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味” 不對“菜”

在上海,或許沒有一家酒店像“椿”這樣讓編輯驚奇。這家用心經營的酒店內,光葡萄酒據說就有成千上百種之多,而他家的餐食,雖是中餐卻也分若干道,從前菜甜品樣樣精美,讓減肥的女子大呼“破功”。都說店如主人,怕是也只有對食之道頗有研究的主人,才能帶領酒店的客人體會美食美酒帶來的幸福感。椿酒店的主人,王琦玉先生就是一個如此這般的“食客”。留學法國攻讀葡萄酒專業的他不僅對品酒非常在行,旅居歐洲多年對於異域美食也有自己的見解,在臺灣曾經爲多家媒體雜誌撰寫美食旅遊方面的專欄,所以這期我們就請他來爲我們讀者,聊聊歐洲的美食之道。

“昂貴、吃不飽,還有一大堆杯子刀叉,讓你永遠不知道應該先用那一個。”我想這就是大部份中國人對上法國餐廳的想法吧!在沒來歐洲之前,我也有過相同的想法。每次出去吃西餐,想到要花好幾個小時,又有一大堆餐桌禮儀,加上不太懂點酒點菜,很怕被亂敲一通,最後,我就放棄了法國菜,選擇吃大塊肉(牛排)或排隊吃自助餐,感覺有價值多了。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我們消費者,該怪中國大多數法國餐廳做得實在讓人不敢領教!不過隨着中國經濟的成長,越來越多人出國開過眼界;加上近年來中國漸漸有一些優秀的法國餐廳,吃法國菜也漸漸成爲一種時尚。服裝整潔即可、開胃酒不可少很多人一想到法國餐廳就先想到西裝、禮服、領結。其實也不盡然如此,只要不是穿T恤、牛仔褲,我想都不會太不禮貌。

記得一次和朋友去名廚Girardet的餐廳用餐,連領帶都沒打。不過這一點在美國就行不通,我有一回去紐約一家法國餐廳,全身西裝筆挺,就少了條領帶。經理特別拿出一條領帶要我打上才準進門,氣得我半死,馬上換別家吃。吃飯本來就要舒舒服服的,只要穿着合宜,有何不可?還是歐洲人懂得享受!吃法國餐最主要的是保持愉快的心情來享受,所以一餐下來少說也要兩、三個小時。

歐洲人對吃飯一點不馬虎,進餐廳第一件事就是先喝點飲料。其他像Martiny(馬丁尼)、Sherry(雪利酒)、較清淡的白酒或雞尾酒也很合適。帶甜或有酸味的飲料可以刺激胃口,如果是不喝酒精的人,果汁也非常合適。但切記千萬不要點烈酒。喝開胃酒能順便來些小菜下酒更棒,普通一點的可吃些醃過的蔬果或乾果;豪華一點就來些鵝肝醬、魚子醬。通常這時候也是等朋友和看菜單的時候。

點菜纔是大學問

叫菜大有學問,點酒尚可問侍者,而點菜就全看個人的修爲了,是門學問,主要分兩種:第一種是單點(a la carte),客人依自己喜歡,從前菜、主菜點到甜點。這是傳統式點法。另一種是套餐(menu),通常由主廚最拿手的菜配在一起組成。這種菜道數較多,但每道菜分量較少,有品菜的用意。通常有三、四道前菜,主菜之後有吉士雪伯冰(sorbet),最後再來甜點。我就曾吃過從頭到尾有十道菜的套餐。在此特別提一家很有意思的餐廳。

日內瓦郊外由上有一家法國餐廳,除了標榜“新廚藝”Nouvel Cuisine(減少奶油和cream的用量)之外,最特殊的是沒有菜單,也沒有服務人員。餐廳外也沒有招牌,除非熟人帶路,很難找到這裡。上門後,出來迎接的是主廚本人,他帶你入位後先和你閒話家常,再問你平常喜歡吃什麼,有什麼特別喜愛的?之後轉回廚房開始做菜。每出一道菜,都是由廚房的廚師自己端出來。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之後要吃些什麼,每道菜都是驚喜。最後由大廚自己決定價格,客人也都很滿意,很少有意見。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家餐廳,也是我在日內瓦最常光顧的。

點完菜再來就是點酒,又是一件令不熟悉的人最害怕的事。大多數中國人對葡萄酒的選擇還不甚瞭解。要如何來搭配菜餚,就連服務人員都不見得受過良好的訓練,客人就更別提了,所以點酒有點冒險,對着滿酒單的法文、意大利文、只好點亂一通。就像籤大家樂一樣,選對了大夥開懷暢飲,選錯了就怪餐廳不好。記得一位朋友和我說過一個真實故事,有一次一位知名的股市大亨在西華飯店的Girll宴客,他也不管是喝湯還是吃肉,只管叫酒單上最貴的白酒(也是世界上最貴的白酒之一)Chateau d’yquem來配菜。這種酒是一種非常甜的白酒,通常是用來配甜點或是Blue Cheese(一種口味很強的芝士)。他老兄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就乾杯。我想那天他的口感就像吃鹹的綠豆湯一樣。

