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郭芳煜完整談砍7天假歷史 勞團批:修法倒退15年
文/陶本和
勞動部長郭芳煜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獨家專訪時,完整說明拿掉「7天假」的來龍去脈,還原15年前制度改變的配套過程。不過這樣的說法,被勞團批評是倒退15年,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也不買帳,認爲要900萬勞工比照60萬公務員,放假一致的說法根本是找理由欺負勞工。
對於砍7天假的爭議,勞動部長郭芳煜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獨家專訪時表示,對於外界用「砍」、「刪」等字眼來談7天假,自己身爲勞動部、勞委會資深人員,認爲不太正確,整件事情應該回歸到民國90年,也就是15年前,公務人員週休二日的修法過程,「還原這個歷史之後,就可以瞭解制度的改變過程中合理的配套」。
郭芳煜說,當年公務人員週休二日,配套要將19天的國定假日減少7天,改成只紀念不放假,就整體工時設計,勞工也應該要跟公務員一樣,也就是每2周80小時工時,但最後沒有達成這項目標,反而是變成每2周84小時。爲此,當時是如何處理零碎出來的4小時問題?郭芳煜說,只好在細則當中保留原本的7天假。
郭芳煜表示,勞工之所以會比公務員多出這七天假,是有這個歷史背景的;因此,今天已經變成一週40小時的工時,這個時候就可以將7天拿掉了。
若真的砍了7天,到底誰被砍假?郭芳煜拿出統計數據表示,在1月1日以前,有35%勞工一週工作6天,沒有加班費,但是有19天的假,這些人在修法通過後,禮拜六可以不用上班,這樣少了13個工作天,就算要上班還可以拿到2.7倍的加班費,只是19天國定假日改成12天,如此計算下來,整體還少了6天上班。
不過,對於勞動部長的說法,引起勞方的反彈,認爲如果以進步立法或修法的角度來思考,如今拿掉7天假的思維邏輯,其實是倒退回15年前。林柏儀更表示,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公務員當時被砍了7天假,這和勞工是不是要砍7天假並沒有關連;簡單說,是今天要去適用15年前的配套,談細一點,單週下降2小時的工時並非每一位勞工都受到影響,只有那些本來工作時間在40到42小時的纔會有影響。
林柏儀坦言,自己有非常多理由不接受郭芳煜的邏輯,勞工的放假狀況跟公務人員有很多不同,無論國定假日、特休、病假、颱風假等,今天只選擇勞工最多的國定假日,要900萬勞工比照60萬公務員毫無道理。
對於總統跟勞動部長皆說全國放假要一致的說法,林柏儀指出,勞工跟公務員的狀況不同,15年前公務員砍7天假,當時也認爲不應該,所有的公務員都是每週44小時工時,禮拜六要上半天,所以才降爲40小時工時時,因此才砍掉7天假,如今勞工要比照15年前公務員砍7天假,這個說法並不通。
在蔡英文選前政見中強調降低總工時方面,林柏儀說,依照臺灣現在勞工工時在世界上過長的狀況,今天7天假被砍,只會讓長工時問題更嚴重。
他拿出數據指出,有6成的人約定工時是每週40小時,只有4成的人是超過每週40小時的工時,也就是說,法令的實施,能夠降低工時的對象只佔不到4成的勞工,現在卻要以不到4成的勞工會降低工時爲由,把所有的勞工砍7天國定假日,導致6成原本就每週40小時工時的勞工絕對受損,然後那4成的勞工的國定假日減少,總工時也不會下降。
林柏儀舉竹科的科技業爲例,許多都是8小時輪班,週休2日,國定假日還是19天,不過7天假列爲「彈性休假」;意思是,這7天還是要出勤,但可列爲年假,排在其他天休。
高教工會有做研究計算,法定工時單週下降2小時,實際工時根據官方統計算,只下降了0.38小時,然而國定假日砍掉7天,年工時增加56小時,除以一年52周,等於一週增加1.08小時,一來一往,每週實際下降只有0.38小時的工時,再砍7天假,結果最後增加每週0.7小時的工時,這種配套只會讓工時不減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