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糉「甜鹹之爭」再度上演 「南鹹北甜」與文化有關
(新華社)
作爲端午節的應景美食,糉子每年一定會引起「甜鹹」之爭,事實上,糉子的口味與氣候環境、文化習俗等因素密切相關。大陸的中國天氣網就根據用戶調查,推出獨家糉子地圖,爲大家分析大陸各地糉子的獨特風味。
據調查數據,1008位用戶的投票中,365人偏好鹹糉,佔36.21%,349人選擇甜糉,佔34.62%,甜鹹黨幾乎勢均力敵;而甜鹹通吃的比例爲23.91%;另有5.26%的網友表示不吃糉子。
事實上,隨着物流發展和文化融合,現在大陸很多地方的民衆是鹹甜通吃,只是大致上,北方人吃糉子偏愛甜的口味,而南方人青睞鹹的口味。根據中國天氣網的統計,山東、河南、湖南、浙江等地屬於甜鹹通吃地區,山東愛甜口的民衆佔90%,河南喜愛甜糉子的民衆佔81%;而湖南則有73%的民衆愛吃鹹口,浙江更是高達87%的人羣喜好鹹糉的口感。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石妍表示,華人一般有「主食爲鹹,輔食爲甜」的飲食習慣,糉子呈現「南鹹北甜」就可能與糉子在飲食中扮演的角色有關;大陸北方多地居民以麪食爲主,因此糉子這類含有糯米的食物,一般作爲飯後甜點;而南方氣候溫暖潮溼,適宜水稻生長,居民以米爲主食,所以糉子一般會當正餐,早中晚餐都有可能出現,既爲主食,吃鹹也就順理成章。
統計分析來看,糉子的餡料極爲豐富,單是甜糉就可以分爲蜜棗糉、八寶糉、豆沙糉、紅豆糉、花生糉等;而鹹糉則有鮮肉糉、鹹肉糉、燒肉糉、火腿糉、香腸糉等;配料也分綠豆、蝦米、香菇、蛋黃、板栗等。
餡料也與地區、氣候有關。從分區統計,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陝西、山西、新疆、青海等地以棗糉爲主;石妍表示,棗樹是耐旱植物,北方日照充足、天氣乾燥適宜棗樹生長,因此,北方糉子以棗入餡很符合當地特色。
四川、重慶、湖南吃糉子則偏好放入臘肉,有時會再配上一點椒麻味;石妍表示,這些地區較潮溼,全年平均相對溼度逾70%,爲了防腐,當地居民喜好用煙燻的辦法來保存肉製品,因此臘肉也就成爲內餡的選擇;椒麻味亦可去除溼氣,故臘肉入餡也是受當地天氣和生活習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