大對全流程的人員技術保障。一是建章立制,鋪好流程軌道線。制定《審判輔助事務集約管理中心操作規程(試行)》,細化管理流程和注意事項,準確劃分審判團隊和審判輔助事務的責任界限;《程序事務集約化改革工作流程》《集約辦理中心內部流轉辦法》,改變傳統案件單鏈條流轉模式,統一到集約辦理中心完成;《案件材料集中收轉工作辦法》《結案事務辦理工作規程》等涉及各環節的9項操作規程,明確辦理方式、流轉時限和工作標準,確保集約辦理事務規範高效、責任清晰。二是加強服務,填滿審判助推器。組織全體審判領域幹警學習操作技能,提高幹警審判執行業務信息化技術水平,確保審判輔助人員均能使用各種數字化平臺。成立審後團隊,對無書記員庭審過程提供技術服務性保障。同時,進一步提升審判輔助事務效率,將程序事務的內容從審判業務部門剝離,例如對卷宗的統一歸檔,前期的地址確認和送達起訴狀、中期的調取證據以及後期裁判文書的送達。三是科技支撐,引領全域加速度。自2024年3月以來,敦化法院在審判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啓用了14間配備有智能語音庭審系統的數字法庭,引入專業運維支撐,結合小額訴訟案件佔全院案件量50%左右的現狀,推動打造無書記員+快審快結的庭審模式,快速提升了信息化運維服務管理水平。同時通過新視雲送達平臺充分發揮電子送達時間快、成本低、接收易優勢,實現“時效快”,平均用時不到一天,當事人即可收到訴訟文書;“接收快”,當事人接收訴訟文書操作便捷,只需一部手機,便可查看。多角度科技支撐,大大縮短審理週期,提高敦化法院審判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