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好發青光眼!3成患者未滿50歲 醫:喝水勿猛灌

醫師呂大文(左起2)表示,有的青光眼患者會有胸悶、心慌、喘不過氣的症狀,確診後要定期、持續監測眼壓與服藥,或以手術治療,就是防止視力惡化的方式。記者林則澄/攝影

天氣漸冷,冬天正是青光眼好發時期,而在臺灣有29%不到50歲的患者,若不及時治療就有失明風險。有醫師今天表示,家族史、高度近視、年齡老化、服用類固醇等藥物、罹患系統性疾病就是高危險羣,建議病人除了持續監測眼壓以防視力惡化,平時也應採取分口喝水,及避免進行憋氣出力的高強度運動。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原因。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統計,2022年高達45.7萬患者,佔總人口的2%,與5年前相比增加22%,近年資料指出,29%病人不到50歲。

臺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表示,青光眼無法逆轉、預防、治癒,有的患者會有胸悶、心慌、喘不過氣等症狀,而誤以爲是心臟疾患去神經內科、心臟內科就診,等到察覺時,通常已是中晚期。

他指出,青光眼患者的眼壓會高於眼睛可容忍範圍,也就是大於20毫米汞柱,進而出現病變導致視神經缺損,所以當青光眼逐漸惡化,眼睛可見的視野愈來愈小,進而失明,也有不少病人是因定期體檢發現患病,此後定期、持續監測眼壓與服藥,或以手術治療,就是防止視力惡化的方式。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醫師宗大欣表示,有家族史、高度近視、年齡老化、服用類固醇等藥物、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疾病等系統性疾病就是高危險羣,青光眼患者的眼壓風險因素包括平均值偏高、突發性升高、波動大,都是不可忽視的病情管理指標,還有超過70%的眼壓高峰發生在夜晚至清晨,或當民衆睡眠姿勢改變時,難以在就醫時及時測出異常數值。

張小姐爲青光眼患者,她指出,一開始覺得心臟不適、頭痛,就醫接受相關檢查後均無異狀,直到去私人診所進行眼底檢查才確診,還遭醫師提醒「若不趕快治療就會瞎掉」,但她也被鼓勵「罹患青光眼一定會瞎,但要等進了棺材後再瞎」,於是展開抗病之旅,期間眼壓甚至一度高到34、35毫米汞柱,藉由口服藥物、眼藥水、雷射手術等方案改善病情,目前是早上、中午、晚上各量一次眼壓,數值維持在15、16毫米汞柱,發病至今已近30年,視力良好。

呂大文表示,冬天是青光眼好發時期,平時在生活習慣上要注意的是喝水,建議少量多次飲用、單次不超過500cc,反之短時間內一次灌入大量的水,就會導致眼壓升高,且青光眼患者的數值浮動會比普通民衆還大,此外也要避免進行憋氣出力的高強度運動。