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投奔唐肅宗後,朝廷給了他一個左拾遺的官,這官是大是小?

引言

杜甫,字子美,如果大家看過電影《長安三萬裡》,一定會對門牙剛掉、活潑靈動、一臉稚氣的童年杜甫印象深刻,這似乎與我們瞭解中深沉滄桑的詩聖杜甫反差極大。

(少年杜甫)

那麼,是什麼導致杜甫有如此大的轉變?讓我們從杜甫的人生巔峰“左拾遺”說起。

一、什麼是左拾遺

左拾遺,是唐代的諫官名。拾遺,從字面意思看,是拾起(皇帝)遺漏的東西,也就是向皇上諫言,提醒皇上的決策過失,爲朝廷匡正政策。

在唐朝,中央官制分爲三省六部。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這三個單位不分高低,職級平等;六部指的是尚書省下設的戶部、刑部、吏部、禮部、兵部、工部。

(三省六部)

三省是朝廷的最高政務機構,中書省負責制定政策,門下省負責審覈政策及復奏,尚書省負責執行政策。

其中,中書省及門下省各設有補闕和拾遺官職,分爲左右。在中書省設右補闕、右拾遺;在門下省設左補闕、左拾遺。補闕和拾遺均有向皇上諫言的職責和權利,左、右補闕官職從七品,左。右拾遺官職從八品。

而詩聖杜甫,就曾被唐肅宗李亨授爲左拾遺,那麼,左拾遺這個從八品官職,到底是大還是小呢?

(晚年杜甫)

二、左拾遺官職是大還是小

如果單看官職,從八品比有“七品芝麻官”之稱的縣官還小一級,而左拾遺只是從八品,可以說是“八品沙子官”了。

但如果從職責權利來看的話,左拾遺可以說是潛力巨“大”的官。左拾遺作爲可以上朝開會的唐代諫官,放到現在,相當於國家中央政務機構監察部長。俗話說的好,宰相府中的丫鬟爲七品官,那麼作爲朝廷最高政務機構的從八品,可以說不止碾壓了“七品芝麻官”一星半點。

(左拾遺)

同時作爲向皇上諫言的言官,左拾遺是有很多機會在皇上面前表現自身才能的。而能被權力最高者的唐肅宗封爲左拾遺,如果杜甫好好表現,一旦受到皇帝的青睞,將來的仕途發展必然是不可估量的。

那麼杜甫把握住機會了嗎?很顯然,從他晚期的詩詞來看,答案是否定的。讓我們一起把時針撥回公元736年,重看當時的故事。

三、杜甫的一生

1.兗州快意

公元736年,杜甫去往京城參加進士考試,但卻落榜了。時年24歲的杜甫雖心有落寞,但懷有青年熱情的杜甫很快便忘卻了落第的傷心。杜甫的父親杜閒正在兗州任職司馬,於是杜甫便去往兗州省親,在父親的關照下過了四五年快意生活。

《望嶽》便是出自這一時期。“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讓我們體會到了青年杜甫的裘馬輕狂意氣風發。

(杜甫《望嶽》)

但好景不長,杜閒於公元741年因病去世,一直受父親資助的杜甫,一時間沒有了經濟來源,生活開始困頓。

2.長安困頓

公元747年,唐玄宗李隆基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進行應試,杜甫也滿懷期待的參加了這場考試。但時任宰相的李林甫嫉賢妒能,編導出“野無遺賢”(即:在朝堂之外已經沒有未被發現的賢才了)的假象,導致包括杜甫在內的參考士子全部落選。

既然考試無望,杜甫只能另尋出路:向京城的權貴們投贈干謁詩,期望得到賞識與舉薦。但事與願違,杜甫在長安客居十年,奔走獻賦遲遲未有結果。時年45歲的杜甫鬱郁不得志,生活困頓,仕途失意。

(困頓的杜甫)

公元755年,杜甫終於被授予了一個正九品的小官:河西尉,但杜甫以“不作河西尉,淒涼爲折腰”,拒絕任職。於是朝廷將杜甫改任爲右衛率府兵曹參軍(從八品官),杜甫迫於生活勉強接受。

3.左拾遺

本以爲生活會安定下來,但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公元756年6月,潼關失守,唐玄宗倉皇逃出京城。還沒當上幾個月官的杜甫,只得搬家到鄜州(今陝西富縣)羌村避難。

(安史之亂)

公元756年7月,時任太子的李亨在靈武宣告繼位,稱唐肅宗。杜甫知道這個事情後,抱着保家衛國的信念,隻身前往靈武,卻在途中被叛軍俘虜。至757年4月,杜甫想方設法冒險逃出,投奔唐肅宗。

當唐肅宗見到衣衫襤褸、麻鞋泥垢的杜甫時,不禁深受感動,加上杜甫飽含憂國憂民之心的一首《北征》詩詞,唐肅宗當即授予杜甫左拾遺一職。雖然僅是從八品官職,但深知左拾遺特殊的杜甫,頓時感激涕零。

(唐肅宗)

4.華州失意

擔任左拾遺的杜甫,本以爲終於可以有所作爲,但命運總是喜歡給坎坷的人生雪上加霜。當上左拾遺的第二年,杜甫遇到個事:時任宰相的房琯(杜甫的河南老鄉),因平叛安史之亂失利被貶。

(房琯)

作爲左拾遺,杜甫覺得房琯這位河南老鄉罪不至此,因此便行使作爲一名諫官的職責,向唐肅宗諫言,勸唐肅宗重新考慮下貶罰房琯的事情。哪知盛怒的唐肅宗,聽到杜甫的諫言後,直接將杜甫貶到華州(今華縣)。

(杜甫被貶華州)

其實,唐肅宗貶職房琯,不僅因其作戰用人失誤,還有一絲政治因素。房琯跟隨唐玄宗多年,在唐肅宗宣佈繼位後,唐玄宗派房琯前往靈武支持唐肅宗。

雖然是唐玄宗與唐肅宗是父親與兒子的關係,但自古皇室最無情,唐肅宗擔心將來在皇權爭奪上,任職宰相的房琯會站在唐玄宗一邊,於是便趁着房琯作戰用人失誤,將房琯貶職。

而政治嗅覺不夠敏感的左拾遺杜甫,本以爲是爲國諫言,卻着實撞在了槍口上。從此,杜甫失去了唐肅宗的信任,一直未得重用。

縱觀杜甫一生,擔任左拾遺是其高光時刻,雖然官職小,發展潛力卻巨大,不過缺乏政治敏銳度的杜甫沒有把握住來之不易的機會,導致其鬱郁終生。但將時針再撥回現在,如果杜甫知道他所創作詩詞被後世代代傳頌,會不會一掃心中鬱結,再回當年的意氣風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