法國餐用餐順序大有講究

刀叉從外用起,芝士未必要吃。法國餐上菜有一定的順序:冷前菜、熱前菜、主菜、芝士,最後還有甜點,種類很多,所以需要的刀叉也不少。這又是另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七、八副刀叉,永遠不知道該先用那一副。最普遍的用法是由外到內,不過有時一餐下來七、八道菜,無法同時把所有刀叉擺在桌上(至少三副),所以目前多數高級法國餐廳,除了主菜的刀叉外,每上一道菜前才放一副刀叉,這樣客人就不會搞錯了!

杯子也一樣,如果遇到那種7sur7(七道菜配七種酒)的盛宴,每換一種酒就得換一次杯子。雪伯冰(Sorbet)是法國餐非常重要的一道,它的份量大多很小,不用兩口就可解決了。不過別小看這兩口,它的功用主要在用完前面那些油膩的大魚大肉之後,來點冰涼爽口的小品,清消一下胃腸,所以口味大多是水果口味。這道小品通常在主菜之後上,也有餐廳是安排在主菜之前,剛好是整個套餐的“中場休息”。

我本人比較喜歡在用完芝士之後,所有的鹹食已用完,再來點雪伯冰漱口一下。總之雪伯冰何時上沒有一定的規定,各餐廳作風不同,唯有作用一樣,都是在清胃。清完胃之後可以再展開第二回合,首先上的是芝士。國人對吉士可說是喜惡參半,有些人對其乳臭未乾的口味愛不釋手,有些人則敬而遠之,目前大多數人都是以好奇的心態來嘗試。吉士的口味衆多,差別甚大,依自己的口味多去嘗試,也許會有特別的發現。品嚐吉士要用特別的麪包來搭配,通常以包核桃和葡萄乾的麪包最合適。

甜點也是正點好戲

吃到這裡,大部分人都認爲已接近尾聲。不過對我來說,好戲才上場。甜點是我的最愛,每次吃法國餐都會先保留“實力”留着給甜點。一、二道甜點已經不太能滿足現在的客人了,如今歐洲一些出色的米其林二、三星的餐廳,都有三、四道甜點再加上雪伯冰、小餅乾(pctil four)和巧克力。這時再來瓶甜點酒就更完美了。

雖然只要甜的都可叫甜點,不過口味差異很大,像水果味的甜就不像巧克力的甜,所以所須搭配的葡萄酒也有不同。水果味的甜點,來瓶較清甜且帶微酸的阿爾薩斯(Alsace)就蠻合適。如果是濃濃的巧克力,我極力推薦法國南部的班友Banyuls(最好十年以上)。濃濃的酒香,還帶有點核桃味。本人特別鍾愛Armagnac的白蘭地,尤其是一些老一點的更有風味。醇醇的酒香,真是極品中的極品。白蘭地的作用不是用來佐餐、乾杯,這點是我們應該改的飲食習慣,別再破壞這美酒的生命了!另外威士忌和水果提煉的烈酒像Framboise(覆盆子提煉的烈酒)、Williamine(梨子提煉的烈酒)等,也都非常合適。

烈酒爲了暖胃,雪茄則是有助談興,在吃完甜點,已接近尾聲,但還不是結賬的時候,來一支。這時再來一小杯干邑,暖暖胃,幫助消化。

說到雪茄,古巴雪茄世界聞名,尤其是那些手工卷的雪茄,除了質量優秀,價格也貴的驚人。數十年來Davidoff戴維道夫一直是世界最高質量的雪茄,可惜現在市面上產自古巴的戴維道夫越來越少了,大多出自多米尼加或宏都拉斯。雖然仍屬極品,可是已較不如前了。世界上最高境界的雪茄COHIBA可希巴,以前原屬古巴領袖卡斯特羅(Castro)的私藏,只供給其他友好皇室、領袖私用,一直到一九八二年才正式有市面出售。百分之百純手工,是古巴人引以爲傲的雪茄。由於古巴仍屬集權國家,政控制全國菸葉,把質量最好的特別留給COHIBA可希巴。因此,Davidoff戴維道夫纔在數年前,走出古巴另闢天地。

抽雪茄也是一種學問,就和品酒一樣,要慢慢的抽,一根雪茄抽起來三、四十分鐘是很正常的事。抽雪茄主要是欣賞燃燒菸葉的味道,並不一定要把煙吸入肺中。一根雪茄加上一杯干邑,三兩好友聊天,的確是飯後的一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