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級別?是多大的官?怎麼這麼大的官威啊?”

近日,在湖北黃石市廣播電視臺的直播問政節目中,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鶴批評當地官員耍官威,引發關注。

陳鶴動怒的緣由是:8月28日,大冶電視問政第十五期節目中,居民就凍雨壓斷水泥存在安全隱患問題,多次通過12345市長熱線反映,始終未能得到解決。當地鎮政府經辦此事的12345專員胡某還回應稱,“那個線掛着,是不影響他日常生活的”。對另一居民反映的門口渣土車拋撒問題,這名專員則抱怨,“你只考慮自己,貨車司機怎麼掙錢。”正是這樣的迴應態度,讓陳鶴教授在點評環節發飆,直斥這名工作人員耍官威。

因爲陳教授的點評很直接、很不留情面,相關問政畫面近日在網上流傳散播開來。有媒體採訪陳鶴教授,其表示,直播節目沒有彩排,在節目中評論是自己一貫的風格。

尖銳直接,這的確是陳鶴教授一直以來的“問政Style”。在此前的電視問政中,她還曾喊話行政部門的“各路大神”,“幹事兒要敢於動真碰硬,承擔責任”;怒斥基層幹部是“膽大妄爲的法官”“怎麼當上幹部的?”這樣直率而犀利的點評風格,也讓陳鶴教授在網絡上收穫了一片讚譽。

陳鶴的率直敢言,讓電視問政節目有了“辣味”,這是節目引發關注的根本原因。電視問政本質上是一種輿論監督,觀衆期待在節目上看到被問政的官員能夠直面民生痛點,爲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點評嘉賓要足夠犀利,要直指要害。最忌諱臺上一團和氣,虛情假意,成了“只搭臺不唱戲”的作秀。

這些年,爲方便輿論監督,不少地方都開通了電視問政欄目。相關部門負責人走向前臺,接受主持人與嘉賓問詢。很多欄目的確發揮了積極效果,不僅幫羣衆解決了急難愁盼問題,也提升了地方政府與官員形象。

但同時也應看到,一方面,不少曾經有影響力的問政欄目曇花一現,在熱鬧一陣後,很快就“飛入黃花尋不見”;另一方面,很多欄目高開低走,在時間的淬洗中逐漸走向庸常,淪爲擺設,成了有名無實的“花架子”。

在這種背景下,陳鶴及其參與的電視問政欄目就顯得格外難能可貴。坦白講,且不管羣衆的訴求能不能得到最終解決,單是欄目中這種擲地有聲、火力十足的直接“對峙”,就體現了一種衝擊力,傳遞了民意被充分重視的觀感。公衆看到了貨真價實的輿論監督,由此帶來的心理震動也是真真切切的。

而陳鶴及這檔電視問政欄目,也因敢於直面問題,不搞彎彎繞繞,在贏得觀衆尊重的同時,也爲電視問政樹立了一個榜樣。通過這樣的平臺,公衆的聲音得以放大,政府的決策和行動受到監督,真正做到了問政於民、用權爲民。

當然,問政姿態與解決實際問題,依然是兩個概念,還隔着不短的距離。以往也不是沒有“臺上風風火火,臺下久拖不決”的現象發生。有些問政欄目,官員與嘉賓完全按照事先寫好的臺本進行表演,哪怕臺上火藥味再濃,也都是狐假虎威的把戲,不配得到觀衆的讚譽與掌聲。

所以,聽其言觀其行,電視問政,既要姿態,更要實效。陳鶴的耿直,向觀衆呈現了一個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敢於批評監督政府的良心知識分子形象。更期待,在這番不留情面地批評之後,當事部門與工作人員能夠真正反求諸己,把羣衆的事放在心上,踏踏實實爲民辦實事、辦好事。

撰稿/王言虎 編輯/遲道華 校對/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