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高考有幫助的那本書

分數書籍的價值,着實膚淺了些,激發出對於某一學科,乃至大千世界蒼茫萬物的由衷熱愛,纔是受益一生的寶藏

可愛的書店,點亮我的高三

查令十字街84號》對我形成了一種莫名的吸引力,它彷彿召喚我,在遠方,有一些新的生活可能性

在我高考前,家鄉小城的書店,主要由教輔書童書文學名著實用型書籍構成。那時候複習緊張,偶爾被允許上網衝浪一小時,看到有意思的文章或小說,我會偷偷打印出來,藏在牀底下,晚自習回來閱讀。

高三寒假時,去北京大學姐姐回家過年,行李箱裡塞着好幾本書。我蹦過去一陣翻閱,其中一本書名字吸引了我,叫《查令十字街84號》,感覺是一個有故事門牌號,可能會給我講一個特別的故事。

那一晚,窩在房間裡假裝複習的我,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我被迷住了,那些看似簡單的書信往來,卻拼接成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時空。嗜書如命的美國紐約女作家,溫暖紳士英國倫敦書店經理,透過一封封跨越萬里的書信進行精神交流。

20年間,海蓮一直通過郵寄的方式,在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的舊書店購書,保持着與書店的弗蘭克及其他店員的通信來往。除了書,海蓮還會給遙遠的異國書店朋友寄食物——爲這段紙上書緣增添了幾分俏皮輕鬆的色彩

海蓮最終沒能見到弗蘭克,而後來這間舊書店也不復存在。書信背後,兩人綿延20年的情緣和遺憾令我動容。一生最篤定最豐富的時光,都在泛黃的信紙書頁上閃耀。

我記得,讀完《查令十字街84號》的第二天,我就跑去和姐姐分享了難以言表的激動之情。我先問姐姐,爲什麼老家城市沒有這樣可愛美好的小書店?姐姐說,這類頗有人情味的民營書店,其實在大城市很常見——一些性格很有趣、學識廣博店主,會在熙熙攘攘的街角開一家書店,分享他的閱讀品位志趣

姐姐講起了她在北京、上海逛過的小書店,說有些店主也許看起來很低調,戴着黑框眼鏡,坐在櫃檯後面,或者在店裡閒逛翻書。在你面對兩本書猶豫不決時,會淡淡地給一句建議,他看似不經意的三言兩語,中肯而貼切。若你鼓起勇氣和店主多聊幾句,沒準會驚訝得叫出來:原來他還是一位詩人、作家!

中學時代,我們都曾在時間縫隙裡,閱讀與考試無關的“閒書”,《查令十字街84號》對我形成了一種莫名的吸引力,讓我陷入奇異的磁場。它不僅講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更是召喚我,在遠方,有一些新的生活可能性。

高三下學期開學同學們下課坐在一起閒聊高考想去的理想城市,我說,我就想去擁有類似“查令十字街84號”這種書店的城市,看一下午書,有靈感了,就在咖啡區碼上一萬兩千字,直至天黑。書店打烊了,我踩着暖黃的路燈光走回學校。

同學們都說我這個念頭文藝好浪漫。但我覺得,《查令十字街84號》無意間撫慰和啓發了我那段時間略感焦躁窒悶的內心

老家小城的家長們,對所謂理想人生和漂亮職業的規劃,是貫穿於他們對高考生的日常囑託中的。比如班裡那個很擅長藝術創作女生,明明繪畫天賦極高,然而家長還是要求她斷了做“藝術生”的念頭,要選“保證畢業,工作體面”的高校和城市。

而我內心,也會涌動着和家長要求格格不入的“叛逆”情緒:爲什麼我們必須早早確定以後一定要幹什麼?爲什麼我們才高三,就要接受不感興趣的規劃路徑呢?

讀完《查令十字街84號》,海蓮頗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思維,弗蘭克對她投以的溫情和信任,都讓我更篤定地思考:從高考結束起,我就要按志趣的召喚生活,而不是始終“被安排”。

時間和閱歷會改變和塑造一個人的心性,或許,高考只是一次把我們“推出去”的契機而已。未來,我們會走遍千山萬水,看見一束打動自己的光,遇見相似的靈魂。

後來,我如願考上了心儀大學的理想專業,去了一座有很多可愛書店的城市。

距離大學最近的一家民營書店,是我最常去看書、自習和發呆的地方。那家店有一排長長的落地窗,很貼心地放了好幾把軟墊椅子,我週末坐在那裡,半天能看完一本書。

因爲常去,我和書店經理熟了,相處如朋友一般。每次,他一見我進門,微笑點點頭,然後順手抽出一兩本自認爲最近值得看的書。冬夜去,他還會沏壺茶,一杯一杯端給店內讀者們喝,或者邀請大家一起坐咖啡區,觀看投影電影。

這不就是《查令十字街84號》中海蓮和弗蘭克在“平行時空”的相遇的畫面嗎!幸運如我,在這本書的指引下,得到了書中沒寫到的、更美好的那一種可能性。(河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